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張紫怡
近日,石家河遺址印信臺核心保護區內,違建板房與硬化場地已拆除。困擾遺址保護近兩年的“頑疾”,終被精準監督與柔性執法成功化解。
2025年3月,天門市檢察院在開展石家河遺址保護專項監督活動時,收到益心為公志愿者反映的重要線索:石家河鎮印信臺遺址疑遭非法占用建設。
7月4日,承辦檢察官介紹,該院調查后發現,此案根植于歷史遺留矛盾。2002年,天門市石家河鎮村民譚某與村委會簽訂租賃合同,承包印信臺遺址區域32畝農用地用于種植果樹,并在此基礎上受托管護遺址,文物部門每年支付一定管理費。然而,證據顯示,譚某后在未辦理審批手續的情況下,擅自建設磚木房、板房并硬化場地,總面積達1550平方米,該行為對遺址原始風貌也造成一定程度破壞。
2022年,譚某與村委會的租賃及管護合同到期。由于該區域已被明確劃入石家河遺址一般保護范圍,為配合印信臺遺址環境整治項目進度,村委會多次要求其搬離。但譚某以歷史協議為由索要高額補償,導致違建問題久拖不決。
面對違法狀態持續、執法困局難解的現實困境,2025年3月13日,天門市檢察院依法對負有監管職責的相關部門立案審查。隨后,召開公開聽證會,向相關部門制發并送達檢察建議書。
檢察建議并非終點。鑒于該案歷史成因復雜,天門市檢察院多次與相關部門溝通會商,建議其在確保執法效果、不影響印信臺遺址相關工程進度前提下,聯合屬地政府及村委會,研究制定解決方案。
多輪釋法說理與執法督促成效顯著。2025年5月14日,譚某已自行拆除違建板房及絕大部分硬化場地1130平方米。不久,譚某父母也搬離。
設立“石家河遺址公益訴訟檢察觀測點”
6月23日,天門市檢察院開展“回頭看”,經現場核查,違法建設的板房、硬化場地已全部拆除,千年文明遺跡正加速恢復歷史原貌。
天門市檢察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院還在石家河遺址考古工作站創新性設立“石家河遺址公益訴訟檢察觀測點”,實現與文物保護主管部門、屬地政府之間遺址保護信息共享及履職協同。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