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許多人都不知道,當你舉起手機對準新能源車時,也許一道無形的“有害射線”正悄然逼近。
已經有很多案例證實,新能車上的激光雷達,會燒壞我們的手機鏡頭,甚至讓監(jiān)控鏡頭直接癱瘓。
這束讓電子設備“聞風喪膽”的激光,對于人眼是否也潛藏著看不見的威脅?
1. 車上激光雷達成元兇
新能源車上的激光雷達,堪稱智能駕駛“未來科技的眼睛”。然而,它卻在不經意間化身“電子設備殺手”。
國外一位車主,在檢修車間拍攝自己的沃爾沃EX90(參數丨圖片)。當拍攝到車輛激光雷達時,手機屏幕開始出現密密麻麻的斑點,且隨著鏡頭的位移而晃動。原來手機鏡頭壞了,得去大修。
國內也發(fā)生過類似的事情,問界 M7 的激光雷達,直接把停車場的監(jiān)控干成雪花屏;一位蔚來 ET7 車主的手機,被激光雷達燒出“十字架”;
激光雷達為何如此兇猛?其工作原理,就是不停地對外密集發(fā)射紅外激光脈沖,通過接收反射回來的信號,計算出外界物體形狀、大小和距離等。
而我們手機鏡頭中的CMOS傳感器,對于紅外光有著異乎尋常的“敏感度”。
當激光射到手機鏡頭的時,它就會可能會逐步燒毀 CMOS 的微透鏡、拜爾濾鏡等各個部件,甚至直接燒掉布線層。
于是,我們就看到手機屏幕損傷,從手機屏幕里的一個點、到線、再到整個面。
2. 其實也不用草木皆兵
激光雷達如此損傷手機鏡頭,是否意味著我們不能再拍攝帶有激光雷達的新能源車呢?其實不然,我們也不用這么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因為拋開劑量談危害,這是不對的。盡管激光雷達威力驚人,但其破壞力需要滿足嚴苛條件,日常使用中無需過度恐慌。
《中國光學期刊》實驗數據顯示,905nm波長激光能量密度達28.95mJ/cm2時,即可對手機鏡頭造成損傷,CMOS會出現點損傷。
以禾賽科技905nm雷達為例,在距離激光雷達10cm的位置,功率密度大概是0.0004 W/cm2。
假設是1秒的話,那單位換算之后能量密度也只有0.4mJ/cm2。這距離有害閾值很遠,基本上對手機鏡頭無害。
實測中發(fā)現,搭載1550nm激光雷達的車型對攝像頭損傷更顯著。測試顯示,某1550nm雷達在50cm距離照射10秒,即可使手機CMOS出現線狀灼痕。
因此,我們建議:如果想拍攝車輛前臉,最好保持0.5米以上距離,且盡量避開激光雷達正面區(qū)域。
3. 對于人眼有沒有危害
很多人不禁會擔心既然激光雷達如此兇猛,連堅硬的電子元件都可能燒壞,那么豈不是更容易灼傷我們脆弱的眼睛?
其實大家盡可放心,根據目前的國際標準和科學原理,激光雷達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對人眼是安全無害的。
首先,車載激光雷達符合IEC 60825-1國際標準,達到最高安全等級 Class 1,其功率和輻射強度遠低于對人體眼睛造成傷害的閾值。
因此,在正常使用條件下,車載激光雷達不會對人眼構成威脅。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其科學原理。
相較于對紅外光比較敏感的手機鏡頭,人眼擁有“以柔克剛”的能力。人眼的生理結構,讓其擁有著“防激光護甲”。
激光容易被液態(tài)水吸收,人眼在結構上擁有角膜、晶狀體以及內部的水分。人眼角膜和晶狀體,可吸收 90% 以上的紅外激光,剩余能量被眼球內的水分進一步吸收。
即便直視激光雷達,視網膜接收到的能量也遠低于損傷閾值。
此外,從技術原理來看,激光雷達在設計時就已經嚴格控制了單個脈沖的能量,并采用高速掃描技術,確保激光束不會長時間固定照射在同一位置,從而實現了對人眼的安全保護。
當然,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避免長時間直視新能源車上面的激光雷達,千萬不要去挑戰(zhàn)極限。
還有,目前一些高端手機,也已開始在鏡頭設計中采用抗反射涂層或外置濾鏡,從而實現對激光能量的分散,降低直射傳感器時的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