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消息,當地時間7月2日,特朗普在社交平臺宣布美越達成貿易協議,商務部稱美方做法是典型單邊霸凌,中方堅決反對。這份協議對越南而言堪稱“城下之盟”。根據協議,越南輸美商品將被加征20%關稅,美國商品進入越南市場卻享受零關稅;經越南轉運至美的第三方商品,關稅更是高達40%。
要知道,越南經濟對美依賴度極高——2024年其對美出口額近1200億美元,占GDP比重達29%,僅電子和紡織兩大行業就撐起三分之一的出口份額。原本46%的懲罰性關稅箭在弦上,若7月9日落地,越南GDP恐直接縮水2%,這讓越南不得不選擇妥協。越南的讓步打破了全球與美貿易談判的微妙平衡。此前各國面對美國關稅大棒,基本都采取“拖字訣”——特朗普越急,各國越能在談判中爭取有利條件,英國與美達成的協議就充滿象征性。
特朗普(資料圖)
如今越南率先“破冰”,等于瓦解了這種默契。這種示范效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后續或有一批國家效仿,在對美談判中接連讓步。對特朗普而言,這無疑是場“及時雨”。美國在中美關稅戰中并未占到便宜,雙方更多是“各退一步”。如今越南的妥協讓特朗普得以向國內交代——他急需用一份“勝利協議”緩解政治壓力,畢竟貿易戰已牽扯美國國運。
拿下越南后,特朗普在與其他國家談判時也更有底氣,盡管日本等國仍在強硬對抗,但這份協議已為他贏得喘息空間。但協議背后的隱患,越南似乎并未看透。所謂“轉運”的定義完全掌握在美方手中,這為美國后續刁難埋下伏筆。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美越簽約不到24小時,美國就取消對華乙烷出口限制,并默許西門子恢復對華芯片軟件出口。
工廠(資料圖)
這赤裸裸的差別對待證明,越南在特朗普的戰略棋盤上,從未占據核心位置——美國不過是借越南的妥協,為對華談判增添籌碼。中國的應對早已展開。今年上半年RCEP數字貿易協議正式啟動,中國與越南、泰國等國在數字經濟、物流通關等領域深化合作。與此同時,長江存儲、寧德時代等企業突破技術封鎖,供應鏈“去美國化”進程加速。
中國商務部明確表態:反對任何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的協議,若出現此類情況必將堅決反制。這一立場已向越南釋放清晰信號。越南試圖在中美間“走鋼絲”,但現實正讓其陷入兩難。若中美關系緩和,越南苦心經營的“中轉站”地位將蕩然無存;而“轉運條款”的簽署,等于主動為中國商品設置貿易壁壘。
蘇林(資料圖)
數據顯示,越南自華進口額占其進口總量的40%以上,這種“自殘式”妥協,最終可能反噬自身產業鏈——中國完全可選擇其他東南亞國家作為貿易中轉,而越南失去中國市場的后果,恐怕難以承受。特朗普的策略堪稱“交易藝術”的典型:先用46%關稅將越南逼至絕境,再以20%關稅換取對方“感恩戴德”,既保住美國企業的低成本供應鏈,又能向國內吹噓“戰績”。
配合對華“技術松綁”與“能源讓利”,特朗普的核心目標始終是——在維持對華壓力的同時,確保美國主導權。越南在其眼中,不過是可隨時替換的“棋子”,一旦中國在關鍵領域讓步,越南的利用價值將迅速縮水。這份協議對越南而言,更像是一紙枷鎖。美國貿易政策素以“善變”著稱,20%的稅率今日是“優惠”,明日就可能成為新的制裁工具。特朗普早已表明態度:貿易談判“一切可談,但必須美國說了算”。
蘇林(資料圖)
越南若指望用妥協換取穩定,顯然誤判了這位“交易總統”的底色——在戰略利益面前,美國從不會為小國“保駕護航”。如今局勢已逐漸清晰:中國正以RCEP為引擎加速產業鏈重塑,技術自主化步伐堅定;而越南在失去“左右逢源”的戰略空間后,經濟將面臨雙重考驗——20%的關稅削弱其出口競爭力,“轉運條款”又可能引發中越貿易摩擦。這場看似“救場”的協議,或許才是越南困境的開始。在大國博弈的棋盤上,小國的每一步選擇,都可能決定其未來的命運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