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到一位朋友打電話,問兒子有沒有去上籃球課。下一秒,她的嗓門就提起來了:“為什么又沒去?已經缺課3次了。早知道當初就給你報次卡了……”接著,大概是問家里老人:“你有沒有把平板給他?”
掛了電話,她跟我說:暑假給兒子報了籃球課,想著月卡劃算,均到每節課才多少多少錢。缺課幾次的話,算到每節課的價錢都要超過次卡的價格了。
另一位朋友的孩子,今年高考分數出來后,考得還不錯。朋友高興,想帶孩子出去玩,說隨便定地方。可孩子的回答是:哪兒都不想去,就想窩在房間里打打游戲,有點自己的時間。
一個是缺課籃球班,讓家長著急地問,有沒有在家玩平板;一個是寧愿在家玩游戲,也不愿意走出去。
到底是什么攔住了孩子邁出家門的腳步?
電子產品?惰性?……
好像是,好像又不完全是。
這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看過的一篇文章《手機最先摧毀的,是底層家庭的孩子》。不同的家庭提供給孩子的“選擇空間”和“眼界”不同,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度也會不同。
○ 當孩子的眼界受限、選擇面窄,手機就成了他為數不多的娛樂選擇,孩子也就很容易被困在“信息繭房”中走不出來。
○ 相反,如果孩子可以擁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更高的眼界,他的生命動力就會更足,更容易進入與各種資源的“有效社交”,減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對于很多家庭來說,為孩子拓展選擇空間,可以通過外因促成,比如拓展閱讀、夏令營、參加興趣小組、逛博物館、旅游等。但要想真正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必須打開孩子自己的眼界,這是內因和根本。
要打開孩子的眼界,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突破:
第一,物理空間的突破。比如,第一次看到大海、爬上雪山、奔跑在草原上……
第二,人文認知的突破。比如,接觸到不同地區的生活方式、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風俗、理解不同職業誕生的背景等。
第三,思維方式的突破。比如,開始理解世界的多樣性、看到現象背后的本質、跨學科思考問題的習慣等。
但在現實生活中,對于如何打開孩子的眼界,很多家庭是缺少“抓手”的,所以很容易出現“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情況,忙得家長和孩子團團轉,最后碎片化的努力,很難形成系統性的提升。
其實,很多家長忽視了一點。要讓孩子去看世界、長見識、開眼界,在腳步尚不能隨時抵達的時候,閱讀是很好的營養填充。
但前提是我們一定要為孩子選擇有針對性、能真正突破孩子眼界的高質量讀物。
《陽光少年報》歷時兩年打磨的原創青少年人文地理素養雜志——《少年行》,還是比較值得推薦給大家的。它通過各種方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幫助他們打開不同維度的眼界,培養孩子多維看世界的思維方式。
01
比如,我們平常逛超市,會看到不同顏色的西紅柿。很少有孩子會去思考:西紅柿可以有多少種顏色?它們的顏色是怎么來的?
五彩斑斕的蔬菜背后,是五花八門的種子。種子的背后,還有國家博弈、科技壁壘等。比如,如何打破國外種子的壟斷?怎么通過太空培育新品種?
△五顏六色的西紅柿
△太空種子
△多彩胡蘿卜
除了這些,《少年行》還為孩子們拓展了哪些眼界呢?
?漢代時,皇帝就吃上反季節蔬菜了。
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在溫室里種菜了。
據《漢書·循吏列傳·召信臣》中記載,掌管皇帝飲食的部門“太官”為了讓漢元帝在冬天吃上韭菜和蔥,便在菜地里蓋房子,晝夜用炭火給屋內升溫,以加快它們生長。
韭菜,是古代“五菜”——葵、韭、薤(xiè)、藿、蔥之一。
——《少年行》原文摘編
?西紅柿長成大樹,一年結20萬個果。
△太空模型栽培模式
在太空中除了育種,還可以種菜。中國航天員用的是固體基質蛭石種菜。基質是一種人工土壤,由多種有機物、無機物材料按一定工藝和配方調制,可以為種子萌發和植物生長提供優良的水、肥、氣、熱條件。
這就是大家津津樂道的無土栽培技術。目前,中國航天員運用無土栽培技術,已經在空間站種出了生菜、西紅柿、辣椒等。未來,航天員在太空一定會有個更誘人的“菜園子”。
——《少年行》原文摘編
?機器狗追捕害蟲,針尖大的蟲卵都逃不了。
除了旺財,在今年的菜博會上,噴霧機器人、授粉機器人、打藥機器人等也一一亮相。
尤其是打藥機器人,噴灑出的藥液細微均勻,霧滴的直徑可以控制到10微米以下,且一小時就能噴灑10畝地。如果是人工噴灑,就算是不吃不喝,一個人至少也得干1天
——《少年行》原文摘編
更多完整內容,可以翻閱《少年行》總第010期中杯文章《一棵西紅柿樹一年結20萬個果——壽光蔬菜被施了什么魔法》。
02
再比如,夏天到了,很多孩子愛吃小龍蝦。但他可能不知道,有一座城市被譽為“小龍蝦之都”,這里不僅有披著紅色“鎧甲”的龍蝦博物館、外形酷似蝦鉗的龍蝦主題酒店,還有讓人興奮的萬人龍蝦宴。
當孩子知道了這座城市——江蘇盱眙,他的心里就比其他孩子多住了“一座城”,很輕松就能從當下居住的城市鏈接到盱眙,他對地理空間的概念也就有了一個新的突破。當孩子的心里住下越來越多的“世界”,連點成片,心胸、格局、視野就會徹底打開。
除此之外,小龍蝦是龍蝦嗎?它從哪里來?小龍蝦的“親戚”還有誰?為什么盱眙會生產小龍蝦?盱眙的地名,竟然跟一種中藥材有關?柳州螺螄粉背后有高薪“聞臭師”,小龍蝦的背后有“味型師”,負責給小龍蝦增香增味。怪不得,我們能吃到那么多口味的小龍蝦!
《少年行》真的是在極致拓展孩子的眼界。
△《少年行》總第010期內頁插圖
《少年行》垂直深耕青少年人文地理素養的培育,把世界“邀請”到雜志里,讓孩子在閱讀中就能實現“紙上深度旅行”,不斷打開孩子的眼界。
每期至少60個有價值的旅行目的地,不斷突破孩子對于地理空間的眼界;170多頁的人文地理素養閱讀,逐漸拓展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每篇文章里十幾個學科的交叉融合,潛移默化訓練孩子思考問題的模式,突破思維的界限。
《少年行》不大,但裝得下世界!
少年行
《少年行》由《陽光少年報》出品,是國內少見的原創青少年人文地理素養雜志,讀者是8歲+少年及其父母。每期雜志,孩子能收獲8萬多字的高品質人文地理知識積累,全年12期閱讀積累可達百萬字。
聚焦人文地理內容方向,覆蓋全學科素養,專門為青少年創作,《少年行》用有價值的閱讀帶孩子和世界見面,幫助孩子建立對復雜世界的多維認知。
在腳步暫時不能抵達的時候,孩子可以通過《少年行》“紙上旅行”,深度了解和認識世界。陌生的街道、不同的鄉音、深厚的文化、新奇的食物、從未見過的動植物……點燃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每讀一篇文章,就相當于一次深度旅行,比屏幕里的世界更真實、更精彩。
世界很大,先用閱讀抵達吧!
(圖片來源:《少年行》雜志、視覺中國、部分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