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海燕 實習生馮小瑜 黃圣依
7月3日,長三角社區矯正與安置幫教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華東政法大學舉辦。來自上海、江蘇、浙江、安徽、遼寧、貴州、湖北等省市的司法行政機關、高校、社會組織等百余位嘉賓共商矯正與安置幫教社會工作的前沿理論與實踐創新,一項詐騙類社區矯正對象個案干預研究引起關注。
近年來,詐騙類社區矯正對象比例逐漸增多,針對這一現象,上海閔行新航社工站開展了個案干預研究。24歲的羅某僅有初中文化學歷,來上海打工誤入詐騙歧途,內心焦慮。對羅某開展矯正教育期間,社工首先嘗試使用短焦治療技術(SFBT)、敘事療法等正面引導式的個案干預方法,拉近雙方關系,隨后引入專業機構和更具個性化的心理測評方法,并通過贊美、提供建議等方式進行正向強化。一段時間后,羅某的心態明顯改善,與家人的關系有所緩和。
“我們發現短焦治療技術因為不深挖詐騙類對象的創傷經歷,可以使矯正對象避免被標簽化、更愿意接受干預和做出改變,有一定參考和推廣價值。”新航閔行工作站社工趙倩說。
近年來,長三角各地不斷提升工作質效,完善體制機制,加強與高校專業合作,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矯正與安置幫教經驗做法。上海作為全國社區矯正工作的試點前沿,孵化出前置服務的“愛啟新航”項目;浙江紹興通過數字賦能,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青澄”幫教之路;江蘇蘇州以協同治理視角進行創新探索,整合多方資源提升全鏈條服務質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