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研發"神似HIMARS(海馬斯)"的新武器
(圖片說明:2016年北約波蘭軍演中,美軍發射海馬斯火箭彈,圖片來源:美國陸軍)
法國防務企業Turgis & Gaillard公司在6月下旬于巴黎布爾歇機場舉辦的"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展"上,展出了新型多管火箭炮系統"Foudre(雷霆)"。
其外觀與美國研發的卡車式自行多管火箭系統"HIMARS(海馬斯)"極為相似。HIMARS在俄烏戰爭中因美國大量援助烏克蘭,憑借高機動性和強大火力備受矚目。
法國是受此戰果啟發才研發類似武器嗎?調查發現另有深層原因
法國陸軍此前一直在引進生產美制M270多管火箭系統(法軍稱LRU)。而"雷霆"正是作為LRU的替代品研發,其名稱源自法語"閃電"。
該系統基于雷諾6WD軍用卡車底盤,搭載可動式六聯裝發射器。發射器內置伸縮式起重機,可實現單車火箭彈再裝填。裝甲駕駛艙不僅具備防彈抗爆能力,還對化學、生物、放射性與核威脅(CBRN)有一定防護。
由于采用輕型卡車底盤,既能在公路快速機動,也可行駛于非鋪裝路面。還能通過C-130"大力神"或A400M"阿特拉斯"軍用運輸機空運,堪稱高機動性武器。
為何要自主研制同類武器?
(圖片說明:參加北約羅馬尼亞軍演的法軍M270/圖片來源:法國國防部)
從特征看,"雷霆"幾乎與美制HIMARS如出一轍,堪稱法國版HIMARS。
HIMARS可發射GPS制導的M31 GMLRS-U火箭彈(射程約90公里)及M57 ATACMS戰術彈道導彈(射程約300公里),具備縱深打擊能力。正如前文所述,其在烏克蘭戰場表現亮眼,名稱頻現報端。"雷霆"自然也與HIMARS彈藥通用。
既然如此,法軍若尋求M270后繼型號,直接引進HIMARS豈不更便捷?使用相同彈藥、設計理念相近的情況下,為何要另起爐灶?
2022年俄烏戰爭暴露出全球軍工供應鏈短板后,各國紛紛轉向強化本土國防工業。對法國而言,"雷霆"的自主研制不僅能實現發射系統國產化,更能帶動配套彈藥本土生產,構建不依賴美國的武器體系。
雖成本或有劣勢,但從國家安全角度看絕非弊政。同時,法國制造商顯然也著眼出口——想采購美制HIMARS的國家需受美國武器出口管制法約束,而"雷霆"能為這些國家提供替代選擇。
若獲法軍正式列裝,該系統不僅將承擔下一代火力打擊任務,更會成為法國防務產業出口的重要增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