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沖突剛消停,伊朗立馬放大招:立法封殺馬斯克的“星鏈”,還傳出全面拋棄美國GPS、改投中國北斗的猛料。
這波操作可不是小打小鬧,分明是沖著美國的技術霸權開炮,“星鏈”可能被間諜利用,GPS隨時能“卡脖子”,伊朗這回是鐵了心要技術自立,北斗這匹黑馬,會不會帶著伊朗殺出重圍?
2025年6月,伊朗和以色列的沖突,把伊朗打得措手不及,短短12天,以色列的精準空襲不僅炸毀了伊朗的部分核設施和防空系統,還直接“點名”了好幾位革命衛隊高官。
個個都可能是敵方的“眼睛”,這波打擊讓伊朗看清了,自己的國防命脈被西方技術捏得死死的,稍有不慎就是“滅頂之災”。
于是,伊朗痛下決心,技術體系必須大換血,6月29日,議會火速通過法案,把馬斯克的“星鏈”衛星互聯網直接拉黑,違者不是罰款就是坐牢,狠到連鞭刑都搬出來了。
雖然“全面切換”這事還沒完全坐實,但軍方的動作已經明擺著要跟西方技術說拜拜,這波操作,很明顯是要從根上解決安全隱患。
“星鏈”為什么讓伊朗這么怕?說白了,這玩意太“逆天”,馬斯克的SpaceX搞出個全球衛星網,信號覆蓋地球每個角落,設備還小到能揣兜里,簡直是間諜的“神器”。
伊以沖突中,以色列的精準打擊讓伊朗懷疑,“星鏈”可能幫了摩薩德的大忙,偷偷把伊朗的軍事機密傳到特拉維夫去了,更別提伊朗黑市上,“星鏈”設備炒到5000美元一臺,2萬到4萬臺已經偷偷在用,監管完全跟不上。
更要命的是網絡安全,以色列在沖突中對伊朗的數字系統下了狠手,搞了波“網絡大戰”,讓伊朗的電力、通信差點癱瘓,“星鏈”這種高帶寬的衛星網,簡直是網絡攻擊的“高速路”,能讓敵方輕松植入后門,偷數據、搞破壞。
再加上“星鏈”背后有美國政府的影子,伊朗不怕才怪,封殺“星鏈”,就是要把這個“定時炸彈”掐滅在搖籃里。
伊朗為啥看上北斗?因為這系統真有點“香”,中國自己研發的北斗,信號穩得一批,尤其在亞太地區,定位精度能到厘米級,甩GPS幾條街。
關鍵是,北斗還能發短消息,哪怕在沒信號的沙漠、海上,也能把位置和求救信息傳出去,這對伊朗的邊境監控、導彈制導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
過去30年,伊朗用GPS用得提心吊膽,怕美國隨時掐信號,現在北斗來了,不帶任何政治條件,伊朗終于能松口氣。
北斗的底氣還在于它的“國際范”,2020年,北斗就拿下了國際民航組織和海事組織的認證,成了全球認可的導航標準,伊朗軍方從2024年底開始試水北斗,2025年已經用在部分軍事設備上,效果杠杠的。
比起GPS那種“美國說了算”的霸道,北斗的開放模式讓伊朗覺得靠譜,更重要的是,北斗的抗干擾技術在俄烏沖突里已經證明自己,伊朗用起來心里有底。
伊朗這波技術換血,其實是場大國博弈的縮影,伊以沖突背后,美國給以色列撐腰,航母開到地中海,武器裝備源源不斷,還在聯合國把譴責以色列的決議全給否了,這讓伊朗對美國的信任徹底崩盤。
反觀中國,北斗的合作模式不摻雜政治,給了伊朗擺脫西方控制的機會,這不只是技術選擇,而是站隊。
伊朗的動作還可能帶節奏,中東的沙特、阿聯酋也在盯著,琢磨著技術主權這事,放眼全球,非洲、拉美那些被西方技術“卡脖子”的國家,也開始對北斗動心。
比如,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已經用北斗搞智能導航,效率翻倍,伊朗這步棋,可能會讓更多國家跟進,北斗的影響力蹭蹭往上漲,但這也讓美國急了,搞不好會通過限制技術出口來反制,全球數字版圖可能會越來越“分裂”。
說起“星鏈”,就得提馬斯克,這位科技大佬從2002年搞SpaceX開始,就野心勃勃要“連接全球”,2025年,“星鏈”已經放了1.2萬顆衛星,覆蓋200多個國家,估值破2000億美金,
但馬斯克跟美國政府走得太近,SpaceX拿了五角大樓不少合同,這讓“星鏈”在伊朗眼里成了“美國間諜網”,馬斯克想用商業改變世界,伊朗卻覺得這是“數字殖民”。
北斗這邊,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路,中國從1994年開始憋大招,2020年才把全球組網搞定,北斗的混合星座設計,專門為亞太地區優化,信號穩到爆,
更牛的是,北斗不玩“控制”那一套,全球用戶都能免費用,還支持跟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互操作,伊朗選北斗,就是看中了這種“沒后門”的合作,馬斯克的商業帝國和北斗的開放模式,簡直是兩種技術哲學的硬碰硬。
伊朗這波操作,核心就是技術主權,伊以沖突讓伊朗看清了,技術不抓在自己手里,等于把命門交給別人,1993年,中國“銀河號”貨輪因為GPS信號被美國掐斷,在海上漂了幾個月,這種教訓伊朗不想再吃,禁用“星鏈”、試水北斗,伊朗就是要告訴世界:主權不是說著玩的。
但這事也有兩面性,“星鏈”雖然被禁,可伊朗黑市上設備照樣賣得火熱,說明老百姓對外部信息還是有需求,伊朗得在安全和開放之間找平衡,不然可能會讓民眾覺得被“管得太死”,
更廣的看,伊朗的做法可能會讓其他國家也開始反思:技術主權到底有多重要?北斗的模式,能不能真幫大家擺脫西方的“技術鐵腕”?
伊朗的技術逆襲,可能只是個開始,北斗的入場,不光幫伊朗解了燃眉之急,還讓全球看到了擺脫技術壟斷的希望,像“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已經開始用北斗搞智慧城市、低空經濟,效果杠杠的,伊朗這步棋,可能會讓中東、非洲甚至拉美的國家跟風,北斗的全球版圖越鋪越大。
但這也意味著,全球數字治理的裂痕可能更明顯,美國靠GPS和“星鏈”維持技術霸權,中國用北斗推“共享模式”,兩邊都在搶話語權,
伊朗的“技術叛逃”,就像在平靜湖面扔了塊石頭,漣漪已經開始擴散,未來,數字世界的規則怎么定,可能得看這場博弈誰能笑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