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難耐,誰不想扎進水里涼快涼快?夏天是“玩水”高峰期,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郊區一些自然河道備受追捧,但因水情復雜、管理和救援難度大等原因,危險更甚。今年入夏以來,已有多起溺水悲劇發生。然而,盡管岸邊豎有“請勿游泳”警示牌,不少市民只圖“清涼”,卻對危險視而不見,對勸阻充耳不聞。
7月18日下午,房山區大石河四號橋附近水域,市民眾多。警示牌形同虛設。
現場探訪:悲劇就在眼前,玩水不受影響
記者走訪發現,因河岸、河底做了硬化處理,一些大橋底下及周邊水域吸引了大批親水市民,有的還成為“網紅打卡點”,而其實,這些看上去“溫柔無害”的野外水域,暗藏致命陷阱。
7月18日下午,在房山區大石河四號橋附近水域,一名男子溺水。記者趕到現場時,溺水者剛被120救護車拉走,“他被藍天救援隊員和熱心市民救起來,做了很久的心肺復蘇。”現場一位保安告訴記者。
溺水意外就在附近,不少市民置若罔聞。
然而,讓人訝異的是,溺水點旁邊仍有市民在逗留玩水,不遠處的橋墩下更是人聲鼎沸,不少家長帶著孩子玩得不亦樂乎,悲劇似乎沒有發生一樣,但河道邊及橋墩上就有豎立或張貼著醒目的“河道水深,請勿游泳”的警示牌。
當天意外發生后,數名保安人員拉起警戒線,但仍不斷有市民繞過警戒線下水。一位圍觀路人無奈地說,“他們都看到剛才的救護車了,咋就不愿離開呢?”
7月19日下午,記者在另一處溺水事件發生地:門頭溝永定河軍莊大橋附近水域發現,溺水事件和分布密集的警示牌沒有影響市民的親水熱情。河岸邊,有人露營釣魚,河道內,男女老少在淺灘嬉戲玩樂,在沒過成年人胸口的深水區,幾個孩子脫離父母保護,正獨自戲水。
軍莊大橋下游河道,市民親水熱情高漲。
水域復雜:看似“溫柔無害”,實則暗藏“殺機”
“我們玩的地方水才沒過腳踝,相隔十幾米,水深能差那么多?”在大石河溺水點,有市民問當地村民。“橋下水很淺,但往上游走十幾米,就是沒有硬化的河道,水深會陡然增至三四米,形成‘斷崖式’深水區。”村民說。
記者在兩處溺水點觀察到,淺水區和深水區并非涇渭分明,尤其是在永定河的溺水點,要不是現場有警戒線提示,很難想象眼前鏡子一樣的河水,一邊水深僅蓋過腳面,另一邊竟深達兩三米。
永定河溺水點的淺水區和深水區并非涇渭分明。
“相比較而言,郊區河道的水情要比城區復雜。”海淀區藍天救援隊隊長曹春利有著豐富的水域救援經驗,“郊區河道人為干預少,河底的深坑、暗流、淤泥、水草和沉積物都無法肉眼分辨,一步踏錯,可能就有性命之憂。”
“不要小瞧看似‘柔弱’的水草,水草有多高,河水就有多深,兩三米的水草不僅有倒刺,能劃傷皮膚,還很結實,能纏住人。”曹春利說,“不少水域的淤泥超過30厘米,輕易就能‘吸住’腿腳。”
大石河溺水點周圍雜草叢生。
管理難點:“大喇叭嗷嗷響,沒人聽勸”
“管理難度大,根本攔不住人。”記者采訪時,保安人員反復提及的難處是“管不動,勸不聽”。
在永定河溺水點下游,一位保安人員腰間系著大喇叭,循環廣播安全提示。他苦笑著搖搖頭,抬手給記者指了指,“光眼前的這100多米河邊,就立了4塊警示大牌子,那么大的字,沒人在意。”
永定河邊警示牌不遠處,幾名兒童在深水區游泳。
“我們一共三個人,河道又長又寬,一到周末人就烏泱烏泱的,我們不可能盯住每一個人,大喇叭嗷嗷響,沒人聽勸。”
“正是因為水情復雜、管理難度大,導致救援打撈也十分困難。”曹春利說,郊區河道水域寬廣,一旦落水,呼救可能不會被及時發現,“有些溺水者落水很久后才被發現,救援打撈往往耗時耗力。”
永定河溺水點岸邊的“重要警示”提示牌。
記者注意到,在永定河溺水點的岸邊,豎立著一塊落款為河湖管理方的“重要警示”提示牌,上面寫道:“水深危險……近年來發生數起野泳溺亡事故,均為不聽管護人員勸阻執意下河游泳導致。”
判例警示:以身犯險者將自擔全責
溺水身亡對任何一個家庭而言都是無法承受之痛,但若死者家屬向河道管理方索賠時,卻可能面臨訴求得不到法院支持的局面。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查詢近幾年北京法院相關判例發現,管理方在合理范圍內盡責的情況下,以身犯險者將自擔全責。
溺水身亡對任何一個家庭而言都是無法承受之痛。
在一起索賠金額90多萬元的訴訟中,一對母子在密云區一處自然河道玩水時,母親為救溺水兒子,雙雙溺亡。死者家屬認為,河道管理方未盡到提醒、巡查、驅離、制止等安全保障義務。但證據顯示,管理方在事發河邊設立了警示標志,已盡到警示、提醒的義務;同時安排人員對河道流動巡查,但鑒于涉案河道屬于自然開放河道,距離較長,不能苛責管理方時刻注意到每一位進入河道游玩的人員。
“家長應當預見到夏季汛期在自然河流內玩耍存在危險,不能把孩子的安危寄托在相關機關的提醒和驅離之下。”經過一審、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了死者家屬的全部訴求。
成年人應當增強風險意識,趨利避害。
在另一起類似案件中,判決書最后寫道:“成年人不應將自身安危寄托于國家機關、公共場所管理者時時刻刻的提醒之下,在從事各項社會活動過程中應當增強風險意識,趨利避害,對于存在危險性的區域和活動謹慎進入和參與,這應當是每一個公民應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