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大地遍“楓”景,中原沃土展新顏。河南法院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優化法庭布局,強化基層保障,指導各地人民法庭立足本土特色,辦好轄區案件,指導人民調解,創新服務模式,健全解紛機制,推動人民法庭建設與司法服務能力雙提升,架起了一座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共冷暖的“楓橋”,讓法治的溫暖與正義的陽光灑滿千家萬戶。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微信公眾號開設《豫法楓景——河南法院“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掠影》專欄,以法庭“微視角”詮釋法治“大情懷”,多維度展現河南法院人民法庭的為民新“楓”貌。
如我在訴 法潤心田
五里橋法庭書寫在伏牛山麓的“楓橋新篇”
如何讓法律的剛性裁決融入人心的柔性關懷,如何在定分止爭中傳遞司法溫度、促進基層善治?河南省西峽縣人民法院五里橋人民法庭,秉持“如我在訴”的為民情懷,將新時代“楓橋經驗”精髓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伏牛山麓書寫著一份份飽含溫度的司法答卷。
細語和風,柔性司法巧解千家結
“要不是法官一次次耐心開導,我們這個家就真的散了……”手捧著《情感修復計劃書》,王某和李某這對曾劍拔弩張的夫妻,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起看似普通的離婚糾紛背后,是積怨已久的家庭矛盾。五里橋法庭的承辦法官沒有簡單開庭下判,而是啟動了獨具特色的“細語和風”化解家事糾紛工作法。
通過心理疏導和家事調查,精準診斷矛盾根源——是經濟糾葛、情感淡漠,還是婆媳失和、子女教育分歧?針對不同“病灶”,開出個性化“藥方”。調解室內,法官是拉家常的“和事佬”,他用法理與俚語交織,如春風化雨,浸潤著當事人的心田。積極引入婦聯、村委及親屬組成“家事觀察團”,多方力量協同發力,從不同角度疏導情緒、彌合裂痕,最終促成了夫妻和解、家庭團圓。
五里橋法庭不僅是糾紛解決地,更是優良家風的培育場。對于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法庭及時發出《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家庭教育指導令》,引導父母“依法帶娃”。對于存在家暴風險的,及時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2023年以來,法庭共發出“一書兩令”402份。
“家事糾紛,往往盤根錯節,硬判容易,但心結難解。‘細語和風’的精髓,就在于解法結更化心結,修復關系重于簡單裁判。”這是五里橋法庭法官們的共同心聲。2023年至今,五里橋法庭審結婚姻家事類案件777件,調撤率高達78.89%。這套浸潤司法智慧與人文關懷的“細語和風”工作法,被省委政法委評為全省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細語和風工作法守護家庭和諧”入選全省法院人民法庭首批建設案例。
三心適老,定制訴服情暖夕陽紅
“真沒想到,法庭還能為俺們老年人想得這么周到!”年逾七旬的張老太,在自己家門口解決了與前兒媳的贍養費糾紛。張大娘先前因遺產問題與兒媳產生糾紛,經法庭調解,兒媳王某自愿承擔張大娘的贍養義務,每月支付1000元贍養費,張大娘則將自己繼承的遺產一部分留給孫子、孫女。然而,在履行了一段時間后,張大娘認為兒媳已經改嫁,要求一次性付清贍養費,雙方僵持不下。
五里橋法庭法官張嘯宇接案后,立即啟動“三心適老”機制:全方位貼心完善機制、全流程順心定制服務、全領域暖心預防糾紛。考慮到老人腿腳不便、聽力衰退,法官帶上國徽、法槌和打印機,將法庭“搬”進農家小院。庭審采用“慢語速、多確認”模式,耐心梳理癥結;通過“背靠背”調解,講法理更談親情,最終促成調解意向。
為讓司法關懷“多跑腿”、老年群眾“少折騰”,法庭設立適老訴訟服務中心,配備老花鏡、放大鏡、急救箱;開通綠色通道優先立案調解;針對老年人訴訟能力評估分級,對行動不便者主動上門服務。更創新“菜單式”普法,圍繞贍養、防詐等主題編排情景劇,讓法律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2023年以來,開展特色普法活動31場,惠及16000余人次。
“做優服務,更要做好‘售后’。”五里橋法庭庭長強調。法庭建立起常態回訪機制,通過微信、電話、走訪跟蹤履行情況,2023年已回訪案件120件,確保“張老太們”切實感受到“案結事了人和”的暖意。
多元共治,源頭防病實質解紛爭
“46天為31戶農民追回12萬元!”五里橋法庭高效化解土地糾紛的捷報在當地傳為美談。2012年,丁河鎮31戶農戶將土地租給合作社,對方卻拖欠租金多年。
面對涉及大量耕地、農戶情緒激動的復雜局面,法庭迅速組建合議庭,打出多元解紛“組合拳”。多元聯動,邀請村干部、電工參與調解,借鄉情優勢平息對立情緒;一線勘測,法官冒嚴寒實地核查土地復耕狀況,用事實厘清責任;靈活施策,為每戶定制調解方案,以“背靠背”溝通破除信任堅冰。最終系列案圓滿調解,土地租金全部兌現,復耕費同步落實。
五里橋法庭深知,案件審結并非終點,融入基層治理、服務鄉村振興才是深層追求。為此,法庭構建“人民法庭+N”聯動機制,連續三年向黨委政府報送《轄區案件分析報告》,對轄區易發、高發案件的類型、特點、趨勢進行分析研判,發出司法建議5份,發布家事審判、老年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等5類案件審判白皮書;建立微信聯絡群,對家事、土地等糾紛分類對接;開展多元糾紛推進會15次,與各部門聯調糾紛269件,形成“小糾紛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鎮、疑難雜癥庭所聯動解”的善治格局。2025年1月至5月,五里橋法庭新收案件數同比下降23.14%。
數字無言,卻是奮斗最好的注腳,近三年來,五里橋法庭共受理各類案件2642件,審結2557件,調撤率達64.15%;2個案例分別入選全省法院規范高額彩禮、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典型案例;2個案例入選《河南法治報》“民法十二譚”典型案例;實質化解離婚糾紛工作經驗得到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的批示肯定。五里橋法庭更是先后榮獲“全省法院先進集體”“全市楓橋式先進單位”“全市法院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伏牛山麓的司法實踐昭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命力,在于以司法柔情修復家庭紐帶,用法治理念培育淳樸鄉風,那些被喚醒的親情、被重塑的家風,正如山間的清泉,默默滋養著鄉村振興最深厚的根基——這便是一部寫在百姓心間的“楓橋新篇”。
供稿:省法院民一庭、西峽法院五里橋法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