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皰疹病毒家族中,Epstein-Barr病毒(EBV)與卡波西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是最具腫瘤潛能的成員。EBV作為第一個被確認具有致瘤能力的病毒,能夠高效感染人類B細胞,并在體外誘導其不死化。而KSHV則因其與卡波西肉瘤、原發性滲出性淋巴瘤(PEL)及多中心Castleman病等密切相關,而被視為又一重要的腫瘤病毒。
兩種病毒,同屬皰疹病毒家族,一種擅長感染與轉化B細胞,另一種卻與B細胞腫瘤緊密相關但在實驗中“沉默”;一種單獨即可造成細胞不死化,另一種則“難以獨立為戰”。
它們是否可能存在某種未被發現的協作?如果有,這種協作是否會賦予B細胞更強的惡性潛力?
2025年6月23日,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在Plos Pathogens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 cooperates with Epstein-Barr virus to co-transform a small set of human B cells oncogenicall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KSHV對外周血和扁桃體來源的B細胞感染效率均較低,但可與EBV協同作用,共同誘導兩種來源中小部分B細胞發生轉化。對該模型的研究將有助于揭示兩種病毒在其各自相關腫瘤發生中的獨立作用與協同機制。
KSHV和EBV可共同轉化外周及扁桃體B細胞,生成不死化后代
作者發現,KSHV與EBV可協同感染并轉化外周及扁桃體來源的B細胞,生成具有不死化能力的克隆細胞。在未共感染EBV時,KSHV感染效率極低(<0.1%),且無法支持細胞持續增殖;而共感染后,KSHV陽性率提高至約2%,并可長期擴增。共轉化細胞在成纖維細胞飼養層上的克隆效率提升約50倍,且均表達λ輕鏈,表現出相似的B細胞亞群特征。
流式細胞術測定暴露于EBV和KSHV后三個時間點扁桃體B細胞感染KSHV的百分比
作者首次證明,KSHV與EBV可在體外協同誘導人B細胞實現超過100代的持續增殖。為克服大多數共轉化細胞后期生長停滯的問題,進一步引入表達hTERT的逆轉錄病毒后,細胞可實現無限增殖,同時長期維持KSHV和EBV基因組,證實兩種病毒在模型中發揮超越不死化的轉化功能。
共轉化細胞在體外表達并依賴EBV和KSHV轉化基因
作者利用RNA測序分析了PEL細胞系與共轉化B細胞的基因表達譜,發現共轉化細胞中EBV基因表達模式接近潛伏Ⅲ型,即包括全部轉化相關基因的表達;同時也檢測到KSHV潛伏基因的表達。早期傳代的共轉化細胞中EBV基因表達量高于后期不死化細胞。此外,共轉化細胞中病毒miRNAs高度表達,EBV占10%,KSHV占30%,水平接近PEL及Burkitt淋巴瘤組織標本。尤其是已知能抑制細胞凋亡、維持腫瘤細胞生存的病毒miRNAs(如KSHV的miR-K12-1/3/4-3,EBV的BART1-3p)在共轉化細胞中表達顯著。
共感染細胞在體外表達KSHV和EBV基因,這是它們存活和生長所必需的
為驗證KSHV與EBV在細胞存活中的功能,作者利用CRISPR-RfxCas13d靶向沉默兩種病毒的關鍵轉化基因(EBNA2與vCyclin),結果導致細胞增殖/存活能力下降8–11倍,表明共轉化細胞對兩種病毒均存在功能依賴。該研究揭示了共轉化細胞與PEL的高度相似性,也突出了一個核心特征:盡管KSHV和EBV各自具備致瘤潛力,但在此模型中,只有二者協同存在才能維持B細胞的惡性生存狀態。
共轉化細胞可以通過旁分泌信號支持生長
作者評估了共轉化B細胞是否具備與PEL細胞系相似的旁分泌生長特性。利用共轉化細胞克隆的條件培養基,作者發現其組成與PEL細胞系BC-1(KSHV+EBV+)和BCBL-1(KSHV+EBV?)相近,主要分泌細胞因子為IL-6和IL-10,而IL-4和CD40L含量極低或不可測,表明其生長不依賴傳統外源因子支持。
共轉化細胞分泌細胞因子,通過JAK/STAT信號傳導支持其生長
共轉化細胞可在自身條件培養基中維持增殖,顯示出典型的旁分泌生長能力。進一步使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和pacritinib(抑制JAK/STAT)處理后,細胞生長明顯受阻,說明其生長依賴與PEL細胞相同的IL-6/IL-10介導的mTOR與JAK/STAT信號通路。綜上,共轉化B細胞在旁分泌依賴性與信號通路方面高度模擬PEL細胞特征,提示旁分泌機制可能在PEL早期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
體內共轉化淋巴細胞在腹膜中具有致瘤性
