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編輯
設計:
近日舉辦的第七屆“倫敦氣候行動周”期間,全球領先的循環經濟倡導機構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MF)與寧德時代就“全球能源循環計劃”(GECC)愿景達成高度一致。
該愿景將推動電池循環經濟全面落地,同時助力新電池生產徹底擺脫對原生礦產資源的依賴。
“在全球范圍內,循環經濟正從理念邁入系統實踐的新階段?!卑瑐悺溈税⑸饡﨏EO瓊奎爾·哈肯伯格 (Jonquil Hackenberg)在發布會上表示。
發布會上,寧德時代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蔣理宣布,未來20年內,全球將有50%的新電池生產告別礦產開采,以電池產業鏈為切口,帶動能源體系向高效、低碳、可持續方向系統轉型。
全球能源循環計劃對于出海的中國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來說,開創了一種以可持續發展理念、技術標準與開放合作為核心的“價值出?!毙履J?,為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提供了全新的、更具韌性的路徑,超越了傳統的產品輸出或產能出海。
這是以技術、標準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引領的更高層次的全球化模式,不僅輸出產品和技術,更通過循環體系幫助當地建立完整產業鏈,實現“雙向賦能”、互利共贏。
01 中國企業首推的全球項目
今年3月18日,寧德時代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宣布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推動全球電池循環經濟的發展,正式啟動全球能源循環計劃(GECC)。
這是全球首個由中國企業推動的循環經濟公益項目。
雙方將共同開展針對電池循環經濟的系統性研究,構建全球生態網絡,分享電池循環前沿實踐,還將探索電池循環經濟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轉型路徑,打造電池循環經濟標桿城市。
GECC是首個覆蓋新能源產業全產業鏈、政府、學術機構等多方力量的協作網絡,將會做到:1)全球化探索:從不同地區、商業模式和技術方面識別機遇與障礙——從重新利用到重新調整用途,以及更多的循環方式;2)本地化試點:與城市、地區、OEM、回收商和學術機構合作測試循環系統;3)基于原則指導:將四大行動綱領作為所有設計和評估的框架;4)開展戰略對話:召集政府、標準機構和全球機構共同制定有利條件。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MF)是全球循環經濟領域的重要倡導者,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發展與推廣循環經濟理念,聯動和啟發企業、學術單位、政策制定者、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主動參與循環經濟轉型,以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嚴峻挑戰,從而建立一個有益于人類與自然共同發展的經濟體系。
(圖說:寧德時代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蔣理現場發言)
此次發布的GECC愿景,旨在以電池產業鏈為切口,帶動能源體系向高效、低碳、可持續方向系統轉型。
若電池循環經濟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推廣實踐,將在2030年,實現全球電池價值鏈創造約1000萬個就業崗位,其中超一半分布在發展中國家;電池制造的碳足跡降低20%-30%;到2040年,實現全球電池回收市場規模突破1.2萬億元。
基于寧德時代子公司邦普的全球預測模型,并與基金會和全球知名系統變革公司System IQ共同測算,未來20年內,全球將有50%的新電池生產告別礦產開采。材料的“再生供應”來自兩個主要來源——制造廢料(源自電池大規模生產過程)和報廢電池((通過到期退役曲線計算得出,如斯坦福電池模型)。
02價值出海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24年,中國汽車產銷雙雙超過3100萬輛,再創歷史新高;汽車出口585.9萬輛,同比增長19.3%,進一步鞏固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地位,但低于2021年、2022年和2023年100%、54%和58%的高增速。
這體現了中國車企在出海過程中,面臨著日益嚴苛的“綠色壁壘”和市場準入挑戰,同時也急需提升海外消費者的好感度。
在中國汽車出口邁入全新階段的當下,高質量出海成為了行業共識,也是中國車企的必修課。多家車企掌門人多次提及“高質量出?!?。
比如,歐盟《新電池法》等法規對電池碳足跡、回收材料使用比例提出了明確要求,使得電動汽車的全生命周期碳管理成為車企必須攻克的難題。
車企若無法從技術源頭有效降低電池乃至整車的碳排放,并提供透明可追溯的碳足跡證明,不僅難以獲得如歐盟等關鍵市場的“綠色通行證”,更難以在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消費者心中樹立“負責任”的品牌形象。
根據中汽研的統計,電池占整車碳排放的40-60%,是電動車碳足跡的最大來源。傳統線性生產模式下,每生產1kWh電池產生約75kg二氧化碳當量。如何從源頭降低電池碳足跡,成為車企打造”全球好電車”的核心挑戰。
此外,中國新能源電池產業對鋰、鈷、鎳等關鍵資源對外依存度高達60-95%,資源供應安全面臨嚴峻挑戰。地緣政治因素和資源國政策變化隨時可能影響汽車產業鏈的穩定。
GECC正是寧德時代首倡的“價值出海”戰略,通過構建循環經濟生態,將增強與資源國、消費國及合作伙伴的利益綁定,提升國際合作意愿與產業話語權。
該計劃通過構建高效的電池回收與材料再生體系,大幅減少對高碳足跡原生材料的依賴,從源頭為車企提供更低碳的電池,可將電池生產碳排放降低60%以上。采用循環電池的電動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可降低30-40%,從而提升企業在全球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該計劃依托寧德時代領先技術與閉環能力,提供一體化綠色電池解決方案: 寧德時代已構建“電池設計 - 生產 - 使用 - 梯次利用 - 回收與資源再生”完整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
其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環獨創 DRT 定向循環技術,擁有 5770 件專利申請量,參與 405 項全國標準制定,打造了全鏈條一體化資源再生體系,實現鋰回收率93.8%、鎳鈷錳回收率99.6%,遠超歐盟65%的標準要求,確保循環材料的高品質。
當前,寧德時代已構建全球最大的電池回收網絡,2024年回收了約13萬噸廢舊電池,生產了1.7萬噸鋰鹽;同時,寧德時代正在不斷提高電池生命周期,目前儲能電池循環壽命已經達到18000次,有效降低了材料需求和碳排放。
為達成實現GECC愿景,寧德時代與EMF聯合發布了四大行動綱領: 重塑價值鏈體系、產品再設計、重構商業模式、完善回收閉環。
四大行動綱領的設計具有普遍適用性,為電池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從礦產公司、材料精煉廠到OEM、車隊運營商和回收商,都提供了實用的參與和協作框架。
下一步,寧德時代將支持EMF開展針對電池循環經濟的系統性研究,探索電池循環經濟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轉型路徑,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循環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