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據能源數據分析公司Vortexa數據,6月1日至20日,中國從伊朗進口原油超180萬桶/日 。在美長期制裁伊朗石油出口的背景下,這一數據格外引人矚目,而特朗普對此事的表態,更是讓中美關系在這一事件中的走向變得微妙起來。
伊朗石油資源豐富,石油儲量約1584–2080億桶,位居世界第四 。長期以來,美國出于地緣政治、能源戰略等多方面考慮,聯合西方盟友對伊朗實施嚴厲石油制裁,妄圖從經濟上扼住伊朗咽喉,使其在地區事務中妥協讓步。但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石油消費國,基于自身龐大的能源需求和國家發展戰略,從伊朗進口石油。中國獨立煉廠需求的旺盛,加上伊朗自身積極開拓出口渠道,讓中伊石油貿易在復雜國際形勢下保持穩定增長。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在社交平臺發文稱,中國可以繼續購買伊朗石油,還期望中國從美國大量采購石油。這與美國長期以來制裁伊朗石油出口的立場背道而馳。此前,美國為維護制裁體系,對與伊朗有石油貿易往來的國家和企業動輒實施二級制裁,中國部分煉油廠和港口運營方就曾因進口伊朗石油遭美制裁 。特朗普此番表態,一方面顯示出美國對伊朗石油制裁的“執法標準”或現松動。美國長期制裁伊朗雖有政治意圖,但也導致國際能源市場供應結構失衡,部分國家能源安全受沖擊,美國自身盟友也頗有怨言。另一方面,特朗普此舉似在向中國示好。當下中美關系復雜敏感,在經貿、科技等領域摩擦不斷,特朗普或許希望借這一表態,為改善中美關系尋找突破口,鼓勵中伊合作背后,是對中美關系緩和的試探。
特朗普態度轉變背后原因多樣,經濟因素是主因。美國經濟深陷困境,受中美貿易戰、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等影響,美國經濟增長乏力,甚至出現負增長。美債總規模突破36萬億美元大關 ,債務負擔沉重。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貨物貿易國,擁有龐大市場和完整產業鏈。美國企業渴望進入中國市場,擴大出口,緩解國內經濟壓力。特朗普希望通過改善對華關系,吸引中國投資,促進美國產品出口,帶動國內就業和經濟增長。從政治層面看,特朗普支持率下滑,急需通過外交成果提升自身形象。改善中美關系,若能促成經貿合作大單,無疑能為其政績添彩,鞏固執政地位。此外,在國際事務中,美國面臨諸多挑戰,北約內部矛盾重重,在亞太地區影響力也受沖擊,特朗普期望通過與中國改善關系,增強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港口(資料圖)
針對特朗普表態及中伊石油貿易問題,中方外交部發言人明確表示,中國將根據自身國家利益采取合理能源保障措施。中國外交政策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在國際事務中秉持公平正義,維護本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在能源采購上,中國有權利也有能力自主選擇合作伙伴,不會受外部干涉。中國從伊朗進口石油,是基于雙方正常經貿往來和市場需求,符合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目標。這一回應展現出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堅定立場,不被外部壓力左右,堅定維護國家利益。
特朗普態度轉變為中美關系緩和帶來一絲曙光,但中美關系走向仍充滿變數。中美之間既有廣泛共同利益,在全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反恐等領域需合作,也在經貿規則、科技競爭、地緣政治等方面存在分歧。從經貿領域看,中美雖就部分問題展開談判,但在關稅、知識產權、市場準入等關鍵問題上仍存差距。科技領域,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打壓未停,限制技術出口、制裁華為等企業,阻礙正常科技交流合作。地緣政治方面,美國在亞太地區軍事存在、對臺軍售等行為,嚴重損害中美互信。未來,中美關系走向取決于雙方能否以相互尊重為基礎,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在合作中實現共贏。
伊朗石油開采(資料圖)
特朗普對180萬桶伊朗石油運往中國表態,只是中美關系復雜棋局中的一步棋。其背后反映出美國國內經濟政治困境及國際形勢變化下美國外交政策調整。而中國始終堅定立場,以國家利益為導向開展對外交往。中美關系走向何方,世界拭目以待,雙方唯有秉持理性務實態度,才能推動雙邊關系重回正軌,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正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