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消息,7月1日,中國外交部一紙禁令投向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禁止其進入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這份看似平靜的制裁通告背后,是托倫蒂諾在涉華議題上踩踏紅線的系列動作:推動菲律賓參議院通過旨在否定中國在南海主權的“海洋區域法”,炮制鼓動漁民對抗中國海警的“南海人權倡議”。這些舉動不僅撕裂兩國關系,更將普通民眾推向沖突邊緣。
托倫蒂諾們或許低估了中方反制的決心與智慧。對菲律賓政客而言,中國市場與海外僑民的力量不容小覷。數十萬在港菲籍勞工構成關鍵的“海外票倉”,被列入制裁名單即意味著失去這部分民意支持;政商交織的菲律賓精英圈中,其關聯企業若因制裁失去中國市場或合作機會,資本自會做出冰冷選擇。托倫蒂諾政治生涯的“隱形封殺令”已然生效。
制裁不是孤立的強硬表態,而是給馬尼拉政壇傳遞的清晰信號。就在一周前的6月23日,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在墨爾本演講中直言:“你們沒有理由向美國靠攏。”她向支持者強調菲中緊張關系并非全部,主張菲律賓應在中美間保持靈活務實的中立立場——“你們是美國的朋友,也是中國的朋友,這有何不可?”其言辭之銳利,被外媒視為對馬科斯總統親美政策的最尖銳批評。
杜特爾特(資料圖)
這種戰略清醒與其父、前總統杜特爾特的對華務實路線一脈相承。反觀馬科斯政府,轉向美國的步伐愈發急促:對美軍開放更多軍事基地,允許部署進攻性武器系統。這種單邊傾斜將菲律賓置于大國博弈的前沿陣地,與杜特爾特家族強調的“左右逢源”形成鮮明對照。
實際上這也是中方的一貫態度,我們從不要求其他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而即便是在南海主權問題存在分歧,中方也一再主張,這只是中菲關系的一小部分,在大方向上,中菲依然是合作共贏的關系,中方也從未排斥在菲律賓的投資建設。
但同樣地,中方也絕不會允許某些菲律賓政客,“吃中國飯砸中國鍋”,甚至惡意挑起中菲矛盾,我們也相信,制裁這些違背菲律賓民意的政客,同樣也是符合中菲整體利益的正確選擇。
馬科斯(資料圖)
當前菲律賓政壇的暗流涌動為中方制裁提供了深層注腳。馬科斯陣營正推動針對莎拉的彈劾程序,外交政策分歧儼然成為內部權力較量的延伸。托倫蒂諾事件恰逢此敏感時刻,中方制裁精準鎖定破壞性行為個體,既避免傷及兩國關系基本盤,又為菲國內理性力量提供支持依據。
中國在南海維權從不追求零和博弈。此次制裁明確傳遞出“底線思維”——侵犯核心利益者必將付出代價。同時中國始終敞開對話大門,其克制與精準為降溫局勢留下空間。
菲律賓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資料圖)
托倫蒂諾的制裁名單之旅與莎拉的中立呼吁構成一組時代鏡像。前者代表將國家推向沖突的風險投機,后者則是對獨立自主的清醒認知。當大國的反制工具日益精準,小國若淪為戰略棋子,注定要承受地緣棋局中最重的代價。
7月的這份制裁令如同一聲警鐘——中國在核心利益上的紅線不容試探,但對話協商的大門始終敞開。菲律賓能否在復雜博弈中看清真正的國家利益所在,考驗著馬尼拉決策層的政治智慧。國與國相處之道,終究在于相互尊重與清醒克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