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cus Taiwan"網站發布的信息,2025年6月28日,中國臺灣偽軍接收了美國供應的首批"魚叉海岸防御系統"(HCDS)——標志著在臺海兩岸緊張局勢升級之際,臺灣偽軍的岸-艦防御能力取得進展。此次初始交付包括五輛機動導彈發射車和一輛雷達車。盡管確切抵達日期尚未披露,但臺灣海軍已啟動專項訓練計劃,以確保新獲得系統的整合、部署和操作順利進行。
里程碑式交付:軍售協議與系統組成
此次交付是2020年10月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批準的23.7億美元對外軍售協議的一部分。完整方案包含100輛"魚叉"發射車、最多400枚RGM-84L-4"魚叉"Block II陸基反艦導彈,以及4枚RTM-84L-4訓練彈。這些系統專為增強中國臺灣偽軍防御沿海地區免受海上入侵的能力而設計,旨在威懾可能的兩棲作戰行動。全部交付計劃于2028年前完成。
系統特性:機動性與作戰優勢
"魚叉海岸防御系統"是波音公司成熟反艦導彈的陸/岸基改型,搭載于重型戰術車輛以實現戰略機動性和隱蔽性。這種機動性使其能在臺灣海岸線快速重新部署,增加對手瞄準難度并在對抗環境中確保生存能力。其集成雷達車提供目標捕獲和火控能力,無需依賴外部傳感器網絡即可實時打擊敵對艦艇。
導彈性能參數
RGM-84L-4"魚叉"Block II導彈采用GPS輔助慣性導航系統、主動雷達導引頭和掠海飛行模式,可穿透現代艦艇防御。其搭載221公斤高爆彈頭,射程達124公里(以臺灣海峽北口最窄處130公里而言,其射程幾乎可以控制整個海峽的北部),使臺灣偽軍能在遠海攻擊敵方海軍裝備。而RGM-84L-4"魚叉"Block II導彈正是針對復雜海岸和近海環境進行了性能優化,強調精準度和快速反應能力。
戰略意義:不對稱防御與區域威懾
防務分析人士指出,該導彈系統的交付反映了臺灣偽軍日益強調"不對稱防御"戰略——即不追求與對手軍力規模抗衡,而是聚焦機動性、生存能力和精確打擊能力。"魚叉"系統與其他機動反艦及防空平臺結合,構成"分層防御戰略"核心,旨在拒止敵方海域進入和控制權。
鑒于中國政府日益強硬的姿態,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中國臺灣周邊常態化的演習和巡邏及中國政府在國際社會上對臺灣主權的持續主張,"魚叉海岸防御系統"的交付必定會給中國臺灣偽政權以武拒統的底氣,其戰略重要性不容低估——這些機動發射裝置使臺灣不僅能更有效監控和防衛海域邊界,還能對射程內的敵方艦隊構成實質性威脅。
后續計劃與美方承諾
2020年協議下的剩余系統將在未來三年內持續交付,逐步強化臺灣海岸防御態勢。隨著臺海戰略環境持續動蕩,這些先進導彈系統的引入顯著增強了臺灣的威懾能力。美國依據《與臺灣關系法》,堅定承諾支持臺北自衛。此次交付凸顯華盛頓在維護印太力量平衡、應對安全挑戰中強化區域穩定的持久角色。
【小編毒舌】隨著中國政府在對臺立場上的不斷強硬,中國臺灣偽政權和偽軍的活動空間被持續壓縮,僅以此"魚叉海岸防御系統"就想以武拒統實屬癡人說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