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由歐盟提供經濟支持、并由國際有機農業協會——Naturland主辦的“歐洲有機 滋養自然 滋潤你”三年推廣項目迎來了在中國的第二年。作為本年度的重點活動之一,歐盟有機媒體工作坊與專業研討會日前在上海成功舉行,繼續向中國公眾與行業傳遞“歐盟有機”的專業標準與可持續價值。
此次媒體工作坊特別聚焦“如何將源自歐洲的有機農產品以更本地化的方式融入當代中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以“野餐”這一輕松自然的場景激發公眾對健康生活的情感共鳴。于初夏最適宜野餐的時節,在綠意盎然的城市空間中打造了一場融合自然、健康與創意的沉浸式體驗。來賓們通過一場別開生面的“有機味覺之旅”,深入了解歐盟有機食品的理念、認證體系,以及如何與中國本土生活方式融合。
活動伊始,來賓們在歐盟有機食品展示區中沉浸式體驗來自歐洲的高標準有機產品,在輕松的歡迎時光中品味歐盟有機零食與飲品,開啟了“綠色承諾”的探索之旅,近距離感受“歐洲葉”標識背后所代表的可追溯性及綠色承諾。作為全球有機農業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重要推動者,歐盟有機認證(EU Organic Certification)不僅在農業生產端設有嚴格門檻,還要求加工、運輸、標簽等全程合規。其認證要求涵蓋從種植、養殖到加工、包裝與運輸的全鏈條,不僅禁止使用化學合成農藥與轉基因技術,還強調生態保護,動物福利與可持續循環。
同時,作為此次活動主辦方的Naturland,亦在現場呈現了其獨具特色的認證邏輯。Naturland是一家成立于1982年,總部設在德國的國際有機農業協會,現擁有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的超過12萬名有機農民。其認證標準不僅嚴格遵循歐盟有機法規,更進一步設立了附加標準,涵蓋社會責任、生態系統保護、動物福利以及更高的食品加工標準。例如在蛋雞飼養密度上,歐盟有機標準允許每公頃最多飼養230只蛋雞,而Naturland則將上限降低至140只,顯著提升動物福利水平。
主題演講環節中,來自國際有機農業協會Naturland協會戰略及國際事務部總監Marco Schlüter先生以“從歐洲農場到中國餐桌”為切入點,生動講解歐盟有機認證制度的核心要素,包括輪作、動物福利、自然資源保護等,并介紹了Naturland自身標準中更為前瞻的可持續維度,例如社會責任標準、可持續捕撈漁業標準等。讓嘉賓們進一步了解歐盟有機在生產環節的深層價值,以及Naturland背后的高質量生產標準。
隨后,杭州卓食食品技術有限公司的王偉杰總經理也深入分享了有機產業在中國發展的戰略新機遇,同時帶來了獲得歐盟有機和Naturland認證的優質產品樣例,讓嘉賓們有了更直觀的認識。2024年,中國消費者在有機市場上的消費超過 1200 億人民幣。這遠不止是一個數字的增長,它更深刻地反映出,健康消費的理念已在中國社會深深扎根。這無疑為歐盟有機產品在中國市場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機遇。
為了呈現“本地融合”的實際圖景,現場特設由專業主廚打造的創意輕食品鑒體驗,精選歐洲有機食材與中式本地有機原料進行混搭演繹。中歐有機食材碰撞下誕生的健康美味贏得了現場嘉賓的一致好評,完美體現了“歐洲原產有機 × 中國在地味道”的雙重魅力。主廚現場表示:“我們希望用料理語言打破地域隔閡,讓‘歐洲有機’的健康品質與本地口味達成和諧共鳴。”
緊接而來的“我的創意野餐便當”互動環節將嘉賓們的參與熱情推向高潮。嘉賓們自由使用現場提供的多樣來自歐洲的有機食材和中國本土的有機蔬果,動手搭配個人風格的開放式三明治。不僅在趣味中實踐健康飲食,也親身體驗到有機食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可行性與多樣化表達。
當前,伴隨中國有機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與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持續提升,歐州有機以其全球領先的標準體系、可追溯管理機制和本地適配能力,向中國市場傳遞可信賴、可持續、具備生態價值的食品理念。此次上海工作坊不僅是一場“舌尖上的綠色對話”,更是一場理念與文化的融合之旅。
原標題:《歐洲有機農產品打出野餐牌》
欄目編輯:何迪 文字編輯:徐詠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沈佳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