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小鵬G7上市,L3級“算力”是營銷新車的最佳“機位”。而如果算力≠智駕能力,如果消費者要的不僅僅是“數據”而已,小鵬G7的到來于小鵬而言,到底是一次“突圍”的機會,還是一場“豪賭”?
文丨黃思昱
圖片丨網絡
面對特斯拉“盡管來比”的喊話,何小鵬說:“我們來了”!
面對小鵬G7,何小鵬說:“小鵬G7的L3,有超過人類駕駛100倍的能力”!
面向L3,何小鵬說:“目標實現超10倍端到端智駕能力”!
近一年剛剛走出ICU的小鵬汽車,需要一款足夠有話題的新車,幫助其在新能源“生死局”里實現突圍。當“技術決定未來”成為2025年的主要競爭方向,為小鵬G7加上“全球首款L3級算力AI汽車”的“標簽”,既能填補G6與G9之間的產品線空白,又可以承載小鵬汽車的技術野心,算是一舉多得的操作。
6月份預售時,小鵬G7“46分鐘訂單破萬”,7月3日上市9分鐘,大定突破10000臺,以及上市當晚美股漲超2%的數據,都說明了小鵬G7此次的來勢洶洶。“全球首款L3級算力的AI汽車”這一充滿技術張力的定義的確挑動了不少人的神經,但游走在監管紅線與市場期待的邊緣,也將小鵬G7推上了“賭桌”。
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小鵬G7入局,到底是小鵬汽車突圍的一把“利刃”,還是一場勝負未知的“豪賭”?
01
L3級算力背后的“文字游戲”
如果不去“深究”,小鵬G7“全球首款L3級算力的AI汽車”的營銷絕對算得上成功。一上來就以“技術”為主題,三顆自研圖靈AI芯片、達目前行業主流智能車型算力(約80-700TOPS)的3至28倍的總算力、5nm制程工藝,算力利用率100%,功耗優化30%、5顆128線激光雷達(探測距離200米)+11攝像頭+毫米波雷達,360°環境感知…… 這些足以讓小鵬G7在短時間內拿捏用戶“心智”。
畢竟,即便特斯拉Model Y新款芯片算力提升5倍,也不過是從144TOPS提升到720TOPS。小米YU7全系標配英偉達Thor車載計算平臺、1個激光雷達、1個4D毫米波雷達、11個高清攝像頭以及12顆超聲波雷達。但4nm工藝制程,700TOPS算力性能似乎也難以和小鵬G7媲美。所以,就技術參數而言,小鵬G7的確有吹噓的底氣。
不過,如果我們去關注細節,可能很多人會發現,小鵬G7“全球首款L3級算力的AI汽車”的定義,背后還有著另外一些玄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小鵬G7在營銷的時候用的其實是一個“新詞”,也就是“L3級算力”。而“L3級算力”和“L3級智駕”完全是兩個概念, 說白了,在政策明確禁止車企在宣傳中夸大自動駕駛能力的當下,“L3級算力”可以作為一個“避開監管紅線”的策略,但從功能層面上來說,其并不能真正將“L3級智駕”落實在體驗上。
不管小鵬汽車是否有混淆視聽的意思,但當“L3”不再指向自動駕駛等級,而是被嫁接至“算力”維度。這就意味著,小鵬G7在這場技術營銷中,等于是以“算力”替代了“功能承諾”。更重要的是,這種“技術障眼法”在規避監管風險方面或許會有不錯的效果,真要反饋到消費者的體驗上還能剩下多少實際作用,這可能更值得大家去思考。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小鵬G7關于“L3級算力”的技術營銷,也是必然之舉。小鵬汽車太需要一款具有絕對技術優勢的新車來證明其實力了,更何況,2022年初,小鵬汽車發現合作研發的芯片底層架構存在致命缺陷,便毅然終止合作決心芯片自研,據說當時的損失達到了“數億人民幣”。這場“數億元芯片賭約”也需要給大眾一個交代。于是,在技術決定未來的大背景之下,拿出“全球首款L3級算力的AI汽車”,顯然是比較合適的實際。
當然,這里的“合適”只是對小鵬汽車合適而已,對普羅大眾可能就未必了。即便在發布會上,何小鵬對小鵬G7的“L3級算力”信心滿滿,但從新車不同車型的配置上看,其對自研的圖靈芯片其實也還是抱有謹慎態度。目前,小鵬G7的Max版仍配備兩顆英偉達Orin-X芯片,僅Ultra版搭載三顆圖靈芯片,反映出小鵬對市場接受度的謹慎試探。
02
離真正的“L3級自動駕駛”還差多遠?
