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業余足球為什么這么強?!
在6月29號結束的十五運會群眾足球五人制男子乙組賽事中,廣東隊再奪一枚金牌,在已經結束的9個群眾足球子項當中,廣東已經拿到了4枚金牌(七人制男子甲組、七人制男子老將組、五人之男子甲組、五人制男子乙組)。今天《一嘉之言》給大家講講廣東業余足球成功的秘訣。
首先用數據說話,2019年廣東的足球人口已經達到1600萬,什么概念?跟足球強國荷蘭的國家總人口一樣多!更夸張的是全省目前有超過1.3萬個足球場,這密度連廣式腸粉米漿都自愧不如。世俱杯氣溫超過30度球員就喊受不了,廣東球友說我們一年里有半年都這么踢過來了。說廣東人踢球比喝早茶還勤快一點不為過,群眾基礎比老火靚湯的湯料還扎實。
本屆全運會,廣東隊首次實現群眾足球十二個項目全項參賽,體現了廣東人“盡享其樂”的足球哲學。不論是3人制、5人制、7人制還是11人制,也不管是土場、沙灘、木地板還是草地,開心就好。
(十五運會群眾比賽足球項目)
這種包容并蓄的態度,也讓廣東的業余足球賽事百花齊放,競相爭艷——從街邊巷尾的小比賽,到專業級別的競賽體系,廣東的群眾足球賽事處處展現出粵菜“粗料精做”的精髓,大大小小的比賽都辦得像模像樣。
三人制的廣州市長杯足球賽,辦了24屆;正在進行的佛山的“西甲”聯賽今年是第19屆;我們體育頻道共同主辦的全省五人制足球賽,也有10年歷史。
(廣東省五人足球賽)
每次參與人數都超萬人,“萬人奔赴”的場面甚至不輸“蘇超”。還有像深圳“街超”、汕頭“僑批杯”、中山超級聯賽、梅州和湛江的“村超”。粵東西南北,比學趕超都不甘落后。
(深圳市街超足球賽事)
(梅州“村超”足球賽事)
一百多年的時間里,廣東誕生了球王李惠堂、容志行等叱咤風云的南派足球代表人物,進入21世紀,大家都說南派足球早消失了,要我說的話,南派足球一直在民間。看這些小快靈的身手,一點不輸當年老球王們。
(“中國足球球王” 李惠堂)
(中國足球名宿 容志行)
這些賽事雖然規模不一,水平各異,但都體現了當地人對足球的熱愛和執著。更令人敬佩的是,廣東人在舉辦這些賽事時,始終保持著低調務實的作風,不張揚、不浮夸,為快樂而足球,為專注而足球。
(大雨中的南嶺“鐵狼杯”公益足球賽)
廣東群眾業余足球的強大就是因為足球土壤特別肥沃,也形成了一種大家庭式的賽事生態:既有鄉間的樸實,也有城市的現代感。而這體現的恰恰就是廣東多元互補、包容發展的文化氣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