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暫緩關稅期限,本是想趁著這90天拉著眾多盟友一同圍堵中國,以此在經濟上孤立中國,逼迫中國低頭。
可沒想,眼看7月9日的期限將至,中國不但沒低頭,美國的盟友們反而是一個個都不買賬了,直到這時,特朗普才發現自己反而是四面楚歌了。
面對這種局面,即便是一向對華強硬的特朗普也只能下令:對華先退兩步...
日印韓表態
首先來說說印度,其本長期被美國視為在亞洲制衡中國的重要力量。
美國此前在諸多國際事務中極力拉攏印度,試圖將其納入對抗中國的陣營,但如今,印度卻做出了令美國意想不到的舉動。
印度外長蘇杰生在公開場合直言:中國是印度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兩國之間的經貿關系對印度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這一表態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打破了美國的如意算盤。
不過想一想印度這么做也并不奇怪,美國此次推行的加稅政策,并未對印度網開一面,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當下,印度深知自身經濟發展對外部市場的依賴。
中印之間在經濟上存在著緊密且互補的合作關系,眾多中國商品進入印度市場,滿足了印度民眾的日常需求,同時印度的特色產品也在中國找到了廣闊的銷路。
印度若為了配合美國而犧牲與中國的經貿合作,無疑是自斷臂膀。
面對美國的不合理要求,印度選擇堅守自身立場,重視與中國的經貿關系,這是其基于國家利益做出的理性抉擇,直接導致美國利用印度制衡中國的計劃陷入僵局。
而日本曾被視為美國在亞洲最忠實的盟友,但在美國此次大規模的關稅重壓之下,也不堪重負,與美國的矛盾逐漸激化。
尤其是在進口美國大米這一問題上,雙方徹底撕破了臉皮,日本有著獨特的農業結構和市場情況,國內農業在經濟和社會中占據特殊地位。
美國為了打開日本大米市場,不斷向日本施壓,然而日本農協作為日本農業的重要代表力量,堅決反對大量進口美國大米,因為這將對日本本國稻農的利益造成嚴重沖擊。
日本首相石破茂領導的政府在農協的強大影響力下,難以在這一問題上對美國妥協。
特朗普對此大為惱火,直接威脅要對日本商品征收高達 35% 的關稅,面對特朗普的強硬威脅,日本政府也不再一味退讓,而是選擇奮起反擊。
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真正的強國應該通過貿易往來而不是關稅壁壘來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日本深知,過度依賴美國市場并不可取,且中國作為日本的最大貿易伙伴,在經濟上對日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制裁中國,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制裁自己。
因此,在與美國關系惡化的情況下,日本積極尋求改善與中國的關系,希望通過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來緩解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經濟壓力,確保自身經濟的穩定發展。
韓國方面,政治格局的變動也帶來了外交政策的重大調整。
前任極端親美派政府倒臺后,李在明上臺執政。李在明早在競選期間就明確表示韓國不能過度依賴美國,應積極改善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系。
在 7 月 3 日,李在明再次強調要盡快改善中韓關系,展現出其推動中韓關系向好發展的決心。
此前,李在明更是拒絕了 G7 峰會的邀請,這一行為充分表明他更加注重從韓國自身的國家利益出發制定外交政策,而非盲目追隨美國。
李在明清楚地認識到,韓國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國家,需要在大國之間尋求平衡,拓展外交空間,以促進本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
而改善與中國的關系,對于韓國的經濟發展、區域合作以及國際形象塑造都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系列舉動讓美國感到不滿,蓬佩奧甚至取消了與李在明的會談,然而韓國并未因此而改變其外交方向調整的步伐。
退步的美國
在特朗普的外交棋局中,除了盟友的接連 “背叛” 讓其焦頭爛額,昔日的 “仇敵” 俄羅斯也完全不買他的賬。
特朗普上臺后,多次試圖向俄羅斯釋放友好信號,希望能拉攏俄羅斯,構建所謂的 “新型美俄關系”,甚至幻想讓俄羅斯在對華問題上與美國保持一致。
然而,俄羅斯對此始終置若罔聞,在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問題上,始終堅定地站在與中國合作的立場上,這讓特朗普的如意算盤徹底落空。
俄羅斯對美國的警惕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源于長期以來美國的背信棄義。
回顧美俄關系的發展歷程,美國多次在關鍵問題上欺騙俄羅斯。
從北約東擴的不斷推進,到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出爾反爾,再到對俄羅斯實施的一輪又一輪制裁,美國的種種行為讓俄羅斯深刻認識到,與美國的合作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風險。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與俄羅斯始終秉持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發展雙邊關系。
中國在俄羅斯面臨西方制裁等困難時期,始終堅定地保持中立,通過能源、貿易、科技等多個領域的合作,為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近年來,中俄兩國關系更是進入了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新階段,在天然氣管道建設、聯合軍事演習、航天領域合作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
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羅斯顯然不會為了虛無縹緲的美國 “示好”,而放棄與中國的深度合作,畢竟中國才是俄羅斯最可靠的合作伙伴。
眼見自己苦心經營的外交布局支離破碎,盟友紛紛 “倒戈”,俄羅斯又不為所動,特朗普瞬間陷入了孤家寡人的境地。
美國的初衷是通過聯合各方力量對中國進行打壓,從而維護自身的霸權地位,但如今這一計劃顯然難以推進。
美國很清楚,與中國發生直接沖突并非明智之舉,其真正的目的是遏制中國的發展,而不是與中國兩敗俱傷,那樣只會讓美國失去全球領先的優勢地位。
在這樣的無奈處境下,特朗普政府只能選擇在對華政策上退兩步:取消對華出口集成電路設計軟件的禁令和對華乙烷出口的限制。
這種政策調整,雖然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甚至不敢相信一向霸道的特朗普會 “認慫”,但這其實是美國在現實面前的必然選擇。
國際政治舞臺上,從來都是 “形勢比人強”,盡管美國一直以 “世界警察” 自居,習慣了用霸權手段施壓其他國家,但當自身的力量不足以支撐其野心時,也不得不做出妥協。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在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美
國的對華打壓政策,不僅沒能阻止中國的發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企業的利益。
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下,中國的發展壯大是不可阻擋的趨勢,超越美國只是時間問題。
參考信源:
環球時報 涉芯片技術、乙烷,美取消兩項對華出口限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