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和文末!
剛剛宣布停火沒幾天,中東的緊張氣氛又開始升溫,這次沖突的關注點不再局限于導彈與戰(zhàn)機,而是悄然轉移到了中國身上。
以色列駐華代表、歐盟高層官員紛紛向中國發(fā)出呼吁,希望中國能限制伊朗的石油出口,迫使伊朗簽署核協(xié)議。表面上看是為了“維護中東和平”,實際上卻是想切斷伊朗賴以生存的經(jīng)濟支柱,削弱其戰(zhàn)略底氣。
以色列駐上海總領事白樂濰
面對國際社會的壓力,中國外交部一席表態(tài)擲地有聲,不僅讓伊朗高層信心大增,甚至釋放出“不惜與以色列對抗到底”的強硬信號。
這場風波背后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中國的一句話又是如何攪動整個中東局勢的呢?
一顆“定心丸”
伊朗與以色列剛結束一輪激烈交鋒,雙方都處于短暫喘息期,但誰都清楚這只是暫時的平靜。美國與以色列并未閑著,他們正瞄準伊朗的兩個致命弱點:軍事裝備落后、經(jīng)濟受制裁影響嚴重。
此時,他們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畢竟伊朗90%的原油出口都流向中國市場。2024年中國原油進口總額高達3200億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伊朗。如果中國停止采購伊朗原油,等于直接斷掉伊朗經(jīng)濟的重要命脈。
近幾日,以色列駐華外交人員、歐盟高級官員乃至美方代表接連發(fā)聲,表面上請求中國在伊核問題上“發(fā)揮建設性作用”,實則意圖明顯。
他們的真正目的,是希望中國充當“施壓工具”,利用能源貿(mào)易對伊朗實施打擊,迫使其放棄核計劃,從而鞏固以色列在中東的地位。
7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直面媒體提問,毫不避諱地回應:“中東沖突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晰!”這句話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國際輿論場激起千層浪。
伊朗高層隨即態(tài)度大變,從此前的謹慎克制迅速轉變?yōu)閳远◤娪病R晾饰溲b部隊總參謀長穆薩維明確表示:“任何侵略行為都將遭到毀滅性反擊!”
同時,議會議長卡利巴夫也表態(tài)稱:“我們已做好全面應對準備!”伊朗更是一舉關閉西部與中部空域,防空部隊進入高度戒備狀態(tài),這無疑是在向以色列展示絕不退縮的決心。
中國這一表態(tài)究竟為何能讓伊朗瞬間底氣十足?要理解這一點,必須回顧事件背后的深層邏輯。
伊朗的命門:輸不起也扛不住
想要弄清伊朗為何總是表現(xiàn)得格外謹慎,外界常誤以為它“軟弱”,其實不然。真正的原因在于伊朗自身存在兩大致命短板。
盡管伊朗擁有射程遠、威力強的導彈系統(tǒng),具備一定威懾力,但除此之外,其軍事實力并不足以支撐長期高強度對抗。
防空體系陳舊落后,面對以色列與美國配備先進隱身技術的F-35戰(zhàn)斗機及B-2轟炸機時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一旦爆發(fā)空戰(zhàn),伊朗幾乎沒有有效的防御手段,如同手持利器卻無防護裝備,難以正面硬抗。此外,伊朗長期遭受西方經(jīng)濟制裁,財政狀況早已捉襟見肘。
戰(zhàn)爭意味著巨大開支,而伊朗的經(jīng)濟根本無力承受如此重壓。更關鍵的是,伊朗的國民經(jīng)濟高度依賴原油出口。
2023年數(shù)據(jù)顯示,伊朗89%的原油銷往中國,2024年中國更是成為伊朗五分之一商品的主要買家。這筆收入不僅支撐國家財政,更是維持民生與軍備的基礎保障。
一旦原油出口中斷,伊朗將面臨嚴重的經(jīng)濟危機,連基本生活物資都可能難以保障。
因此,即便受到挑釁,伊朗也始終保持克制,不敢輕易采取極端措施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因為那條通道不僅是全球能源運輸?shù)年P鍵節(jié)點,更是中伊原油貿(mào)易的生命線。
