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僅僅是分數(shù)的爭奪戰(zhàn),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衛(wèi)戰(zhàn),作為家長,尤其是女孩的家長,總是格外小心留意,擔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接觸到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毒物”。
也正是因為這些家長的小心和謹慎,才能讓“毒教材”、“毒刊物”無處遁形,可千防萬防還是防不住那些良心壞透了的商家,為了盈利不擇手段,竟然利用孩子們最喜歡的東西去傳播不雅內容。
一位杭州媽媽在一次檢查孩子書包時發(fā)現(xiàn):五年級的女兒的作業(yè)本上,竟然貼滿了這種包含不雅內容的“毒貼紙”,11歲的女孩正是充滿好奇心的年齡,可她的課本、作業(yè)本上卻充斥著這些令大人都感到不適的內容,不敢想象這會對小孩子的身心產生多么惡劣的影響。
杭州一家長發(fā)現(xiàn)女兒作業(yè)本上貼滿“毒貼紙”,內容不堪入目
貼紙上有孩子們平日里喜歡的動漫形象,可這些動漫形象卻不是以可愛的狀態(tài)呈現(xiàn)的,反而從神態(tài)到動作都充滿了暗示的挑逗,或許小孩子暫時還看不懂,但作為家長一眼便知,這又是毒害兒童身心健康的“毒物”。
這些內容讓家長警鈴大作,她沒有選擇沉默,而是主動站出來為孩子的健康保駕護航,這位家長先是聯(lián)系了班級里的其他家長,提醒他們小心這些“毒貼紙”,后又耐心詢問女兒這些貼紙的來源。
其他家長在得知此事后也開始檢查孩子們的書包和課本,其中超過半數(shù)的家長都在孩子的課本、作業(yè)本上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毒貼紙”,更令家長感到后怕的是,貼有這類貼紙的,女孩的數(shù)量比男孩更多。
一些女孩根本不知道這些內容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她們往往是看到其他同學貼,自己也跟風貼著玩,十歲出頭的小女孩喜歡貼紙是再正常不過的現(xiàn)象了,不過家長們更好奇的是,究竟是誰不懷好意,竟然給11歲的小女孩這樣的東西?
經(jīng)過家長的耐心詢問,孩子們也終于松了口,這些貼紙都是在學校門口的文具店買的,得知“毒貼紙”的來源后,家長們怒不可遏,在網(wǎng)上發(fā)聲質問那些賣“毒貼紙”的文具店老板:你們的良心壞透了!你們難道就沒有孩子嗎?
面對家長的質問,以及記者的調查和走訪,有的商家還感到羞愧,把這些“毒貼紙”收起來不再售賣,而一些商家卻不以為意,甚至理所當然的表示:這就是玩具,內容也是調侃惡搞,沒有家長們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孩子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整個社會未來的希望
這些商家或許不知道,當他們決定售賣這類“毒貼紙”的時候,他們就已經(jīng)違反了法律,根據(jù)《未成年人保護法》第55條規(guī)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含有危害身心健康內容的商品。
無論是“毒貼紙”,還是帶有不明暗示的玩具,這些都會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未成年孩子的身心健康,經(jīng)過家長們的自發(fā)搜查,發(fā)現(xiàn)文具店內的“毒物”遠比想象中的多得多。
除了“毒貼紙”外,家長還發(fā)現(xiàn):在文具店的特定位置,還有著各種各樣的“毒物”,有售賣針頭的“三麗鷗捏捏樂”,有言語粗俗的特制獎狀,甚至連橡皮、鉛筆、尺子這樣的常見文具,也有商家在上面印有不雅內容。
孩子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整個社會未來的希望,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社會上的普通人,即便沒有那么高的道德覺悟,去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至少也不該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潛在威脅。
這些無良商家為了牟利不擇手段,生產出這樣“有毒”的玩具和文具,而一些文具店的老板們,整日看著這些孩子們純真的笑臉,竟然還理所當然的把“毒物”售賣出去,也是一丘之貉,而只有讓這些人付出應有的代價、面臨相應的處罰,才能避免孩子們的成長之路被“毒物”所傷害。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