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虎嗅汽車組
作者丨李賡
頭圖丨視覺中國
從歷史經驗看,高通在特定賽道的表現,最終“決定權”往往不在自己手里:在智能手機的黃金十年,是三星、小米們的極致探索,成就了驍龍的霸主地位;而在PC市場,微軟與傳統軟件生態的步調遲疑,也讓高通的Windows on ARM戰略至今未能真正突破。
當戰場轉移至智能汽車,“決定者”的角色再次出現,順勢落在了中國汽車行業眾多的智駕參與者頭上。
中國智駕伙伴,推著高通往前走
6月底,高通再次在蘇州舉辦了“汽車技術與合作峰會”。
在這場活動上,一幅完整的中國智能汽車產業圖譜被精準地呈現出來。與會者名單本身就是一份宣言:從零跑、上汽通用、北汽等整車廠,到卓馭、Momenta、元戎啟行與博世這樣的核心一級供應商(Tier1),再到幾乎覆蓋所有細分領域的軟件合作伙伴,高通的座上賓囊括了產業鏈的每一個關鍵角色。
然而,與智能手機時代高通定義行業范式、引領技術演進的“固定模式”不同,進入智能駕駛時代:中國合作伙伴的力量變得更加強大,反倒成為了整個生態的主要推動者。一個最明顯的跡象,在于一眾中國合作伙伴在實際解決方案打造過程中的引領作用。
舉一個核心例子。
此前,高通汽車業務非常強調產品的具體角色定位。比如,去年發布的最新座艙(Cockpit Elite)與智駕(Ride Elite)平臺雖源自相同的技術根基,但在設計目標、性能側重和功能實現上有著本質的區別。當前的幾個主要解決方案諸如8620、8650、8775也都有清晰的能力層級和用途定位,可以說,過去的規劃均由高通主導。
然而,近期發布的驍龍 8797 芯片打破了這一慣例。它并未如傳聞所言成為純粹的智駕芯片,而是定位為靈活的 “融合中央計算平臺”。通過虛擬化技術,該芯片不再人為劃分座艙與智駕功能域,實現了關鍵任務的隔離與單芯片的通用化部署。
在虎嗅汽車看來,原因有二。首先,新一代芯片的算力大幅提升,驍龍 8797 的稀疏等效算力預估超過 700TOPS,足以同時滿足座艙和智駕的性能需求。其次,也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合作伙伴在智能駕駛領域帶來的發展壓力。
這種壓力和趨勢在市場上已初見端倪,其中一個最好的例子是:盡管高通同期發布了新一代座艙平臺芯片 8397,但部分合作伙伴為追求更強的 AI 性能,已選擇 “一步到位”,直接將算力更強的 8797 應用于座艙域的解決方案中。
這種對更強性能的渴望,在合作伙伴的方案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例如德賽西威就直接展示了采用8797芯片的下一代旗艦座艙域控平臺G10PH,主打在完成座艙傳統現實和交互任務之余,進一步搭載更為強大的端云一體大模型以實現多種智慧場景的落地;零跑汽車更是直接官宣,其首發搭載8797的車型將采用 “座艙 + 智駕” 雙8797方案。
相比之下,小米的做法更為徹底,甚至可以說是 “離經叛道”。它將消費級的驍龍8Gen3芯片引入座艙,并與英偉達Thor芯片深度整合,實現了跨品牌、跨層級的芯片融合。
來源:產業鏈和網絡信息整理
小米在其 “四合一域控制器” 技術專利中解釋了此舉的原因:現有架構集成度低、協同少、硬件資源重復配置,且芯片選型受限。這一評價不僅僅指向了高通,也指向了英偉達在內的其他智駕芯片廠商。
除了對芯片能力的要求,中國伙伴在解決方案的推進節奏上也給高通帶來了巨大壓力。虎嗅汽車在峰會現場與多家伙伴溝通過程中,有三點反饋頻繁出現——
高通的產品落地速度并非行業頂尖。以8797為例,其量產節點預計在2026年初,節奏上慢于同級競品;
高通今年的主力產品8620、8650和8775,在算力上已面臨英偉達Thor、地平線J6P等新方案的沖擊;
高通的智駕生態與軟件支持仍不及英偉達,但合作伙伴普遍能以自身能力彌補差距,他們更希望高通能加速硬件迭代。
這些評論與期望,高通自己心里應該也有數。
不過,一家同時擁有英偉達和高通解決方案的智駕Tier1供應商也向虎嗅汽車表示:高通之前的智駕軟件工具鏈的確比不過英偉達的積累,過去生態之間的壁壘也無法將成果輕易轉移(例如用英偉達訓練的模型直接轉移到高通上進行推理);但由于代碼全部打包進了大模型,接口和輸出反而都簡化了,現在云端用英偉達GPU訓練,然后車輛終端用高通推理也是完全可行的。
由此,目前形成的市場格局是,高通可以更專注于芯片的設計、研發與量產。即便其開發支持不完美,也能借助中國合作伙伴的軟件能力,在市場中找到機會。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 “全民智駕” 浪潮中,高通的8620和8650芯片迅速成為市場熱點,是英偉達Orin-X和地平線J6M之外的主流選擇。許多智駕軟硬件能力相對薄弱的傳統車企,正是看中了 “高通硬件+中國伙伴軟件” 方案的性價比與實際效果。
