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大家把殲-20戰斗機、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055大驅和衛星制導火箭炮并成為我軍的四大殺器。
解放軍陸軍對于遠程火力的癡迷是無法治愈的。“打偏了三五米,有點遺憾”,正在接受央視采訪的解放軍戰士,竟然對遠火精確制導火箭彈的這樣優秀成績都有些不好意思。
在西藏軍區某旅的采訪鏡頭前,一名戰士展示單人操炮技術,一個人在4分鐘內完成了300毫米遠程火箭炮的全部發射程序,成功發射并準確命中目標,但還是露出遺憾的表情說:“偏得太多了,距離目標中心點的偏差還有三五米?!?/p>
這樣看來,我國的PHL-03式300毫米遠程火箭炮發射150公里精確制導火箭彈的時候,末端精度可以達到米級,具有“點穴打擊”的能力。而早期是的300毫米火箭彈的末端精度是百米級的,需要依靠子母彈覆蓋來增加毀傷率。
新型精確制導火箭彈的發射重量大約800公斤,戰斗重量大約230公斤。這大概相當于一枚美制小直徑航空制導炸彈的威力。
有朋友問:制導火箭彈與導彈有何區別?
答:制導火箭彈與導彈有很大差異。導彈需要進行姿態穩定,是全程全時制導的,而制導火箭彈總體上是按彈道飛行的,只是在飛行過程中進行一定的修正,間斷地修正N次。
武器彈藥的毀傷威力,與命中精度有很大關系。爆炸毀傷威力,與炸點距離目標中心倒數的3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說,如果戰斗部命中的起爆點與目標中心點的距離縮短一半,那么爆炸毀傷威力就能達到原來的8倍。
因此,在冷戰時期美國人玩命提高洲際導彈的精度,最后把三叉戟II導彈的CEP精度提高到90米,這樣就可以用3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打擊蘇聯的導彈發射井,能達到原來100萬噸當量核彈頭的同樣毀傷效果。
后來,發展小直徑制導炸彈和精確制導遠程火箭彈的設計理念就很好理解了:主要是利用精度來提升殺傷威力,能夠縮小彈體重量和尺寸,小直徑炸彈100公斤左右,制導型遠火的戰斗部也是100公斤左右。
利用縮小彈體尺寸來加大彈倉內掛載量或者外掛數量,還能夠提升一次出動過程中打擊的目標總數。遠程火箭炮則能夠增加發射數量,提升火力密度。
我國射程150公里的衛星制導遠火彈的制導模塊,外面是一個四瓣的保護罩,里面是舵片。火箭彈發射出筒以后,保護罩自動脫落,露出鴨舵,就可以制導了。
單純使用慣導+衛星制導,末端精度米級,能打擊固定的堡壘工事。如果再加上激光末制導,就能打擊坦克等移動目標。
一枚300毫米制導火箭彈精準地命中了地面靶標的靶心。解放軍擁有的慣性+北斗衛星+半主動激光的多模制導遠程火箭彈,是真正把遠火搞成了射擊數百公里的狙擊步槍。
是真正把遠火搞成了射程數百公里的狙擊步槍。這種米級精度的遠程打擊,在未來戰爭中,可以對敵人各種重要目標挨個點名。
衛星制導遠程火箭彈是一種能夠改變戰場規則的新型武器,目前中國在遠程火箭炮的制導火箭彈技術領域,可謂是獨一份,水平遠超美國。中國的遠程火箭炮不僅可以實現大規?;鹆Υ驌?,還可執行精準斬首的打擊任務。
我國的新型遠程火箭炮已實現了兩個型號的跨代,即300毫米的03A式遠程火箭炮和370毫米口徑的191式箱式遠火,實現了超遠射程的跨代,射程從150公里提升300公里,甚至還能打得更遠,達到400公里或500公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