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某新能源車企yu7正式發布,可謂是“炸”了整個市場!3分鐘銷量突破20萬臺,1小時突破28.9w臺,簡直堪稱“汽車版的Labubu”!
這樣的火爆背后,亞歷山大的不僅僅是某Y,也讓眾多20萬-35萬價格區間的“6字輩”、“7字輩”新能源SUV倍感競爭壓力。站長身邊不少等著買車的朋友們,都在期待它們的降價響應。
Yu7不僅有9種絢麗車身顏色可選,更在配置上實現了諸多“全系標配”:超長續航、激光雷達、天際屏全景顯示、后排135度豪華電動座椅、700TOPS級別的輔助駕駛算力......這些曾經只在豪華品牌才能看到的配置,如今居然成為了國產新能源車的標配,也難怪它能成為汽車界現象級的產品了。
如此強大的產品力,折射出的是整個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蓬勃發展。過去5年,中國新能源車完成了一次驚人的滲透率躍遷:從2020年的6.1%起步,到2024年的44.6%,2021-2024年分別增加9.2、12.5、6.9和10個百分點。今年4月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更是首次突破50%大關,達到51.6%,預計全年將達到53.3%(數據來源于中汽協、浦銀國際)。新能源車已從“另類選擇”真正成為了購車市場的“新常態”。
市場結構的變化同樣值得關注。今年以來,純電動車型的增長勢頭開始超越插混,4月數據顯示,純電銷量同比增長57%,遠超插混的20%(數據來源于中汽協)。背后是電池技術突破、充電樁完善、用戶心智轉變、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推動。
在年初“兩新”等政策帶動下,多家新勢力車企不僅實現了銷量的快速增長,更實現了毛利率的改善,帶動車企端盈虧平衡能見度大幅提升。更令人振奮的是,中國新能源車正在加速駛向全球市場。今年1-4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累計達58.9萬輛,同比增長44%,遠超2024年全年16%的增速,也大幅領先于同期汽車行業6%的整體出口增速(數據來源于乘聯會)。這一數據印證了中國制造新能源車在海外市場認可度的持續提升。
與此同時,智能駕駛正成為新能源車新的增長引擎。今年年初,在某迪天神之眼C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的大力推動下,新能源車智能輔助駕駛快速向10萬元-20萬元的價格帶車型滲透。根據NE時代的數據,2025年3月中國乘用車的高階智能輔助駕駛(NOA)的搭載率已達18.9%,同比和環比均顯著提升。L2++級智能輔助駕駛更是首次實現在10萬元以下價格段的突破。智能駕駛的下沉趨勢,將進一步促進新能源車需求增長,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
隨著產品競爭力持續增強,中國自主品牌在大眾市場和高端市場的份額都在穩步提升。根據乘聯會的數據,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中國自主品牌的份額從2021年年末的38%,提升至2022年年末的51%、2023年年末的65%、2024年年末的71%,今年4月的份額進一步上升至73%。
當然,行業快速發展的背后也伴隨著競爭加劇。隨著車企規模效應增強,預計將有更多企業實現或接近盈虧平衡。整車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價格戰成為常態,考驗的是效率與規模。這也將加速尾部企業的淘汰與整合,推動市場份額向頭部集中。
進入下半年,優質供給的持續增加有望進一步刺激消費需求,推動新能源車市場持續增長。雖然行業發展過程中難免出現波動,但長期向上的趨勢不會改變。
畢竟,新能源車是工業革命級趨勢,周期震蕩只是插曲,長期成長才是主旋律。
參考資料:浦銀國際研究報告《新能源汽車行業2025年中期展望:滲透率保持快速上揚,智能輔助駕駛勁草逢春》,2025年6月10日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