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 孟慶偉 北京報道
“蚊子可以傳播很多疾病,比如伊蚊可以傳播登革熱,庫蚊可以傳播乙腦,按蚊可以傳播瘧疾。”7月4日,在國家衛健委舉行的“時令節氣與健康(小暑)”新聞發布會上,天津市疾控中心主任醫師張穎在回答《中國經營報》記者提問時表示,這些傳染病對人類健康危害較大,因此防蚊滅蚊非常重要。
7月7日將迎來小暑節氣,隨著氣溫升高,蚊子活動將更加頻繁。蚊子叮咬不僅會造成皮膚疼痛、瘙癢等不適,還存在疾病傳播風險。
張穎表示,公眾應了解蚊子習性,科學防蚊。她指出,蚊子在產卵到成蚊階段離不開水,但不同蚊種喜好不同的水體。例如,庫蚊喜歡在污水中產卵,伊蚊喜歡在瓶瓶罐罐的積水中產卵,而按蚊則更喜歡水坑、水塘等場所。
蚊子的繁殖周期較短,從產卵到成蚊最快僅需7天。成蚊主要在孳生地附近活動,但若飛上飛機、輪船、車輛等交通工具,就可隨人類活動遠距離傳播。大多數蚊種夜間叮咬人類,而伊蚊白天也會叮咬。
“因此,防蚊工作不應只停留在晚上,而應全天候進行。”張穎強調,蚊子對體溫、二氧化碳、汗味敏感,尤其偏愛體溫高、呼吸快、出汗多、體味重的人。此外,蚊子還喜歡叮咬穿深色衣服的人,因為深色衣服更易吸收熱量。
關于“A型血更易招蚊子”的說法,張穎明確表示這是一個誤區,“血型與被蚊子叮咬沒有關系”。不過,“小孩子容易被蚊子叮咬”卻有科學依據,因為兒童新陳代謝較快,體表溫度更高,更容易吸引蚊子。
夏季如何有效防蚊滅蚊?張穎提供了幾條實用建議:一是清除蚊子的產卵場所,閑置容器應加蓋或倒扣存放,家附近的小水坑應及時填平,水培植物的水每7天至少更換一次;二是使用電蚊拍、電蚊香、滅蚊噴霧等工具消滅成蚊,但電蚊拍和滅蚊噴霧不宜同時使用,以免引起火災;三是家中安裝紗窗、紗門和蚊帳防蚊,并針對庫蚊喜好污水的習性,家中下水道建議安裝防臭防蟲地漏;四是外出歸家進門前,建議拍打身體驅散蚊子,出汗后及時洗澡、更換衣物;五是室外工作或旅游時,應選擇穿淺色長袖長褲,并使用含驅蚊酯或避蚊胺成分的驅蚊產品。
(編輯:郝成 審核:吳可仲 校對:顏京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