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長江南京航道局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在長江南京段完成#136紅浮和黑浮兩座航標上的中華鱘超聲波監測設備安裝工作。至此,長江南京段中華鱘洄游路徑的智能監測網已安裝4臺,剩余2臺將于近期安裝完畢。
入汛以來,長江流域持續高溫,江面溫度直逼40℃,航標表面溫度高達55℃。據長江棲霞航道處作業人員介紹,與常規航標不同,安裝監測設備的浮鼓呈圓柱形,表面弧度大、有效作業面積小,使安裝難度大增。為確保設備在汛期大風浪中穩固,航道技術人員配合科研團隊研究安裝方案并實際施工。
據悉,今年3月,農業農村部啟動大規模中華鱘增殖放流后,長江航道系統已在常熟至南京段布設監測設備,初步形成覆蓋下游洄游路徑的智能監測網。通過此網可監測經超聲波標記的中華鱘個體抵達長江口的時間、追蹤其洄游軌跡,并科學評估人工放流中華鱘的生存適應性與放流效果。設備收集的監測數據可通過無線網絡實時傳輸至在線監測系統,為科研人員提供即時、動態的信息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