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怎么在生活中去防范兒童食品過敏及怎樣識別食品標識也至關重要,以下是關于兒童食品過敏風險與標示識別的相關內容。
常見過敏食物:牛奶、雞蛋、大豆、小麥、花生、堅果、魚和貝類是兒童最常見的過敏食物。其中,牛奶蛋白過敏在嬰幼兒中較為常見,可能導致皮膚瘙癢、腹瀉、嘔吐等癥狀。花生過敏則相對嚴重,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過敏原因:兒童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容易將食物中的某些蛋白質識別為外來抗原,從而引發免疫反應,導致過敏。此外,遺傳因素也起著重要作用,如果父母有過敏史,孩子發生食物過敏的風險會增加。
過敏癥狀:食物過敏的癥狀多樣,可能涉及皮膚、胃腸道、呼吸道等多個系統。皮膚癥狀如蕁麻疹、濕疹;胃腸道癥狀如腹痛、腹瀉、嘔吐;呼吸道癥狀如喘息、流涕、咳嗽;嚴重時可出現過敏性休克,表現為面色蒼白、血壓下降、意識喪失等。
食品標示識別
強制標示內容:根據相關法規,預包裝食品的標簽上必須標示過敏物質。常見的標示方式有 “含有 [過敏物質名稱]” 或 “本產品含有 [過敏物質名稱],對 [過敏物質名稱] 過敏者請謹慎食用” 等。例如,某餅干包裝上標明 “含有牛奶、小麥粉”,則提示對牛奶或小麥過敏的兒童需謹慎食用。
隱藏成分:有些情況下,過敏物質可能以不太明顯的形式存在于食品中,需要仔細識別。如 “酪蛋白” 是牛奶蛋白的一種,“卵磷脂” 可能來源于大豆,“麩質” 存在于小麥、大麥、黑麥等谷物中。此外,加工過程中使用的輔料、添加劑也可能含有過敏物質,如某些食用色素可能來源于貝類。
交叉污染:即使食品本身不含有某種過敏物質,但如果在生產過程中與過敏物質接觸,也可能導致交叉污染。例如,在同一生產線上生產過花生制品后,又生產其他餅干,可能會使餅干中殘留微量花生成分,引發過敏。這種情況通常會在食品標簽上注明 “本生產線還生產含有 [過敏物質名稱] 的產品”。
家長和監護人應仔細閱讀食品標簽,了解食品中的成分和潛在過敏風險。對于有過敏史的兒童,更要嚴格避免食用含有過敏物質的食品,同時關注食品標簽的變化,確保孩子的飲食安全。
原創:胖瘦食安圈
2025年:第177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