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藝術的探索,始終是一場關于“境”的追尋與超越。從具象到意象,不僅是形式上的轉變,更是藝術家心靈深處對世界認知與表達的升華。本次“境非境——從具象到意象的藝術跨越”展覽,旨在通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作品,展現藝術家們在這一過程中的思考與實踐,揭示藝術在具象與意象之間構建的獨特“境域”。
具象藝術以對現實世界的直觀描繪為基礎,通過精確的線條、色彩和光影,捕捉自然與生活的具體形態。它如同一面鏡子,反映出藝術家眼中的世界,讓觀眾在熟悉的場景中感受到藝術的真實與生動。然而,藝術的追求遠不止于此。當藝術家們開始探尋更深層次的表達時,意象便悄然浮現。意象藝術不再局限于對現實的簡單再現,而是通過抽象、變形、象征等手法,將內心的情感與思想融入作品之中,創造出超越現實的精神空間。
從具象到意象的跨越,是一場關于“境”的轉變。具象藝術所營造的是一個“可見”的世界,觀眾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作品所呈現的具體場景;而意象藝術則引領觀眾進入一個“不可見”的精神領域,這里的“境”更為深遠和廣闊。藝術家們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打破傳統形式的束縛,探索新的表現手法,試圖在具象與意象之間找到一種平衡與融合。這種跨越不僅是藝術風格的轉變,更是藝術家對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與感悟。
本次展覽匯聚了多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以不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展現了從具象到意象的多樣化探索。這些作品如同一個個獨特的“境域”,等待著觀眾的深入體驗與感悟。在這里,觀眾將看到藝術家們如何在具象的框架中注入意象的靈性,又如何在意象的抽象中保留具象的真實。這是一場關于藝術“境”的對話,也是一次心靈與靈魂的碰撞。
“境非境”,既是對藝術跨越的描述,也是對藝術本質的追問。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藝術的邊界不斷被打破與重構,而“境”的探索將永遠是藝術家們不懈追求的目標。希望通過本次展覽,觀眾能夠感受到藝術在具象與意象之間的無限可能,體會到藝術跨越所帶來的精神震撼與心靈啟迪。
北京墨真書畫院編輯
顧曉東,1963年出生,江蘇省無錫市人,研修于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高級創研班龍瑞山水畫創作室。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水畫創作室畫家,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副主席,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作品常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國內外重大展賽,并被結集出版、拍賣或收藏。
近年來作品:《溪山暮色》參加中國美協“中國畫三百家”展覽,《山木蒼翠云水流》參加中國美協“首屆中國寫意畫展”大展,《翠微人家》參加中國美協“鑫光杯”中國畫精品展,《秋晚煙嵐圖》在中國美協舉辦的“紀念孔子誕辰2550年書畫大展”中入選“優秀作品三百件”,《暮色山莊》參加中國美協“世紀中國風情”畫展,《翠微山鄉》參加中國美協“2000年全國書畫家新作展”,《秋山晚意》參加“黃河壺口贊”中國畫提名展,《春曉圖》被評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創作高研班結業作品展”優秀作品,《侗鄉清幽》獲江蘇省第二屆山水畫展銅獎,〈〈侗鄉《清秋》〉參加“第四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并被評為“新世紀中國山水畫200家”。《侗鄉清韻》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首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中國美術報多次推薦為當代最具有潛力的十位畫家之一。
家在疏雨淡煙深處
——顧曉東的山水畫
文/徐恩存
畫家顧曉東堅持在疏雨淡煙中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而我們則在他的家園里發現了勤勉耕耘、潛心求索的顧曉東。數年來,筆耕不輟的顧曉東滲淡經營著自己的藝術,四時代序,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他的藝術已日趨成熟,并以不同凡俗的品位、格調示人,給人以審美的清新感和陌生感,他的藝術風格因此日益鮮明、日益個性化,并受到學術界的關注。
生于江南名城無錫的顧曉東,對故鄉山水、家園風情、乃至文化韻致,都了然于心,在耳濡目染中,孕育了他精神上的理想與追求,因此,一旦訴諸筆墨便出現了屬于他的家園幻象——也是他獨特的心靈風景。
所以,我們在顧曉東筆下,尋到了疏雨淡煙深處的家園,事實上,顧曉東以筆墨構建的精神家園,是充滿東方文化韻致的心靈棲居之地;從當代文化語境的角度看去,也是這一代焦慮與困惑者的心神往之的樂土。
每個人的內心中,都有一片屬于自我的家園,顧曉東以江南山鄉和疏雨淡煙營造的家園,其意象是素樸、單純的,即蔥郁繁茂的山巒、黛瓦粉墻的民居、煙波浩淼的河湖、山鄉石徑、迷蒙煙雨~~~,等等,這是畫家精心錘煉的筆墨符號,而非現實生活的逼真還原,在對現實的記憶中,經過情感的過濾和心靈的篩選,物象在刪繁就簡中,得以純化、凈化為形而上層面的時代符號,它言說著這一代人的眷戀、傷感、懷舊與體驗;因此,細細看去,這些意象無不具有“因隱示深,由簡致遠”與以小見大的特點,在從容自然中、在淡定靜謐中、在恍惚朦朧中,透出的是極為濃郁的生命情調和優雅的韻致。
古人云:“丘壑內營”,即是說,作品及其氣息昭示的是藝術家的人格與境界。顧曉東在自己的家園是情和筆墨意蘊中,極盡所能的表達與詮釋著“天人合一”的園融境界;從中不難看出,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畫家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并以幽秀之筆、靜凈之墨,使意象最切近自然又超越自然,讓人在一種氛圍、一種氣息中領略生命情調與文化韻致。
“山河大地,洎而外,皆是吾妙明心中一點物相爾”。顧曉東因心造境、以手運心,從以神寫形出發,以虛擬幽微的手法完成了從自然表象向自然本質的轉化,從外在向內在的轉化,從客觀向主觀的轉化,在這種把直覺、感性直接轉化為形式、結構的過程中,抵達了“詩以山川為境,山川亦以詩為境”的境界。
為此,顧曉東在審美選擇與審美取向上,體現出更偏向于清凈澄明與虛靈無際的特點,他的筆墨言語也更富有元人筆墨氣韻蓬松的內韻,顯然,顧曉東的氣質、性情與情懷更符合元人尚意的藝術表現,元人將唐宋以來的繪畫之質實刻畫變而為虛靈無際與氣韻蓬松,筆墨亦臻與渾化無痕的高度,其中,小寫意的筆墨韻致與濕筆氤氳潤澤,恰當地傳達出心靈的超忽飄逸與脫略形跡,在整體的荒率蒼茫中,使畫面在似真似幻的境界涵蘊中,呈示為無聲無色、而又無往不在的虛空之中,這種疏雨淡煙體現的正是現實中不存在的、求之不得的平靜與和諧、沉郁與悠遠。
北京墨真書畫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專注于學術研究,組織開展大型書畫展覽、全國采風、公益事業以及國際交流活動的企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