芯片型號 廠商 芯片定位 AI算力 芯片工藝 Thor-X 英偉達 旗艦 2000TOPS 4nm Thor-U 英偉達 旗艦 700TOPS 4nm Orin X 英偉達 高端 254TOPS 7nm SA8797 高通 高端 700TOPS 不詳 SA8397 高通 高端 640TOPS 不詳 SA8650 高通 高端 200TOPS 4nm SA8775 高通 高端 144TOPS 4nm SA8620 高通 中端 100TOPS+(等效) 4nm J6M 地平線 中端 128 7nm Orin N 英偉達 中端 84 7nm J6E 地平線 入門 60 7nm TDA4VN TI 入門 32 16nm
再加上高通在目前市場競爭中的中階優勢地位,在100~250TOPS這個算力范圍,高通由移動平臺技術延伸而來的智駕產品,普遍在成本和能耗比表現上比較突出。從今年年初,越來越多國內智駕供應商、車企通過對AI大模型的蒸餾,成功用這些算力“相對有限”的解決方案,搞定了“城區NOA”的智駕輔助駕駛能力。
在今年3月的一次媒體體驗中,虎嗅汽車就曾乘坐過由卓馭的 “10攝像頭 + 高通8650” 的卓馭成行平臺3.0+。在整個試駕過程中,整套智駕系統表現充分良好,沒有發生智駕降級;在道路上的行駛能夠做到高效的跟車,也能夠流暢地進行車道切換。整體駕駛風格足夠 “端” 味,在實際操作習慣上也足夠 “像人”。
縱觀目前市面上公開的智駕芯片可選項(排除入華為生態才能用的昇騰610),在這個算力范圍,目前可用的解決方案有且僅有地平線的J6M、英偉達的Orin X和高通的三款(8620、8650、8775)。相比高通的三款解決方案,英偉達2021年面世的Orin-X至今仍為7nm工藝制程,通常只能以更復雜的水冷方式散熱(高通方案基本主動風冷散熱就足夠)。
換言之,接下來一年的時間里,大概率只有地平線J6M一款芯片,能和高通的三款芯片爭奪 “中階算力甜區” 的霸主。這一市場層面的局部競爭優勢,完全是中國合作伙伴們“帶”著高通往前跑的結果。
“中國策源地”,一場自下而上的全球汽車革命
表面上看,是中國市場的極致內卷,將高通 “逼” 成了一個跑得更快的自己。但更深層次的現實是,一場自下而上的全球汽車產業革命正在發生。中國的 “卷”,已非簡單的價格戰,而是一場多維度、高強度的創新馬拉松。
具體到實際維度中:
“卷”能力:當德國車企還在謹慎測試高速公路輔助駕駛時,中國車企已將 “通勤 NOA”(城市領航輔助)作為標配,開始攻關 “無圖” 方案、挑戰城中村等極限場景。
“卷”速度:一款全新車型的開發周期從 48 個月壓縮到 24 個月甚至更短。智能駕駛的軟件算法,可以像手機 App 一樣,通過 OTA 每周迭代升級。
“卷”成本:如何用過去一半的成本,實現比特斯拉體驗更好的智能泊車?如何將激光雷達的價格打下來,并讓其真正發揮價值?這些都是中國工程師每天面臨的課題。
高通技術公司產品管理副總裁Anshuman Saxena在峰會上以“汽車架構變革”這個切口,展示了中國的引領者地位,從在過去的3年間,中國(圖標中的橙色部分)在汽車架構的多個變革領域中,都身處最前列。
這種極限壓力環境,反而成為了創新的最佳 “培養皿”。它倒逼所有參與者,包括芯片巨頭,必須放棄安逸、自上而下的傳統研發模式,轉向更敏捷、更貼近市場的共進化范式。在此過程中,如何有效借助中國汽車產業鏈的創新能力,已成為全球玩家最重要的議題。
高通技術公司汽車、工業及嵌入式物聯網事業群總經理Nakul Duggal更是在媒體采訪環節中直言:“回到五六年前,在第三代座艙平臺(驍龍 8155)上,我們主要是先與全球生態系統合作,然后這些產品才進入中國市場。而現在這種情況發生了轉變。我們首先支持中國客戶所需的產品和方案,憑借在這里積累的經驗和成果,也將進一步幫助我們擴展至全球市場。”
這種關鍵性的轉變絕非高通一家,頭部的全球車企也已經都行動了起來,大致邏輯都是一致的:將中國市場剝離出來,由中國本土的合資方和資源進行獨立運作;在打造能夠在中國市場有競爭力的產品之余,為全球車企海外目前受阻的新能源變革走出另外一條路。
就在上個月,廣汽豐田的動作就很標志性:下一款中國專屬車型“鉑智7”除了繼續采用“中國自研”的策略,還一口氣跟華為、Momenta、小米這三家如今中國車圈最火熱的伙伴實現了合作:其中華為提供了配備 15.6 英寸的中控顯示屏和最新一代的鴻蒙座艙 5.0;Momenta提供了全新迭代的飛輪大模型,帶來了業界最前沿的智能輔助駕駛能力;小米則帶來了車載生態的拓展和開放,小米PAD、車載音響等配件都將會在鉑智產品上實現應用。
從高通的戰略重心轉移,到豐田與華為、小米的深度攜手,這些都已不再是孤立的市場策略,而是匯成了一股不可逆轉的行業洪流。對于所有全球玩家而言,“在中國,為中國” 已經從一道選擇題,變成了關乎未來競爭力的必答題。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527725.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