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原本是鐵板一塊的美日同盟關系,如今卻產生了不斷加大的裂痕,這個局面則是拜特朗普所賜。在經歷了關稅大戰的慘敗后,特朗普并沒有就此收手,最近更是把矛頭指向了亞洲最大的盟友日本。
7月1日,特朗普在社媒發出威脅,表示要對日本加征汽車關稅。這一表態,不僅激怒了日本政府,也徹底暴露了美日同盟的脆弱性。從根本來說,這場因美國大米進口爭端引發的危機,就是特朗普“交易型外交”的真實寫照。不得不說,拜登苦心打造的遏華聯盟正在因為特朗普的經濟霸凌而土崩瓦解,而中國卻意外獲得重塑區域地緣政治關系的歷史性窗口。
美日這次翻臉,導火索就是大米貿易。根據公開資料,日本今年遇到了20年來最嚴重的“米荒”,按理說,作為盟友的美國應該雪中送炭,及時伸出援手。然而,特朗普卻要求日本必須開放占GDP達0.3%的大米市場,否則將繼續維持25%的汽車關稅。平心而論,特朗普的此舉的確是為了“美國利益”,因為這牽涉到美國中西部大批農場主的核心利益。然而,他卻把事關日本民眾生存的關鍵貿易凌駕于盟友經濟安全之上,完全不顧盟友的死活。
事實上,近年來美國在捆綁施壓日本方面,絲毫不留情面。此前,特朗普就在駐日美軍費用問題上不斷施加壓力,要求將提升駐日美軍經費分攤比例至90%。對此,日本和五角大樓矛盾激化,這也給石破茂政府敲響了警鐘。明知道特朗普靠不住,石破茂開始加速向東方靠攏。除了在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上持支持意見之外,他還在國際外交場合反制美國。不久前北約峰會在荷蘭海牙開幕,而日韓領導人同時缺席,無疑狠狠打了特朗普的臉。這標志著北約亞太化的陰謀徹底破產。而這一回,特朗普在大米貿易上要“狠咬”日本一口,也徹底讓日本人寒心,拜登時期所構建的大西洋遏華體系也面臨崩盤。
美日關系的破裂,對于中國重塑地緣政治、經濟和軍事體系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經濟領域,一旦美日談崩,美國對日本車企施加重稅,根據相關機構評估,日本車企將損失240億美元,這也為比亞迪等中國車企繼續出海,填補相關市場帶來了機遇。更進一步說,如果中日未來在新能源領域展開合作,這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技術實力與市場競爭力。
再說農業經濟領域,隨著日本農協壟斷體系松動,目前中國東北大米已經首次進入東京超市,而價格比美國大米還要低30%,相關產品也更符合東亞口味。隨著中日關系回暖,未來將有更多農產品進入日本市場,這對于中日來說是雙贏的好事。再說軍事領域,雖然短期內美日軍事同盟關系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但隨著特朗普對日本的“霸凌”力度越來越大,心存怒火的日本人必然要重新審視對華關系。未來,在臺海、南海以及東海問題上,日本會不會繼續對美國唯命是從,這都是未知數。
追溯歷史,在尼克松掌權時代,日本曾一度掙脫美國的經濟束縛,在獨立自主發展中創造了奇跡。當年,日本的GDP曾經穩居全球第二,而正是因為日本不斷尋求自主權,此后遭到美國的瘋狂打壓。
如今,特朗普故技重施,企圖以經濟手段為核心,繼續打壓收割日本,而美國此時對盟友的信用透支已經處于歷史峰值,再加上中國的全面崛起,以及多極秩序成型,日本也有了更多的底氣和美國對著干。可以預見,隨著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砸碎拜登的戰略棋盤,這場因大米引發的戰略地震也再次證明:所謂的同盟關系不再是軍事基地的簡單疊加,而是產業鏈、文化認同與安全互信的復雜編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美國終將吞下霸凌主義的苦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