“L3級算力”雖然能作為營銷“噱頭”,但這始終不是“L3級自動駕駛”,在大家都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忽悠一下觀眾還行,一旦算力和能力的區別被關注起來,“L3級算力”顯然也就站不住腳了。那么,小鵬G7的“L3級算力”,到底離真正的“L3級自動駕駛”差多遠呢?從何小鵬的表現上看,或許這個距離并不小。
目前小鵬G7的2200TOPS算力比較核心的技術就是VLA(視覺-語言-動作)與VLM(視覺語言模型),前者借鑒了生物神經系統的「大腦」(高級認知決策)與「小腦」(低級運動控制)協同機制,等于是車輛的“決策大腦”,能理解塌方、坑洞等復雜場景并生成控制信號。后者的核心能力在于深度融合視覺信息(攝像頭畫面)與語言語義信息。這使車輛不僅能「看見」,更能「理解」周圍環境的上下文含義,我們可以理解為“交互大腦”,實現多模態人車對話。
聽起來很厲害,其實這在車圈并非只有小鵬汽車能夠做得到。何小鵬自己也表示,L3級算力和AI能力,是邁向L3級汽車的第一步,代表汽車已經具備L3級的智能能力和水平,但是需要硬件雙冗余和法律法規認證后,才能稱得上真正的L3級汽車。而拋開法律層面的問題不談,硬件雙冗余對于感知硬件的一項要求就是要配備激光雷達,而小鵬現在堅持純視覺“智駕”的技術路線顯然還達不到這樣的要求。
至少,其純視覺方案(主要依賴攝像頭)在極端天氣下的可靠性仍需驗證,攝像頭主要負責識別車道線、交通標志及行人,但暴雨、強光等極端環境可能影響成像質量,例如,激光雷達可穿透雨霧實現精準測距,而攝像頭在強降雨時可能出現成像模糊問題,用戶的安全該如何保障?
換句話來說,小鵬汽車營銷的是無法驗證的事情。L3級算力和AI能力小鵬G7都有,可惜現在硬件雙冗余和法律法規認證的問題還沒解決,所以大家體驗不到。這話聽起來有道理,但對汽車消費者來說,總有一種被“畫大餅”的虛無感。
03
小鵬G7能否實現“突圍”?
如果拋開無法真正在自動駕駛體驗上直接驗證的“L3級算力”,小鵬G7入局這件事就有了幾分“賭”的成分。畢竟,現在市場上的競爭對手都不是吃素的。小鵬G7的定價明顯直指特斯拉Model Y,而特斯拉如果堅持端到端技術路線,規劃算力達3000-7200TOPS的下一代AI5芯片時,小鵬的VLA方案能否在技術競賽中保持領先,其實并不好說。
小米YU7現在也是勢頭正猛,即將在9月發布的理想i6等同價位純電SUV則都在盯著這個市場,小鵬G7想贏沒有那么容易。關鍵是,除了“L3級算力”,小鵬G7的籌碼也不多,本來顏值就有很多詬病,被吐槽沒有辨識度,702km續航、819L后備廂,單電機后驅…… 這些東西在同級里也很難和對手拉開太大差距。
在戰場空前擁擠,小鵬籌碼又不足的情況下,小鵬G7想實現破局,談何容易。說白了,小鵬G7的壓力不止來自產品力一個方面,預支未來的算力賭注,以及同價位段汽車市場激烈競爭,讓小鵬在新車預售之后股價下跌6.66%,即便昨晚正式上市以后有所回升,但綜合來看,大家對其還是缺乏信心。
04
結語
即便參數是車企最容易“得分”的捷徑,“寰球首款”的頭銜也的確很抓人眼球,但當算力≠智駕能力,在設計等方面吸引力一般的小鵬G7其實并沒有太多“突圍”的籌碼。畢竟,如今認為自己已經具備“L3級自動駕駛”能力的車企很多,只不過,大家并沒有去觸碰那條監管紅線,而小鵬汽車選擇了“鋌而走險”而已。從當下的監管要求和法律法規限制上看,小鵬G7營銷的“L3級算力”更像是一種噱頭,而這種“噱頭”大家看看熱鬧跟著嗨一嗨沒問題,但想要讓消費者為一個監管和法律都不認可的“L3級”買單,恐怕并沒有那么容易。只能說,小鵬G7身上有亮點,但想“照亮”前路,靠L3級算力玩“擦邊”,估計是有點懸。
魏建軍說的“車圈恒大”,到底在影射誰?
為何部委要查”0公里二手車“?因為我們都會變成受害者!
網約車司機成車企“血包”,找誰去說理?
邦邦星選商城已上線,戳下圖直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