原發性滲出性淋巴瘤(PEL)臨床特征之一是其傾向于在體腔內生長。為探究共轉化細胞的腫瘤形成能力及體腔生長特性,作者將PEL細胞系及共轉化細胞注射入免疫缺陷NSG小鼠腹腔。結果顯示,所有移植瘤均成功生長,證實共轉化細胞具備強烈的體腔腫瘤形成能力。
共轉化細胞在腹膜腔中優先生長為腫瘤
進一步混合注射共轉化細胞與僅EBV感染的B細胞,盡管注射時共轉化細胞僅占8%,23天后其比例升至54%(p<0.001),顯著超過EBV單感染細胞;而同樣細胞體外共培養時,共轉化細胞比例不足5%。體內生長同時促進共轉化細胞內KSHV基因組數量增加,而EBV基因組維持穩定,且病毒基因組以染色體外形式存在。結果表明,體腔微環境顯著促進共轉化B細胞的存活和擴增,揭示PEL發生發展中體腔環境的重要作用。
體內病毒基因表達支持腫瘤發生
作者以兩株PEL細胞系(BC-1, KSHV+EBV+;BCBL-1, KSHV+EBV-)為對照,分別注射至NSG小鼠腹腔,比較其體內腫瘤與體外培養的基因表達。結果顯示,腹腔腫瘤中的基因表達明顯富集與PEL活檢組織相符的特征基因集,表明體腔微環境促使PEL細胞更真實地呈現腫瘤基因表達譜。
共轉化細胞在腹腔內的生長改變了病毒基因的表達,從而反映了PEL細胞系的表達
隨后,作者檢測了共轉化細胞(含野生型KSHV及帶有部分裂解基因缺失的變異株)在NSG小鼠腹腔的腫瘤生長情況。兩者均能形成腫瘤,說明KSHV的裂解期基因并非腫瘤形成的必需因子。通過RNA測序發現,共轉化細胞體內腫瘤中KSHV基因表達維持或升高,而EBV的多種轉化相關蛋白編碼基因(如EBNA1、EBNA2和EBNA3C)表達顯著降低。
進一步分析顯示,這種EBV基因表達降低主要源于啟動子(Bam C和Bam W)活性減弱,而非潛伏期啟動子Qp的變化。與蛋白編碼基因不同,EBV和KSHV的miRNA在體內腫瘤中表達持續高水平(分別占總miRNA的10%和30%),尤其是與抑制細胞凋亡相關的miRNAs表達穩定或增加。
本研究揭示,體腔微環境調控共轉化細胞病毒基因表達,促使其表達譜更接近PEL患者組織,強調微環境在PEL發病和進展中的核心作用。
體內細胞基因表達支持腫瘤發生
作者比較了共轉化細胞體內(腹腔腫瘤)與體外培養的基因表達差異,并將其與此前區分PEL、Burkitt淋巴瘤(BL)和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基因表達特征進行了比較。GSEA分析顯示,共轉化細胞在體內生長時,細胞基因表達模式顯著趨向PEL活檢樣本的特征。
體內表達上調的基因包括促進腫瘤生長的IL10及其受體IL10Rα、IL6,以及高表達于淋巴瘤細胞的顆粒酶A(GZMA)和水通道蛋白AQP3。而HLA-DMB(參與MHC II抗原遞呈)和CD22(抑制B細胞受體信號)等免疫相關基因表達則顯著下降,可能有助于免疫逃逸。此外,參與輕鏈重排的AICDA基因表達也明顯降低。
共轉化細胞在腹腔內的生長改變了它們的細胞基因表達,以反映PEL活檢的結果
重復移植實驗進一步確認這些基因表達的變化是穩定的。病毒基因方面,體內腫瘤中共轉化細胞的EBV LMP1表達降低,對應其調控的NFKB2和IRF4基因也同步減少,但IL6和IL10的表達顯著升高,顯示出可能的功能補償。IL10誘導的下游基因如IL2RB和TSC22D3/GILZ(后者對B細胞生存必需)表達也顯著上調。這些結果表明,腹腔微環境促進共轉化細胞腫瘤生長,通過增強包括IL10在內的自分泌因子表達,支持細胞的存活和增殖,進一步模擬了PEL的分子特征。
總而言之,本研究系統揭示了卡波西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與EB病毒(EBV)能夠協同感染并共同轉化人體外周血及扁桃體來源的B細胞,使其獲得無限增殖能力并形成腫瘤。這些共轉化細胞不僅在體外表現出穩定的增殖,還能在免疫缺陷小鼠的腹腔內高效形成腫瘤,顯示出強烈的體腔腫瘤生長傾向。
共轉化細胞體內生長時,其病毒及宿主基因表達模式發生顯著改變,呈現出與原發性滲出性淋巴瘤(PEL)活檢樣本高度相似的分子特征,包括病毒潛伏基因表達調控、miRNA豐度維持,以及關鍵細胞因子如IL-6和IL-10的上調,進一步促進腫瘤的自分泌生長和免疫逃逸。
值得強調的是,PEL是目前已知唯一由這兩種腫瘤病毒——KSHV與EBV——共同引發的惡性腫瘤。本研究提供了一個可控的共轉化B細胞模型,為深入解析這兩種病毒如何協作推動PEL發生發展提供了重要實驗工具和理論基礎。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pat.1013281
主編微信
注:添加微信請備注昵稱+單位+研究
微信學科討論群:病毒學群,神經科學群、臨床醫學、腫瘤學科群、碩博交流群和醫藥投資交流群(微信群審核要求較高,請各位添加主編后主動備注單位研究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