本報駐法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尚凱元 青 木 ●本報記者 李 萌 尹野平 ●裴 茗
當地時間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布魯塞爾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舉行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王毅說,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即將舉行的新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備受矚目。“中歐不應該尋求對抗?!狈ㄐ律?日引述王毅的話稱,中歐“不能因為有差異就視為對手,不能由于出現分歧就尋求對抗”??ɡ贡硎?,歐中是伙伴,雙方在支持聯合國主導地位、維護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等重大議題上有著共同責任和重要影響。德新社3日稱,北京希望與布魯塞爾保持溫和的對話基調和積極的氛圍。與此同時,雙方在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關稅、中國強化管控稀土出口等議題方面存在分歧?!稓W洲時報》2日引述法國前外長魏德林的話說,目前歐盟被與美國政府之間的角力所震動,因此在面向中國時也開啟“自我保護模式”。但就中歐之間的談判與對話,他認為雙方總會找到共識,自己對此保持樂觀態度。
“中國不是美國,不應用美國走過的道路鏡像中國”
王毅2日同卡拉斯舉行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時說,中歐關系發展歷程表明,雙方關系的定位是伙伴而不是對手,合作是主基調和壓艙石,雙方應在這一框架下通過溝通妥處分歧。中歐不存在根本利害沖突,有著廣泛共同利益。王毅說,面對國際局勢不確定、不穩定性上升,中歐作為兩大力量和兩大經濟體,應加強交往、深化了解、增進互信、推進合作,共同維護戰后國際秩序,為世界提供稀缺的確定性。
王毅表示,中國外交秉持中華文明的和諧基因,倡導和平、包容、合作。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中國是當今世界紀錄最好的大國。中國不是美國,不應用美國走過的道路鏡像中國。
“中國否認對歐盟經濟困境負責?!薄度战泚喼拊u論》3日報道稱,中方認為,中歐不能由于出現分歧就尋求對抗。王毅表示,當前歐洲面臨各種挑戰,但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是來自中國。德國WEB新聞網說,中方呼吁歐盟不要搞對抗,雙方應該和諧相處。
歐盟中國商會秘書長方東葵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對話印證了中歐關系的本質——一種以合作為基石的伙伴關系。在全球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此類高層交流有助于保持雙方關系的可預測性并增進互信。雙方重申共同支持多邊主義、聯合國的核心地位以及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這些都對全球經濟復蘇和長期繁榮至關重要。
2日,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分別會見了王毅。科斯塔表示,歐中都支持多邊主義,面對不確定性上升的世界,雙方有責任在關鍵議題上共同發出清晰和強有力信號,為世界注入穩定信心和積極預期。馮德萊恩表示,歐方致力于發展穩定、建設性的歐中關系以及互利互惠的經貿合作。
王毅在與科斯塔會談中表示,國際形勢越是嚴峻復雜,中歐就越需要加強團結協調,堅定做動蕩世界中的穩定性力量。
《日經亞洲評論》說,近幾個月來,布魯塞爾加強了與北京的外交接觸,希望解決貿易問題,雙方目前都在應對美國不斷上漲的進口關稅。在此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之前,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上個月與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舉行會談。這些會談為本月晚些時候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奠定了基礎。
“歐盟與中國的經濟聯系十分緊密。”美聯社稱,歐中每日雙邊貿易額估計達27億美元。中國是歐盟第二大商品貿易伙伴,僅次于美國。歐中都認為,保持貿易關系穩定符合雙方的利益,并且他們擁有共同的氣候目標。對于即將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中歐關系分析師巴金說,無論到時候達成怎樣的協議,會晤本身就是一種信息。
法國前外長:中國已經做好長期合作的準備
瑞士Nau新聞網3日說,盡管中歐在對話中言辭友好,但分歧依舊顯著。中歐都強調了對話的重要性,但對接下來的會晤能達成的具體成果期望不同。據路透社2日報道,當天的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結束后,歐盟方面在發表的聲明中提及雙方存在分歧的一些議題,包括俄烏問題、稀土、貿易等。據法新社報道,卡拉斯在2日對話開始前稱,中國“不是我們的對手,但在安全問題上,我們的關系正日益緊張”。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當前中歐關系比較復雜,既有相向而行的相互需求,也有來自內外的困難障礙。歐洲目前處于高度焦慮狀態,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俄烏沖突前景等問題讓它極力想避免陷入不利境地。香港《南華早報》2日報道提及,“在今年許多時候,7月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高懸在歐盟頭頂”。在與北京進行一系列重要會談間隙,布魯塞爾必須在7月9日之前與美國達成協議,否則將面臨后者施加的50%關稅。
崔洪建說,這是本屆歐盟機構執政以來舉行的首次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由于馮德萊恩連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歐盟對華政策試圖在“去風險”“地緣政治轉型”等議程上保持連續性。但美國對外政策作為影響歐盟對華政策的重要因素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看來,歐盟對華政策還沒能適應美國政策從拜登政府向特朗普政府時期變化所產生的影響。
法國前外長魏德林日前接受《歐洲時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已經做好了和歐洲長期合作的準備。而對歐洲人來說,現在是一個非常棘手的時刻,其內部也存在分歧:一部分人主張必須對來自中國的風險進行一定程度的防范;而另一部分人認為,應繼續推進合作戰略。在他看來,2025年是關鍵的一年,它會告訴人們歐洲能否在“適度保護”和“負責任合作”之間找到富有智慧的折中策略。美聯社引述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孫成昊的話說,希望歐盟今后在對華關系方面更加獨立,“這意味著根據自身利益來制定對華政策,而不是簡單地選邊站隊”。
德媒:中德外長會談至關重要
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外長瓦德富爾計劃當地時間3日在柏林與王毅會談,預計兩人將出席一場記者會。這是王毅自今年5月德國新政府上臺以來首次訪德。
德國《商報》3日說,瓦德富爾與王毅的會談至關重要,預計將涉及稀土供應等問題。此次會談也是德國對華政策的一次展示。據報道,德國執政聯盟的對華立場有待觀察。作為執政黨之一,德國社民黨內部一些人正尋求緩和在中國問題上的對抗姿態。該黨議會黨團外交政策發言人阿赫梅托維奇告訴《商報》,盡管德中關系面臨挑戰、雙方存在意見分歧,但中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兩國外長此次會談“為探索新的合作途徑提供了機會”。報道說,在德國商界,一些大企業,尤其是大眾、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等汽車制造商,要求德國政府在對華問題上采取更謹慎的態度。
王毅也將訪問法國,與法外長巴羅會談。談到中法關系,《歐洲時報》2日引述魏德林的話稱,兩國“長期培養的特殊友誼”并不能保證雙方不發生摩擦和爭議,但這可以為解決問題提供對話平臺,也帶來更多基于歷史理解和對未來的共同愿景的交流機會。中法關系有潛力促成一個更基于睿智判斷的歐洲共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