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W.n
前言:
臺海問題由來已久,自1949年起便成為中國的核心關切。臺灣自古屬于中國領土,任何試圖割裂的行為都觸及中國的底線。近年來,美國以及一些盟國不斷在這一問題上挑起事端,頻繁派遣軍艦、銷售武器,甚至公開支持臺灣所謂的“獨立”。這種行為無疑是在火上澆油,導致局勢愈發緊張,解放軍必須時刻做好應對準備。
俄媒的這篇報道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討論。文章認為,如果臺海局勢真的爆發沖突,解放軍所面臨的威脅不僅僅來自臺灣的兵力,還包括美國、日本等“藍盟”國家的軍事干預。單靠解放軍自身的力量顯然難以應對。
解放軍是全球最大的軍隊,現役兵力200多萬,裝備也越來越硬核。這些年,中國在軍事現代化上花了大手筆,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像網絡戰、反衛星武器、隱身戰機、航母編隊這些,都搞得有模有樣。
但俄羅斯的軍事專家就說了,中國軍隊現代化是快,但實戰經驗少得可憐。上一次大規模作戰還是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后雖然搞了些維和任務和小規模行動,但跟美軍那種常年打仗的經驗比,差得不是一星半點。現代戰爭,尤其是海空戰,對指揮、后勤、協同的要求高得嚇人,沒打過硬仗的軍隊在這些地方容易掉鏈子。
這位俄羅斯評論員的“不中聽”論調,并非憑空而來。他眼里,現代戰爭的邏輯已徹底變了。俄烏沖突就是最生動的教科書。想當年,俄羅斯的T-14“阿瑪塔”坦克號稱全球最先進,可一到烏克蘭戰場,面對鋪天蓋地的無人機蜂群、靈活游走的地面小分隊,以及美國“星鏈”撐起的無處不在的通信網絡,竟顯得有些無力。
烏克蘭人甚至能把土耳其無人機的控制系統扒開、改變,讓這些“空中眼睛”和“神風特攻隊”變得更難捉摸。戰場,早就不只是鋼鐵洪流對撞的獨角戲了。
俄羅斯媒體,無論是《衛星通訊社》還是《獨立軍事評論》,最近都在反復琢磨一件事:中國的“第二國防線”。
他們并非空穴來風。像《中國艦船研究》這樣的專業刊物早已推演過,解放軍的潛在對手,絕非只有美軍,而是一個包括日、韓、澳、印在內的“藍盟”集團。
所以,當俄羅斯人提出需要“另一股力量”時,他們不是在唱衰解放軍,而是在用一種獨特的、甚至有些冷酷的視角提醒:現代戰爭,早已不是兵對兵、將對將的單挑。
牌桌上那些心照不宣的盟友,真會一起下注嗎?
“藍盟”聽起來嚇人,但它更像一個變量,
日本是離得最近、也最糾結的。它的海上生命線就捏在臺海手里,可以說是利害攸關,參與度可能最高。它的海上自衛隊和反潛能力,也確實是塊難纏的膏藥。
印度則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它與中國有邊境矛盾,完全可能在西線開辟第二戰場,但這種行動更多是投機,而非戰略捆綁。
至于韓國和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的傳統盟友,一個扼守側翼,一個遠在南半球提供支撐,它們會參與,但參與到什么程度,同樣是個未知數。
面對這種復雜的外部變量,中國的應對是構建自己的“常量”——比如推行“雙循環”經濟,減少被外部封鎖的風險。再比如與俄羅斯、伊朗等國在能源和戰略上的策應,為自己留好后手。
戰爭是百米沖刺,還是看不到盡頭的馬拉松?
沖突一旦爆發,時間就成了最殘忍的裁判。
張延廷提出的“96小時制空權論”,代表了一種“沖刺”思維。他認為,解放軍的殲-20面對臺灣的F-16V存在代差優勢,加上空警-500預警機與PL-15遠程導彈的組合,能在4天內徹底瓦解臺灣的空中防御。
這種速戰速決的設想,目的就是在“藍盟”這些外部變量還沒來得及深度干預前,就迅速把生米煮成熟飯。就連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威爾斯巴赫也承認,解放軍的這套體系,對美軍在日韓的基地構成了實實在在的威脅。
但如果沖刺失敗,戰爭被拖入持久消耗的“馬拉松”呢?
這時,戰局的邏輯就完全變了。蘭德公司曾做過測算,美軍若想摧毀解放軍艦隊,可能需要消耗掉2200枚昂貴的AGM-158C導彈,光這一項成本就高達66億美元。
更要命的是后勤,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兵推結果更令人咋舌:一旦中國啟動全民動員,用無數民船、漁船襲擾美軍漫長的補給線,其在第三島鏈的后勤生存率,可能驟降到區區17%。
時間,在中國這邊。拖得越久,美國的優勢就越會被稀釋。
為什么臺海這么敏感?
1949年內戰結束后,國民黨退到臺灣,大陸這邊成立了新中國。從那時候起,臺灣就成了中國內政里一塊繞不過去的坎兒。早些年,美國因為冷戰需要,跟臺灣簽了《中美共同防御條約》,給臺灣撐腰。后來1979年中美建交,美國雖然跟臺灣斷了"正式關系",但通過《與臺灣關系法》繼續賣武器,保持一種模模糊糊的聯系。
這幾年,中國發展快了,國力上去了,民族復興的目標也越來越清晰,臺灣問題自然就更突出。尤其最近,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對臺灣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
那股“神秘力量”到底是什么?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俄羅斯人提出的那個問題了。他們所說的那股“另一股力量”,那張中國的終極王牌,到底是什么?
答案就藏在《國防動員法》里,藏在中國“世界工廠”的身份里。
中國擁有近5.7億的適齡勞動人口和高達5700萬的退役軍人。山東曾有過一次演練,2000多名老兵,半天之內集結完畢。
更可怕的是工業潛能。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32%,造船業更是吃掉了全球近68%的市場份額。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上海的船廠可以像下餃子一樣,同時開工三艘075型兩棲攻擊艦。意味著東莞這樣的工業城市,一個月就能爆發出生產3萬架軍用無人機的產能。
結語:
戰時,無數民用滾裝船可以迅速改裝成運輸艦,無數漁船可以成為近海的偵察哨。這才是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推演出17%后勤生存率的底氣所在。
這股力量,平時潛藏于民間,是經濟的發動機。戰時一旦被喚醒,就是一臺無法阻擋的戰爭機器。它并非臨時起意的變量,而是根植于這個國家肌體之中的、最深沉的常量。
天平的最終傾斜,往往不取決于開戰那一刻的兵力,而取決于對手知道你還剩下多少沒打出的牌。
參考信源:
中國科學家模擬解放軍海軍針對假想“聯盟”的全面戰爭場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3年6月28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