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這個國家,地方不大,但很富裕。它被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這些大一些的國家包圍著,想發展就得靠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和世界各國好好做生意。
新加坡怎么處理和美國、中國的關系,就成了頭等大事。
最近,一個人的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他叫楊榮文。
這個人不是普通人,他當過新加坡的外交部長,處理國際關系是他的老本行,所以他一開口,分量很重。
在7月1號的一個經濟論壇上,楊榮文就很直接地談到了新加坡的處境。
他說,新加坡能有今天的安全感,很大部分要依靠美國。他們的樟宜海軍基地就停著美國的軍艦,部隊用的也是美式裝備,做生意更是離不開美元。
這種依賴是實實在在的,構成了他們過去幾十年的安全基礎。
所以楊榮文才說,如果現在,就在今天,非要新加坡在這兩個大國之間做出選擇,他們只能選美國。
他又話鋒一轉,說到了經濟賬。
談到做生意和賺錢,那情況就不一樣了。中國連續很多年都是新加坡最大的貿易伙伴,不光是新加坡,對整個東南亞地區來說都是如此。
有一個數據很能說明問題:2023年,中國和東盟的貿易額,是美國的2。5倍。
這背后就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
這些變化平時都能感覺到。比如現在去新加坡,能看到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航班;連接中國和老撾的鐵路,把東南亞的水果源源不斷地運到中國市場;甚至在新加坡的菜市場里,賣榴蓮的攤位都開始用微信支付了。
這些小事都在說明一個大趨勢。
正是基于這些情況,楊榮文才說出了那句引起轟動的話。
“如果非要在中美之間選邊,新加坡現在只能選擇美國。但如果時間放到20年后,再做這個決定,那么很可能會轉向中國。”
為什么是20年這個時間點?
楊榮文解釋說,現在的世界規則越來越亂。特別是特朗普可能重新當選,讓局勢更加難以預料。美國為了限制中國,推出各種措施,今天加關稅,明天改規則,讓做生意的人整天提心吊膽。
這種不確定性,讓很多小國家感到焦慮。
他認為,國際規則的根本,其實就是看誰的實力更強。當美國不再是那個穩定的規則維護者時,別的國家就必須為自己想后路。
新加坡已經開始適應一個新局面:世界上可能不再只有一套規則,而是同時存在美國和中國兩套不同的體系。
楊榮文還提到了一個很關鍵的區別。
在他看來,美國總是擔心自己被別人取代,所以經常對東南亞國家施加壓力,要求它們配合自己。
“而中國對東南亞沒有‘接管’的意圖,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來‘做生意’的。”
新加坡人是非常務實的,他們不會被空洞的口號影響,而是看誰能帶來最實際的好處。
現在新加坡很多年輕人主動去報中文培訓班,企業家們則密切關注著中老鐵路的貨運時刻表。
這并不是說要“倒向”誰,而是順應大勢而為。
楊榮文預測,只要中國能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經濟持續增長,那未來它一定會成為這個區域里吸引力最強的那個中心。
到時候,新加坡的選擇就不是一個情感問題,而是一個基于現實利益的必然結果。
他打了一個比方,說中美博弈,就像“父母吵架,孩子最難受”。新加坡就是那個夾在中間的孩子,雖然很早就學會了怎么在夾縫里生存,但也無法永遠回避最終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