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提前申明一下,我們尊重女性,也呼吁保護女性。這件事情我們批評的是一些極端女拳的惡意言論。
這幾天有一個視頻讓大家知道了什么叫做拳法對轟,拳拳到肉,魔法對轟,技能點滿。
前幾天,在環球影城,在正常排隊的時候,突然幾個人吵了起來。一個女的說有路人偷拍她!而那個路人憤怒得嘶聲尖叫:“我只是看了你幾眼你就說我偷拍你,我有精神病你想逼死我!”
女的發現對面站著的也是一個女性后趕緊說:“對不起,我以為你是男的。”
這下,這位路人是徹底被刺激到了,不斷喘著氣大喊:“我在看小紅書,你說我偷拍!你刺激我說我偷拍!我什么時候偷拍了!”
路人掏出了精神病證明歇斯底里地質問「你們想逼死我」,而指控方卻用「我以為你是男的」作為了免死金牌。在這場沖突當中,雙方都亮出了自己最壓箱底的魔法。
但是,作為一個男的,我看的是毛骨悚然啊。我在想,如果對面那個不是個女的而是個男的,他也拿不出自己的精神病證明的話,那閣下該如何應對呢?
誣告者的那句輕率又傲慢的借口:“我以為你是男的”,這句話輕飄飄的就把她沒有實際證據的猜測和誣告變得合理化。仿佛只要對方符合“男性”這一身份符號,任何指控都變得順理成章。
這句話好像是在說:“姐妹,別鬧了,其實都是男人的錯!”
可問題是,那個路人為什么沒有接受這個潛臺詞而選擇不依不饒呢?
因為本質上,這種誣告,本身對于一個人來講就是一種巨大的尊嚴傷害!無論男女!
可問題就是,現實當中,當我們男性在面對這種誣告和精神傷害的時候,一句“因為你是男的”就得被迫陷入到一種自證陷阱當中!好像我們身上有一種原罪一樣,我們就必須承認我們的存在本身對女性就是一種傷害!這種傷害無關階級、職業、年齡,只要你是男性,就逃不掉這套預設:我的存在本身,就是對她人的“潛在冒犯”。
我自己就有這樣的經歷:有一次,我和某個女性家長正在聊天的時候,對方說自己身體不舒服,可能發燒了,而因為我認為我們已經比較熟了,而且現場還有很多其他人在場,所以我下意識的,而且我還注意了一下,刻意用手背去輕輕的放在她腦門兒上探了探溫度,因為在此之前,我記得我說我頭疼的時候,很多我的朋友長輩啊都會先用這種方式來簡單測試一下體溫吧。結果,這位家長后來質問我說,為什么我對她性騷擾……
這句話的恐怖之處在于,無論我再怎么想論證對方都已經有孩子了!她還比我大那么多!我怎么可能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我僅僅只是善意的關心,……但是,當對方說出性騷擾這三個字的時候,我就是有罪的!我這個人道德上就是不干凈的!
所以從那件事情之后,我真的是見了陌生的女的我都會下意識地保持一定的距離。甚至不敢有眼神交匯。因為我覺得這樣對方應該就不會誤解我了吧!結果有一次,我和一位女士在聊天的時候,對方突然和我說,我不敢看她的眼神,所以我不真誠……
我真的無語了……我發現我無論怎么做都是錯的!
我突然發現,當“男性身份”本身成為一種原罪的時候,那性別平等便是一座早已坍塌的巴別塔。那破碎的磚塊瓦礫之上寫滿的都是恐懼兩個字。
更可怕的是,當男性被卷入這類爭議時,往往會陷入一種“自證清白的死循環”當中,而這個循環從一開始就埋好了惡意的伏筆。
比如說,類似的這種偷拍事件中。當一個男的被指控偷拍的時候,男性如果掏手機自證,那么就會被說:“你刪了記錄吧”;如果男的說:“我沒拍”,會被懟“沒拍你緊張什么”;而如果男的最終拿出了監控證明了自己的清白的話,對方可能還會有一個終極武器:“這次沒拍,不代表你以前沒拍過,不代表你以后也不會拍”!這種“證明自己沒做過”的困境,本質是把舉證責任粗暴地甩給了被指控者:你必須像洗清罪名的犯人一樣,用盡全力自證“干凈”,但對方只需要一句“我感覺你不對勁”,就能站在道德高地上俯視你。
這種信任的崩塌,會讓我們男性覺得,無論自己多小心,多克制,都逃不過“性別濾鏡”的審判,我們的善意會被曲解,我們的正常行為會被過度解讀,我們的個體努力在性別標簽面前是一文不值的。所以,一旦男女雙方突然因為某個細節陷入到某種緊張氛圍的時候,我們男性首先就會陷入到一種“自我懷疑式的絕望”當中。
作為男性,我們從來不會反對要“保護女性”,但是我們恐懼“為了保護,于是就先把男性打成潛在威脅”;我們從來都不會抗拒“性別平等”,我們害怕的是“平等變成了‘男性必須讓渡尊嚴’的不平等式平等”。如果,我們男性永遠無法僅憑“做個好人”就獲得信任,而必須額外付出“證明自己不是壞人”的成本的時候,這種“不被當人看”的疏離感,這本身就是最刺骨的惡意。
說到底,“我以為你是一個男的”這句話對于男性的傷害,不僅僅是“男性對女性是一種潛在的威脅”這種污名化,還有一種“男性被工具化”的惡意:男性的性別被當成了一個“背鍋俠”,男性的尊嚴在某些人眼里好像一個內褲一樣,好像得幫某些人兜住她們不小心泄露的惡意氣體。可是,這股氣體造成的空氣污染,不是因為內褲質量的問題啊!而是因為某些人被某些性別對立情感大師打拳高手給投喂的仇恨吃壞了肚子啊!
再次重申一遍:這件事情我們批評的是一些極端女拳的惡意言論,我們尊重女性,也呼吁保護女性。其實我更擔心的是,我們的孩子們,學生群體,我們有沒有一個健康的性別教育呢?答案可能是悲觀的。而我們要討論的是,如果我們整個社會都是在用性別這樣的標簽來代替思考的話,那么我們任何人,無論男女,都會活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還是那句話,性別對立,沒有贏家,只有互相傷害啊。
本期推薦人物:上野千鶴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