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球半導體產業風云再起。根據Gartner與IC Insights等權威機構最新發布的數據,上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已突破3200億美元,中國市場占比繼續提升至36.8%。
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對中國大陸的高端芯片及設備出口許可審批同比減少27%。在這場無聲的科技博弈中,一起跨國拘捕事件將中美之間的技術與法律較量推向高潮。
跨境執法的國際困局
回顧7月3日,米蘭馬爾彭薩機場的拘捕行動并非偶發。美國司法部早在2023年就發布對徐澤偉的通緝令,指控其于2020至2021年間利用微軟Exchange服務器漏洞,入侵美國高校與科研機構,竊取新冠疫苗與相關政策數據。這份指控,還將徐與一個被稱為“鉿”(Hafnium)的黑客組織掛鉤,強調其與中國國家安全機關有關聯。
案件的“證據鏈”在意大利與歐洲法律界引發了廣泛質疑。美方主要依據匿名線報及名為“ZavierXu”的電子郵箱登錄記錄,卻無直接技術證據。
徐澤偉在法庭上表示,2020年曾遺失手機,無法排除身份被冒用可能。意大利媒體普遍關注“程序正義”,質疑“僅憑郵箱便跨國緝捕”的司法合理性。歐洲議會內部也有聲音提醒,意大利此舉或將國家司法體系置于美國全球執法的“代理人”角色。
中國外交部多次表態,反對美國濫用“長臂管轄”原則。中方引用《中意引渡條約》中的政治犯罪例外條款,強調意大利警方配合美方執法既無實質證據,也不符合國際法精神。
中國國內輿論認為,徐澤偉案件本質上是美國以法律手段干預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最新策略,意圖拖慢中國芯片產業自主步伐。
產業鏈對抗的隱秘邏輯
積塔半導體并非孤例。從2015年中國專家張浩在美被誘捕,到2018年孟晚舟事件,再到此次徐澤偉風波,美方以“司法工具”遏制中國科技躍遷已成套路。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格局日趨緊張。中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首次突破35%,芯片設備進口額同比下滑18%。美國則繼續升級對華制裁,限制EUV光刻機、高端AI芯片出口,試圖牢控上游技術命脈。
產業鏈的“節點安全”已成為大國博弈中的關鍵變量。積塔半導體近年來加速建設12英寸晶圓生產線,專注車規級芯片,直接威脅德州儀器、恩智浦等美歐企業的亞歐市場份額。
美國商務部前官員曾公開表示,中國企業在28納米車規芯片領域的突破,或將撼動美國在智能汽車產業鏈的主導地位。這一判斷,反映出美國在技術、市場和規則層面的綜合焦慮。
國際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6月的報告指出,全球半導體競爭格局呈現“區域化”趨勢。中國依靠龐大市場和政策扶持,正逐步擺脫對美技術依賴。美國則通過司法、出口管制與同盟協作,構建“技術圍堵網”,試圖延緩中國芯片生態的成熟步伐。
法律博弈與金融防線
美方跨境執法行動迅速引發中方的強勢回應。7月17日,中國宣布對美國富國銀行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茅晨月限制出境,理由為其金融操作涉嫌規避中國外匯監管。同期,另一名美國政府雇員也被限制離境。
7月21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正式確認,茅晨月因涉及刑事案件受限。其主導的金融產品涉及中美供應鏈敏感數據,賬戶曾現異常資金流動。富國銀行因此面臨全面審查,過往違規操作被重新聚焦。
這一系列舉措體現了中國反制的法律性和“手術刀式”精準性。權威學者認為,中國通過“對等反制”,不僅在外交上回敬美國,更通過金融監管手段,警示全球金融機構在華合規底線。
中國《出境入境管理法》明確規定,涉刑外籍人員可依法限制離境,保障國家安全與司法權益。此次反制,既是對美國“長臂管轄”的回應,亦為中國金融安全體系加固防線。
美國高層對此反應激烈。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接受CNN采訪時,情緒激動,稱中方反制“令人發指”,卻未能提出有效法律依據反駁。
美國主流媒體紛紛炒作“中國黑客威脅論”,將徐澤偉塑造為“數字間諜”,但對案件證據鏈的薄弱閉口不提。歐洲媒體則聚焦司法獨立和規則公正,批評意大利成為美國法律武器的“代理人”。
積塔、華為、張浩的歷史回聲
徐澤偉事件絕不是孤例。2018年,華為CFO孟晚舟在溫哥華機場被加拿大警方以美國引渡令逮捕,引發全球關注。孟案背景正處于中美貿易戰高峰,成為全球科技界和法律界的標志性事件。2021年9月,孟晚舟歷經三年多法律與外交博弈后獲釋回國。彼時,她身穿“中國紅”長裙走下包機,成為中國社會記憶中的重要一幕。
同樣類型的案例早在2015年已有苗頭。中國芯片專家張浩在美國被誘捕,成為中美科技摩擦的前哨。美方以“莫須有”的罪名打壓中國高科技人才,試圖通過“人質游戲”延緩中國技術進步。這一系列案件,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關于司法獨立、程序正義與技術主權的廣泛討論。
隨著中國芯片產業鏈逐步完善,國際社會對技術流動與司法合作的規范呼聲日益高漲。積塔半導體等中國企業正在加緊推進12英寸晶圓生產線建設,車規級芯片研發已成為產業焦點。
美國對中國的高壓政策,反而激發了國內企業的自主創新熱情。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上半年中國本土芯片設備產值同比增長22.4%,技術自給率持續提升。
參考資料:
環球網:2025-07-25 12:39:英特爾首次警告考慮放棄研發下一代尖端芯片,美媒:可能是美芯片制造業末日的開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