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股”的競爭,過于激烈
“國產GPU第一股”的爭奪戰,愈發激烈了。
6月27日消息,據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國內通用智能芯片設計公司壁仞科技已經完成了新一輪的15億元融資,并正準備在今年第三季度赴港交所申請上市,最快可能在8月。
這已經不是壁仞科技在今年第一次傳出赴港上市的消息。
今年2月,就有消息稱,壁仞科技考慮港股IPO,正與中金公司、中銀國際和平安證券就潛在IPO交易合作,擬募資3億美元。
盡管對兩次上市相關的消息,壁仞科技先后選擇了不予置評和并未回應兩種方式進行“回應”,但從壁仞科技近年來的發展速度和態勢來看,其與包括沐曦股份、摩爾線程、燧原科技、天數智芯等在內的國產GPU/AI芯片廠商共同爭奪“國產GPU第一股”已是事實。
市場消息顯示,在完成此次融資之前,壁仞科技的企業估值約為 140 億元人民幣。而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壁仞科技的估值為155億元人民幣,排在全球495位。
高估值背后,是資本對其追捧的熱衷。其最近一次公開投資信息是在今年3月,由上海國投先導人工智能產業母基金聯合領投,數家知名投資機構及產業資本跟投。
不過,關于具體的投資方和投資金額,當時并未披露。但這顯然不影響壁仞科技,這家獨角獸企業在業內的熱度。
只不過,行業的熱鬧與企業的經營向來不完全呈正相關。有消息人士透露,壁仞科技2024年仍處于虧損運營狀態。
因此,沖擊“國產GPU第一股”的同時,壁仞科技也需要考慮如何才能賺到錢,以規避“熱鬧背后只剩下一地雞毛”的悲慘。
四年八輪融資 背后資方堪稱豪華“天團”
“高端通用型GPU作為國之重器,‘國產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壁仞科技成立至今,得以快速發展的根本因素之一。
“我們非常榮幸獲得諸多頂尖投資機構的認可和支持。壁仞科技的創立,恰逢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到了一個關鍵時刻,嚴格意義上說是走到了產業變革的十字路口。我們希望承擔歷史使命,成為改變中國芯片行業的踐行者。”2020年6月,在宣布完成高達11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后,壁仞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張文如此說道。
如張文所說,“生在”一個好時代,讓壁仞科技成為了資本的寵兒,甚至被一輪接一輪的融資,推著往前跑。
3月11日晚,“上海國投先導”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近日,上海國投先導人工智能產業母基金聯合領投國內大算力芯片領域領軍企業上海壁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壁仞科技”),數家知名投資機構及產業資本跟投。
值得強調的是,這是上海國投先導人工智能產業母基金首個直投項目,也是上海國資在AI生態布局中的重要一子。
至此,杭州有梁文鋒、王興興,深圳有華為、大疆,上海也有了壁仞科技。
上海國資給予壁仞的支持,一方面體現了當前各地對于人工智能賽道的扶持態度。另一方面,也是對當初壁仞科技選擇“落戶”上海的再次肯定。
此前有市場消息,張文在回國第一次創業時,是與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博士一起做LED芯片,就在上海臨港。當時因為LED芯片良率技術瓶頸難以突破等問題,張文與技術專家沒日沒夜地反復實驗,最終成功大幅縮短了中國LED芯片自主研發能力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這個過程中,上海市主要領導非常支持,一年去公司考察了四五次。后來,張文還提到,壁仞成立一年多,上海市高層領導就來公司現場調研。
提到創始人張文,也是大有來頭。
在成立壁仞之前,張文是另一家獨角獸的總裁——商湯科技。除了有這一層創業背景,哈佛博士張文還是個妥妥的高才生。不僅如此,張文曾與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一起做過LED芯片。
妥妥的投資人最愛創始人畫像。這樣使得在上海國投先導投資之前,壁仞已經是家“老網紅”了,甚至已經稱得上絕對的獨角獸。
官網信息顯示,壁仞科技創立于2019年9月9日,主要致力于研發高性能通用GPU,打造自主原創的高性能GPU軟硬件體系,構建國產智能計算產業生態。
現階段,GPU的發展路徑主要圍繞性能提升、應用場景擴展和技術架構創新展開,且具體可歸納為圖形渲染與通用計算融合、特定領域優化、架構創新與異構計算、生態體系構建和國產化與自主可控。
從發展路徑上,壁仞科技走的是“高性能計算(HPC)+ 特定領域優化”,也就是首先聚焦云端通用智能計算,逐步在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圖形渲染等多個領域趕超現有解決方案,實現國產高端通用智能計算芯片的突破。
