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年底敘利亞臨時政府正式接管權力后,他們就一直在接觸美西方國家,并致力于推動國際社會解除對敘利亞的制裁。
早在今年五月份,歐盟理事會發表聲明,決定解除對敘利亞制裁。近日,特朗普也正式簽署了行政令,稱為了提振陷入困境的敘利亞經濟,并對新成立的臨時政府表示支持,決定從7月1日起取消對敘利亞的各項制裁。
(敘利亞臨時政府領導人)
美歐方面的支持,可謂是給足了這個臨時政府底氣。然而,他們卻并未像美方所說,將精力放在提振經濟上面,而是轉頭就和阿薩德遺留勢力算起了“舊賬”,甚至有意將其斬草除根。
日前,大馬士革再次傳來壞消息,敘利亞軍隊屠殺了1500名的阿拉維派教徒。
據路透社報道,遜尼派武裝分子在敘利亞地中海沿岸的阿拉維派社區,發動大規模屠殺,導致至少1500人死亡,數十人失蹤,屠殺地點多達40處,且行動極其殘暴。
報告中還有部分對暴行的特寫,一名25歲的男子被剖胸取心,尸體被棄于理發店旁,兇手用其手機挑釁家屬。在之后暴露的手寫死亡名單中顯示,60名死者中至少有6名是兒童,屠殺手段包括報復性殺戮、搶劫和破壞。
而參與此次屠殺事件的,不僅有遜尼派民兵,還有當前敘政府下屬的安全部隊,其中包括一些外國人,這部分人過去也曾因為存在侵犯人權行為,多年來受到國際的制裁。同時襲擊者還和大馬士革新政府官員存在直接的指揮鏈,一些命令就是由敘利亞國防部官員通過社交媒體來協調的。
對于這件事情的發生,敘利亞臨時政府找借口稱是忠于阿薩德的軍官先動手的,當時導致200名安全部隊成員死亡,所以這次屠殺,是對他們叛亂的“回應”。
(特朗普會見敘利亞領導人)
事實上,敘新當局之所以這樣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對阿薩德剩余勢力斬草除根。
在敘利亞,阿拉維派只能算得上是少數派,人口只占了12%。但是在過去阿薩德家族統治的近半個世紀中,阿拉維派長期壟斷了敘利亞的軍隊、安全部門和核心政治職位。到2011年內戰前,阿拉維派在軍隊高層中的占比已經超過了六成,形成了教派和政權的深度綁定。
而遜尼派這邊,在阿薩德政權時期長期被邊緣化。在這種背景下,對遜尼派武裝來說,阿拉維派就不僅是宗教群體了,更是前政權的政治象征。路透社調查提到,屠殺中被襲擊的阿拉維派社區多為前政府官員、軍人的聚居地,而襲擊者明確將“阿薩德的支持者”作為攻擊的目標,甚至在部分村莊張貼標語:“這里是阿拉維派的土地,也是阿薩德的墳墓”。
現在掌權的臨時政府由原極端組織HTS轉化而來,其統治的合法性就建立在“推翻阿薩德”的基礎上。若阿拉維派勢力尚存,可能成為未來反抗的核心,所以對當地阿拉維派村莊進行屠殺和清洗,實質上就是要通過物理清除和人口替換,確保政權穩定。
對于敘利亞當前的情況,中方這邊其實早有預判。
上面我們也提到了,參與此次屠殺的部分還是敘政府下屬的安全部隊,其中一些外國人多年來受到了國際的制裁。而此前中方就曾多次呼吁,希望敘利亞新當局不要將這些人捧上高位,否則敘利亞將再次陷入動蕩之中,敘利亞人民渴望的和平穩定也將遙遙無期。
但是中方的多番喊話,最終都遭到了敘方的無視。
從現實角度來看,屠殺和人口清洗這種方式,實際上是不利于敘利亞政府穩定過渡的。
阿拉維派作為前政權的核心支持者,在臨時政府成立后便面臨著生存危機,逃離家園的幸存者們,不排除最后會加入反政府武裝的可能性,甚至最終重蹈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的覆轍。
(敘利亞武裝人員)
更何況臨時政府的屠殺目標不僅是武裝人員,更包括阿拉維派平民,如教師、商人、宗教領袖等,這種無差別的報復,就摧毀了不同教派共存的可能性。而想要實現穩定過渡,則需要各階層參與政策協商,單純通過暴力手段來排除阿拉維派,將導致決策層淪為“遜尼派單一教派俱樂部”,政策必然偏向極端化。
最后,阿拉維派聚居區也大多位于敘利亞沿海經濟帶,如拉塔基亞、塔爾圖斯等,是前政權時期的工業和農業重鎮。屠殺伴隨大規模搶劫與焚燒,直接破壞了當地的經濟基礎。而臨時政府將資源優先用于軍事鎮壓,而非修復水電、醫療等民生設施,導致平民生活惡化,進一步激化反抗。
總的來說,這種屠殺行為并不是一次“偶然失控”,而是恐怖組織勢力位居政府高位后必然會出現的“制度性暴力”。敘利亞臨時政府若不改變“恐怖組織治國”的模式,其主導的穩定過渡終將成為新一輪內戰的開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