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資訊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全球汽貿網資訊,據路透社報道,沃爾沃汽車公司已將其正在斯洛伐克建造的工廠的大規模生產時間從2026年推遲至2027年初,旨在優化這家瑞典汽車制造商的產品上市時間線。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一位沃爾沃發言人表示,該決定并非近期做出,但拒絕評論具體是何時做出的。
這家總部位于哥德堡、由中國吉利控股 (Geely Holding) 所有的公司尚未公開宣布將在科希策工廠生產哪款車型,但表示這將是下一代沃爾沃車型。
同樣由吉利所有的極星汽車 (Polestar) 于7月3日表示,將于2028年開始在科希策工廠生產其即將推出的極星7(Polestar 7) SUV。
該工廠預計年產能為25萬輛汽車。
今年4月,在重新擔任沃爾沃汽車CEO后不久,哈坎·薩繆爾森(Hakan Samuelsson) 表示,該汽車制造商正在評估該工廠的車型生產計劃,并計劃為吉利旗下其他品牌(如極星)共享產能。
薩繆爾森在4月份告訴分析師,共享工廠將“對我們非常有利,因為最終,工廠的成本需要由產量來分攤”。
重新掌舵后,薩繆爾森在沃爾沃進行了一系列重大變革和削減措施,包括裁撤3000個白領職位、啟動一項成本削減計劃以及放緩投資。
薩繆爾森在2022年之前執掌沃爾沃超過十年,他一直明確表示希望沃爾沃更貼近其他吉利品牌,并利用它們的供應鏈以節省成本。
沃爾沃產能延期的背后:吉利系“鐵腕協同”的代價與樣本
沃爾沃推遲斯洛伐克新工廠量產計劃,表面是優化產品周期,實則暴露傳統車企轉型的深層陣痛。薩繆爾森回歸后大刀闊斧裁員、砍預算,更將工廠開放給極星共享產能,揭示吉利系“抱團過冬”的戰略轉向——通過供應鏈整合壓降成本已成生死線。
新工廠年產能25萬輛卻延期投產,折射電動車市場增速放緩的行業困局。當“自建產能”轉向“共享產能”,傳統豪強與國產新勢力的碰撞已從產品戰蔓延至供應鏈效率之爭。吉利系的協同能否破局成本壓力,將成為跨國車企轉型的關鍵樣本。
(編譯:全球汽貿網 Luc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