2022年3月,成立不足3年的壁仞科技成功點亮首款通用GPU,創下了國產芯片算力的新紀錄;同年8月,又發布首款通用GPU芯片BR100系列,包括BR104和BR100兩大產品,單芯片峰值算力達到 PFLOPS 級別,峰值算力達到國際廠商在售旗艦產品3倍以上,創全球算力紀錄,這標志著中國的通用GPU芯片正式邁入“每秒千萬億次計算”新時代。
產品是壁仞科技集結一支長長的投資人隊伍的資本,但也正是投資人的押注,給了壁仞科技研發的資金。
畢竟,在半導體這一高研發的賽道,沒有充足的資金可謂是寸步難行。也正因如此,在完成A輪融資,并創下當時國內同行業A輪融資最高紀錄時,張文發出了“首輪融資算是他人生最困難的時刻之一”的感慨。
就在A輪融資僅僅一個月后,壁仞科技就相繼完成了中芯聚源的戰略投資和Pre-B輪融資。天眼查顯示,壁仞科技成立至今,已經完成8輪融資,公開融資總額超過 50 億元人民幣。
背后的投資機構更是堪稱豪華“天團”,包括但不限于大家耳熟能詳的啟明創投、IDG資本、華登國際中國基金、高瓴創投、云九資本、高榕資本、云暉資本、中國平安、新世界集團、碧桂園創投聯合領投,源碼資本等。
碧桂園創投創始合伙人周鴻儒曾在投后提到,“5G、AIoT時代的到來,GPU在云端AI和高性能計算、邊緣端以及移動端均大有可為,GPU的價值越來越受到認可及重視。壁仞科技引領了全球GPU界頂尖人才聚集和技術創新,是目前國內極少數能做出具有國際水平通用型GPU芯片的公司。”
時代造英雄,更造英雄們
壁仞科技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其對技術創新的執著追求和大力投入。但正如周鴻儒所言,“5G和AIoT時代的到來”,為通用智能芯片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其成為支撐人工智能時代的核心算力。
這一“天時”優勢,讓壁仞科技得以在行業發展的浪潮中順勢而上,快速成長。
從市場規模的維度來看,德勤中國發布的《技術趨勢2025》中文版報告為我們提供了一組令人矚目的數據。
2024年,全球芯片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5760億美元的規模,其中AI芯片的銷售額占比為11%,即超過570億美元。展望未來,新一代AI芯片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25年突破1500億美元大關,并有望在2027年達到4000億美元的樂觀估計。
在應用場景的拓展上,云計算、人工智能訓練與推理、自動駕駛、數據中心等多個領域的蓬勃發展,使得通用智能芯片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以自動駕駛領域為例,無論是特斯拉的FSD,還是國內自主車企品牌所提及的NOA、HAD等高級駕駛輔助功能,都依賴于強大的芯片算力來實時處理車輛傳感器收集的海量數據。通過精準感知路況并迅速決策,這些功能得以實現,為駕駛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駕駛體驗。
與此同時,隨著大模型的迅速發展,通用智能芯片在支持深度學習算法的訓練和推理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能夠顯著縮短訓練時間,同時提高模型的準確性。
壁仞科技聯席CEO李新榮曾公開表示,ChatGPT的橫空出世,為整個人工智能產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也為壁仞科技這樣的算力供應商帶來了新的算力需求。
2025年,DeepSeek的爆火,以及美國“芯片封鎖令”的進一步打壓,更是為國產AI/GPU芯片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催化了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
摩根士丹利在2025年5月的一份客戶報告中預測,到2027年,中國GPU制造商的銷售額可能達到2870億元人民幣,占中國市場的70%,而2024年這一比例僅為30%。這一預測充分表明了國產GPU在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和增長空間。
在這樣的宏觀環境下,通用智能芯片的需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壁仞科技憑借其在高性能通用GPU研發方面的卓越表現,成為了行業內的明星企業。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時代造就了壁仞科技,但時代不止造就了壁仞科技。
國產GPU賽道上的“明星企業”并除了壁仞科技,還包括沐曦股份、摩爾線程、燧原科技、天數智芯等多家獨角獸企業,它們與壁仞科技一道,被業界視為最有可能角逐“國產GPU第一股”的有力候選者。
