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首次大授銜、授勛儀式隆重舉行,所有的解放軍將士都獲得了相應的軍銜,開國將帥由此成為經久不衰的話題,在所有的開國將帥中,只有元帥和大將內部有著嚴謹的排名順序,十大將中,有一位在紅軍時期的軍職要高過其他大將,他就是王樹聲。
王樹聲擔任過兵多將廣的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作為徐向前的副手,紅方面軍軍事副統帥,在十大將中排名第九位,那么,他的排名是否相對靠后了?
王樹聲在紅軍時期是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1935年),軍中地位僅次于總指揮徐向前,是鄂豫皖、川陜蘇區的核心軍事領導人之一,參與指揮黃安戰役、蘇家埠戰役等重大勝利,為紅四方面軍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抗戰時期任晉冀豫軍區副司令員、河南軍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鄂豫軍區司令員,但未直接指揮大型野戰兵團作戰。
1955年授銜排名并非僅按戰功資歷排序,而是綜合很多因素而來,如紅軍時期的代表性(山頭平衡)、抗戰時期的貢獻、解放戰爭中的表現、軍隊建設與后勤或其他方面的特殊貢獻以及軍隊級別(1952年評定)。
排在前八位的大將:
粟裕解放戰爭戰功赫赫,實際指揮華東野戰軍。
徐海東是紅十五軍團創始人,陜北會師關鍵人物,毛澤東稱他“對中國革命有大功”。
黃克誠代表新四軍、東北野戰軍,戰略眼光突出,主持總后勤部。
陳賡紅四方面軍主力師長、參謀長、中央干部團團長、八路軍386旅旅長、解放戰爭陳謝兵團指揮,兼具資歷與戰功。
譚政是政治工作代表,四野政治部主任。
蕭勁光黨內資歷深,又是解放軍首任海軍司令,特殊軍種貢獻。
張云逸領導過百色起義,創建過紅七軍、新四軍副軍長,資歷深厚(堪比元帥級別)。
羅瑞卿是解放軍首任公安部長,長期負責中央安全。
這八位,除了他們各自顯著的代表性和貢獻外,他們在1952年軍隊評級的時候都是軍委委員級或等同于軍委委員級,高于王樹聲和許光達(正兵團級)。
王樹聲在解放戰爭中未指揮主力野戰兵團,缺乏類似粟裕(華東)、陳賡(中原)的戰役級戰功,1952年軍隊評級時又低于前八位大將,再結合上述因素,相較于許光達,資歷更深,代表性更顯著的王樹聲排在第九位是比較客觀、合理的排名順序。
其早期(紅軍時期)的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職務突出,解放戰爭中處于非一線指揮職務,所以1952年評級為正兵團級,授銜既肯定了他作為鄂豫皖蘇區重要軍事領導人的歷史地位和貢獻,也客觀結合了幾大硬性標準,因此,王樹聲大將位列第九并非“靠后”,而是在平衡資歷、戰功、山頭代表性、軍隊級別后的合理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