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率偏低是受服務消費影響嗎?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在對43個國家和地區的2019年消費數據進行比較后發現,中國整體消費率偏低,服務和商品消費都有待提高,并非商品消費高、服務消費低。
2019年中國居民消費率為39.3%=服務消費率21.1%+商品消費率18.2%,而43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消費率為55.2%=服務消費率28.4%+商品消費率26.8%。中國商品消費率比43個國家和地區平均水平低8.6個點,服務消費率比43國平均水平低7.3個點,都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服務消費比重真的低嗎?
“不低,跟人均GDP在2.5萬美元以上的國家相比,中國服務消費比重是偏低的;但跟人均GDP在2.5萬美元以下的國家相比,中國服務消費比重不低。”蘆哲說。
從數據對比來看,把43個國家和地區的服務消費比重跟人均GDP結合來看,43個國家和地區里,有20個國家2019年人均GDP在2.5萬美元以下,這些國家服務消費比重平均為46.4%;有23個國家人均GDP在2.5萬美元以上,這些國家服務消費比重平均為56.3%。中國2019年人均GDP在1萬美元左右、服務消費比重53.8%,高于同等發展水平的大部分國家。
從結構比較來看,蘆哲認為服務消費有兩個現象值得關注:第一,中國消費偏好更注重基礎服務消費,呈現出“重教育不重娛樂、重買房不重租房”的特點,住房、醫療、教育等基礎服務是中國服務消費比重較高的主要原因;第二,中國服務消費價格偏低,典型的比如交通費用,服務價格低的好處是避免了“鮑莫爾病”,教育、醫療、交通等大量基礎服務消費,對于低收入者也能負擔;壞處是制約了服務消費比重的提高,服務消費額的比重受到價格限制,消費量的比重可能更高。鮑莫爾病的核心經濟學結論是,生產率增長較快的部門(如制造業)會導致生產率增長較慢的部門(如教育、醫療、藝術等服務業)成本持續上升?,這種現象會降低整體經濟增速,最終可能導致經濟增速趨近于零。中國部分服務價格較低,可以避免這一問題。
對于具體的服務消費類別,國際比較結果則顯示,按照消費支出的八大類來看,中國與其他國家消費結構差別不大。八大類消費支出里,中國的結構大多跟國際水平比較一致,這說明各國消費者,無論面臨怎樣的收入水平和消費環境,消費需求大致是相似的。差別最大的是“其他用品與服務”,中國為2.4%,43個國家和地區平均為10.6%。但這中差別更多來自于統計差別,差別比較大的一是個人護理的支出,另外一個是金融服務消費支出的差別。
在居住消費方面,中國折算租金和住房維修支出比重高、實際租金占比低。
第一,自有住房折算租金,2019年中國自有住房折算租金占消費比重為15.1%,43個國家和地區平均為12.5%,其中美國12%、歐盟12.4%、日本16.2%。
第二,住房維修服務,中國比重為3.2%,43個國家和地區平均為0.7%,其中歐盟27國為1.0%,美國日本缺少該項數據。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國毛坯房交付比例較高,硬裝支出遠高于國際水平,抬高了整體裝修支出。
第三,盡管自有住房折算租金比重高于國際水平,但是中國實際房租占消費比重僅為1.1%,遠低于國際平均3.7%。這是因為中國租房市場規模低于國際水平,2020年七普數據顯示中國租房家庭占比只有21.1%,而美國、日本都在三分之一左右。從時間趨勢來看,中國實際房租支出受到城鎮人口數量影響較大,2023年后,隨著新增城鎮人口數量的回升,房租支出占比也在回升。
在文娛消費方面,中國文娛消費比重大幅低于其他國家,不僅是服務消費占比,商品消費比重也明顯偏低。文娛商品消費包括文娛用耐用消費品、其他文娛用品兩類,中國文娛耐用品消費占比0.7%,低于43個國家平均值1.7%;其他文娛用品0.8%,低于43個國家和地區平均值2.6%。服務消費方面,中國文娛服務比重僅為0.6%,低于43個國家和地區平均值3.4%。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旅游消費占比并不低,2019年中國旅游消費比重為1.2%,43個國家和地區平均為1.1%。”蘆哲說。
(經濟觀察網 李曉丹/文)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李曉丹
宏觀經濟研究院秘書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