6月30日晚間,成立于2020年的國內明星AI芯片企業摩爾線程和沐曦股份,科創板IPO申請雙雙獲上交所受理。前者擬募資80億元,保薦機構中信證券股份,后者擬募集資金39.04億元(投資總額50億元),保薦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
與壁仞科技一樣,摩爾線程與沐曦股份也都是資本市場的“寵兒”。
天眼查信息顯示,成立至今,摩爾線程累計完成七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45億元,投資方也是明星陣容,包括但不限于紅杉中國、騰訊投資、深創投、中移和創、策源資本、字節跳動戰略投資部等。
沐曦股份成立五年來,共完成八輪融資,投資方不乏上海科創基金、浦東資本、國調基金等國有資方,和紅杉中國、經緯創投、聯想創投等創投機構。
除此之外,燧原科技目前也正在進行IPO上市輔導。2024年8月,燧原科技的上市輔導備案已獲受理,輔導機構為中金公司,該公司計劃在A股進行IPO。資料顯示,燧原科技最近獲得了國投聚力、上海國投、上海國際的投資,IPO前已累計融資近70億元,其中騰訊連續六次投資,系燧原第一大股東。天數智芯在2025年初完成了股改,這也被業內稱之為與其它公司并購,借殼上市的前兆。
從估值水平來看,在《2024全球獨角獸榜》中,摩爾線程以255億元估值列第261位。燧原科技、壁仞科技、沐曦分別以160億元、155億元、100億元估值名列第482位、第495位和第846位。
狂奔之路依舊荊棘
“中國英偉達”們的努力,的確共同推動著國產芯片的進步與創新,但與此同時,互為“敵我”的關系,自然也成為了壁仞科技狂奔路上的“攔路虎”。
摩爾線程在招股書提到,旗下產品在部分性能指標上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對部分“卡脖子”領域核心產品的突破。首次出現在招股書上的MTT S5000加速卡,采用平湖架構,是國內真正對標H100的產品;MTT S80顯卡的單精度浮點算力,性能接近英偉達RTX 3060。
沐曦股份的實力也不容小覷。過去三年多時間,沐曦股份只用一顆GPU芯片,就先后推出了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 GPU、用于訓推一體和通用計算的曦云C系列 GPU,以及正在研發用于圖形渲染的曦彩 G 系列 GPU。其產品在通用性、單卡性能、集群性能及穩定性、生態兼容與遷移效率等方面具備較強的核心競爭力。
而燧原科技在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芯片這個細分領域鉆研得非常深入,其產品在性能和性價比上都很出色,已經成功打入了多個行業市場。
除了國內“友商”帶來的壓力,盡管國產 GPU 芯片近年來技術進步顯著,但該領域技術研發難度大,涉及芯片架構、制程工藝、軟件開發等多個環節,需要大量資金和人才投入,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差距。此外,在芯片性能、算力效率和生態建設等方面,與英偉達等國際巨頭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如果同行帶來的,是壁仞科技發展路上的“外患”,那其自身的“內憂”也不容忽視。其中最突出的是企業運營成本的壓力。
GPU 研發屬于資金密集型產業,從芯片設計、流片到產品測試、市場推廣,每個環節都需要巨額資金投入。雖然壁仞科技已完成多輪融資,但隨著研發的持續推進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資金需求將不斷增加。若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可能會影響產品研發進度和市場布局。
同時,高端人才的招聘和留存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時保持團隊競爭力,是壁仞科技亟待解決的問題。
據路透社援引兩位消息人士透露,壁仞科技近年來持續虧損,收入也有限,2024年銷售額僅為4億元。
事實上,早在2024年9月,就有報道稱壁仞科技曾在上海證監局辦理IPO輔導備案登記,但最終無疾而終。再次傳出IPO,已經是轉戰港股,路透社曾表示,部分原因是大陸的監管要求更嚴格,包括對虧損公司的容忍度降低。
當然,虧損并非壁仞科技一家,而是業內“通病”。
根據招股書,2022年-2024年,摩爾線程累計營收為6.08億元,累計凈虧損為50億元。沐曦股份在2022年-2025年3月之間,累計營收約合11.17億元,同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虧損額共計32.9億元。
如此來看,盡管壁仞科技在某種層面上已經具備了IPO的能力,但內外壓力下的 IPO 之路,仍然充滿荊棘。
若要在突圍之戰中取得成功,壁仞科技必須以“破局者”之姿,在技術創新、生態構建、成本管控等核心領域久久為功,精研深探。唯有如此,方能實現從行業追隨者到技術引領者的華麗轉身,搶占“國產GPU第一股”的制高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