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 日,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科技文獻數據平臺(dbdata.com)在北京正式發布。
該平臺由東壁科技數據研發建設,收錄了來自全球范圍內的高質量科技文獻元數據近 9000 萬條,該數據平臺還引入了「學者成果解讀」和「綜述自動生成」兩大 AI 功能,相當于給每個用戶都配備了「AI 助手」,用戶可以用通俗的語言向 AI 助手詢問每一個學者的研究方向、研究特色、突出貢獻,甚至是不同學者之間的對比。
平臺基礎功能將面向全球用戶免費開放,提供高效的文獻檢索、引文分析和數據追蹤等服務。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便利和普惠的工具,助力開展高質量科學技術研究,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
圖源:網站截圖
長期以來,全球規模的科技文獻數據庫均由美、英等發達國家機構建設運營。這些大型數據庫還衍生出「影響因子」等科技評價的重要指標,一定程度指揮著全球科技創新方向。
此次發布的國產平臺基于自主研發的「東壁指數」構建,通過「種子期刊引文追溯+引文網絡層級結構分級」方法,突破傳統指標單純依賴引用量的局限,更精準反映期刊的學術權威性。
《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4)》顯示,中國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逐年上升。近十年,中國科技期刊的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不斷上升,年均增長率分別為 4%、8%。2023 年,我國科技期刊總量達 5211 種,中國作者 SCI 發文量為 72.87 萬篇,約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中國 SCI 期刊僅發表其中 3.34 萬篇,占比不足 5%。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文獻數據平臺,鼓勵重大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國期刊、平臺上發表和開發利用,已成為國內科技界的共識。」中國科學院原秘書長鄧麥村說。
來源:綜合自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視點
我們長期為科研用戶提供前沿資訊、實驗方法、選品推薦等服務,并且組建了 70 多個不同領域的專業交流群,覆蓋PCR、細胞實驗、蛋白研究、神經科學、腫瘤免疫、基因編輯、外泌體、類器官等領域,定期分享實驗干貨、文獻解讀等活動。
添加實驗菌企微,回復【】中的序號,即可領取對應的資料包哦~
【2401】論文寫作干貨資料(100 頁)
【2402】國內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方法匯總(60 頁)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響因子(20000+ 期刊目錄)
【2404】免疫學信號通路手冊
【2405】PCR 實驗 protocol 匯總
【2406】免疫熒光實驗 protocol 合集
【2407】細胞培養手冊
【2408】蛋白純化實驗手冊
【2501】染色體分析方法匯總
【2502】國自然中標標書模板
【2503】WB 實驗詳解及常見問題解答
【2504】DeepSeek 論文寫作常用口令
【2505】中國科學院期刊分區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響因子(2025 年最新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