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向王一博道歉”和“DeepSeek向王一博道歉是假的”先后進入網絡多個平臺熱搜。
(圖片截自朋友闌夕)
起因是什么,我并不關注。DeepSeek在大量“投喂”后擬出了“DeepSeek的道歉”不意外,這是DeepSeek業務模式不可避免的幻覺(AI大模型都或多或少有幻覺,與OPENAI相比,DeepSeek的有組織標注內容占比較少,速度更快,更易出現幻覺)。
有自媒體拿這些“道歉”炒作,也不意外。但媒體直接將這么“網料”當新聞報道,就意外了。 DeepSeek的結果中,核心內容都有來源,只要點幾下鼠標,就知道來源是不是DeepSeek官方。
可有的媒體連這也懶得做,先收割了一波“道歉”流量,再收割一波“道歉是假的”流量。屁股不離椅子,就坐收流量紅利,這是以媒體的公信力為代價的。
這再一次證明,我此前說的,媒體的自媒體賬號是網絡輿情重要的爆發助推器。
有人說,XX媒體也這么干,隨著事情進展,會發多條報道,前后內容還有矛盾。并非如此,你自己可以去看,它們在不同階段拿到的信息是不同的,但無論信息如何改變,你都難認為,它們之前的報道有問題。因為每一篇報道,都有嚴謹的信息來源,在報道時,也都轉用媒體的嚴謹語言,而非直接轉播網絡自媒體的內容,避免了外部來源的誘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