以色列與美國顯然深知這一點,因此在達成短期停火后迅速轉變策略,試圖通過拉攏中國來間接打擊伊朗。
他們設想只要中國切斷原油采購,就能令伊朗陷入經(jīng)濟困境,最終被迫擱置核計劃。然而,他們低估了中國的立場與決心。
中國一句話,伊朗腰桿硬了
7月2日,毛寧那句“中東沖突的是非曲直很清楚”,看似只是外交場合的常規(guī)發(fā)言,實則蘊含三層深意,每一條都切中要害。
第一層含義是中國為伊朗行動定調:這是正當防衛(wèi),合情合理。以色列慣用“先發(fā)制人”作為開戰(zhàn)借口,但中國明確表示不認同這種邏輯,等于向世界宣告:伊朗并非挑起事端的一方,誰是真正的侵略者,世人自有公論。
第二層則是中國正式拒絕充當外部勢力的“經(jīng)濟打手”。以色列與歐盟企圖借中國之手打壓伊朗的愿望落空。中國強調中伊之間的正常能源貿(mào)易不應受到干擾,等于為伊朗提供了堅實的經(jīng)濟支持。
第三層意義在于中國以實際行動推動地區(qū)和平,但不是按照西方標準定義的和平。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原則,不加入代理人戰(zhàn)爭,也不偏袒任何一方,但在是非判斷上毫不含糊。
此番表態(tài)仿佛為伊朗解除了枷鎖,過去因擔心經(jīng)濟崩潰而處處受限的伊朗如今有了堅實后盾,自然底氣倍增。
沒有了后顧之憂,伊朗高層迅速調整姿態(tài)。穆薩維的“毀滅性回應”、卡利巴夫的“全面?zhèn)鋺?zhàn)”宣言以及領空封鎖等實戰(zhàn)部署,都在向以色列傳達一個信息:若再挑釁,絕不姑息!
就在中國表態(tài)當天,胡塞武裝向以色列發(fā)射一枚高超音速導彈,并精準命中目標。
此舉令美國駐以色列大使勃然大怒,立即要求特朗普派遣B-2轟炸機空襲也門。胡塞的此次行動不僅加劇了地區(qū)緊張局勢,也在無形中為伊朗撐腰,表明伊朗陣營已做好正面交鋒的準備。
中國為何敢于如此強硬?
中國之所以敢于頂住美以壓力,源于其一貫堅持的原則立場。多年來,中國在處理中東事務時始終秉持不干涉內政、不站隊選邊的基本方針。
對于伊朗的自衛(wèi)行為給予支持,反對以色列擴張主義,這種政策并非臨時決定。早在2023年,中國成功促成沙特與伊朗恢復外交關系,震驚國際社會。
那次調解展現(xiàn)了中國無需航母或海外基地也能扮演“和平橋梁”的能力。如今面對外部壓力,中國依舊堅守底線:是非分明,立場堅定。
中國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作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2024年中國原油進口總額突破3200億美元,中東局勢動蕩直接影響中國能源安全。
伊朗的石油對中國能源供應至關重要,切斷伊朗油源無異于自斷經(jīng)脈。因此,中國不會做出損害自身利益的決策。
美西方慣用經(jīng)濟制裁與軍事威脅壓制小國,但這種方式在中國面前失效。中國通過維持穩(wěn)定的中伊貿(mào)易關系,不僅穩(wěn)定了伊朗局勢,也向世界傳遞出一個信號:中東格局不應由單一國家主導,未來應更加多元平衡,而中國愿做這個新格局的“穩(wěn)定器”。
眼下,輪到美國與以色列陷入兩難境地。原本指望借助經(jīng)濟杠桿迫使伊朗屈服的計劃被中國打破,伊朗如今氣勢如虹,擺明了不怕對抗。
如果不發(fā)動軍事行動,伊朗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重啟核項目,這對以色列而言無疑是重大威脅;但如果貿(mào)然動手,局勢只會更加復雜。伊朗已擺出決一死戰(zhàn)的姿態(tài),胡塞武裝仍在伺機而動,若美國出動B-2轟炸機參戰(zhàn),勢必深陷中東泥潭,難以抽身。
文章信源:外交部---2025.07.02:《2025年7月2日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央視新聞---2025.07.03:《伊朗官員:若敵人再次侵略 伊方將做出毀滅性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