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15時10分,中建三局承建的“一帶一路”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空鐵聯運項目左右雙幅萬噸大橋同時在中歐班列貨運北環線上空緩緩旋轉,68分鐘后精準就位,成功跨線轉體。
“一帶一路”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空鐵聯運項目左右雙幅萬噸大橋進行轉體。
該轉體段位于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西側,為雙幅超寬非對稱混凝土梁轉體橋。其中,轉體部分總重量達25500噸,左幅重14500噸、右幅重11000噸,左右幅長度分別為91米、110米,左右幅轉角分別為順時針旋轉71.26°、逆時針旋轉111.01°,是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空鐵聯運項目的重點控制性工程。
轉體橋的建設面臨著諸多挑戰。中歐班列貨運北環線,是目前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貨運通道之一,列車運行密度極高,平均3至5分鐘一趟,施工必須在火車駛離后的時間段及天窗期內完成,對作業效率和安全保障是極大的考驗。
橋體與地鐵及鐵路線路的相對空間位置關系非常復雜,距離貨運北環線、西安地鐵10號線不足2米,還需避免影響規劃的西安地鐵3號線及貨運北環線下預留通道,這對橋梁轉動系統及轉體位置提出了限制性要求。作為國內首座門式墩墩頂雙幅超寬非對稱混凝土梁轉體橋,超大角度不同向轉體,過程中對精度的要求極高,任何細微偏差都可能對鐵路運營安全造成影響。同時為確保轉體安全精準,項目團隊聯合國內頂尖橋梁專家開展技術攻關,創新采用可調節自落梁式轉體球鉸、雙幅非對稱懸澆梁墩頂同步轉體施工等工藝,顯著提升了施工效率。
為確保本次轉體施工萬無一失,中建三局項目團隊運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對整個轉體過程進行三維模擬。通過北斗定位、智能監測系統技術、智慧工地等智能平臺,項目部對整個轉體過程的應力及位移監測,實現了全程可視化、控制智能化施工。
據了解,該項目是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系列配套項目,預計今年8月完工投用。建成后,通過高架橋與貨運鐵路的立體分離,西閻快速路通行效率預計將提升30%,從浐灞國際港到高陵區的車程將由現狀的40多分鐘縮短至20分鐘以內。同步建設的智慧交通系統,可實時優化信號燈配時,動態分流過境貨運車輛,使區域路網通行能力提升20%。此外,作為浐灞國際港“陸港+空港”雙樞紐的核心紐帶,項目也將無縫銜接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與空港新城,實現鐵路、公路、航空的“一單制”聯運,物流時效將提升15%。
(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 秦峰|譚水才 張海珊)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