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綿延,駿馬奔騰,漢、維吾爾、哈薩克、塔吉克等多個民族的健兒們匯聚在一起,揚鞭前行,遠處停放著一輛輛小汽車,還有無人機在上空盤旋攝影……
桃花灼灼,白雪皚皚,藏族同胞們翩翩起舞,近處觀賞的人群舉起手機,有人在用自拍桿留影,遠方基站高塔聳立,列車在雪山腳下飛馳……
▲《盛世新疆》 集體創(chuàng)作 中國畫
走進中國美術館圓廳,由全國政協(xié)書畫室、中國美術館組織畫家新近創(chuàng)作的《盛世新疆》《大美西藏》兩幅丈六匹中國畫巨幅作品令人為之觸動和感嘆。畫作體量恢宏,濃郁的民族風情承載著時代的華彩,綻放著藝術的華章。
▲扎西多吉 《幸福家園》 中國畫
為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70周年、西藏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和美邊疆 民族同歌——新疆西藏美術作品展”自6月22日起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匯聚了300余件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生動展現(xiàn)了新疆和西藏的壯美風光、多彩文化以及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的精神風貌,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命題下,構建起跨越時空的視覺史詩。
丹青禮贊大美新疆
新疆,這片廣袤而壯美的土地,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熱土。展覽“錦繡新疆”“和美新疆”板塊,既有對新疆雄奇風光的生動刻畫,更有對新疆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奮進、共建美好家園的深情禮贊。
▲趙望云 《高跂天山》 國畫
新疆是個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風光。趙望云的國畫《高跂天山》,以天山為主景,展現(xiàn)了新疆獨特的自然奇觀。畫家采用大寫意技法勾勒出巍峨的山巒和峻拔的樹林,云霧繚繞中的天山神奇而又莊嚴。畫面中,牧民或騎馬或趕牛行進于雪線上,一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
吳作人的國畫《戈壁灘》,以蒼勁的筆觸勾勒出新疆戈壁的廣闊與雄渾。畫面中,茫茫戈壁一望無際,駝隊以“之”字形路線前行,駝鈴聲仿佛在寂靜的戈壁上回響。荒涼的環(huán)境與堅韌前行的駝隊形成鮮明對比,象征著中華民族團結奮進、不屈不撓的精神。
▲黃胄 《上學途中》 中國畫
新疆的發(fā)展進步也被畫家們以藝術的方式記錄下來。艾中信創(chuàng)作的油畫《通往烏魯木齊》,描繪了蘭新鐵路建設的場面。畫面中,藍天白云,雪山巍峨,草原遼闊,列車呼嘯前行,工地上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傳遞出邊疆發(fā)展的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黃胄1962年創(chuàng)作的國畫《上學途中》,以靈動的筆墨描繪了三位新疆少年騎著駿馬奔馳在上學路上的場景。畫家用筆恣意、奔放,人物傳神,展現(xiàn)出邊疆少年的朝氣蓬勃。
▲艾中信 《通往烏魯木齊》 油畫
藝術見證時代變革。展覽中的“和美新疆——中國油畫寫生作品”板塊引人駐足。此板塊是“和美新疆——中國油畫名家采風創(chuàng)作活動”的階段性成果。自2021年起,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的支持下,來自不同省區(qū)市的近60名知名油畫家,深入天山南北,以筆抒情、以彩為韻,將新疆的壯美山河、多彩民俗、火熱現(xiàn)實凝于畫布上,立體刻畫了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時代風貌。
▲范迪安 《風城油田》 布面油畫
范迪安創(chuàng)作的油畫《風城油田》,是他在克拉瑪依風城油田作業(yè)區(qū)的現(xiàn)場寫生之作。畫面以廣袤的戈壁荒漠為背景,刻畫紅色抽油機錯落排列的工業(yè)景觀,通過粗獷豪邁的構圖與熱烈的紅色基調(diào),將機械群轉(zhuǎn)化為富有韻律的視覺符號。畫家以細膩的筆觸捕捉鋼鐵結構的力與美,賦予管道、儲罐等冰冷設施以生命力,同時借助光影變化呈現(xiàn)戈壁晨輝中油田的蓬勃生機,傳遞工業(yè)生產(chǎn)的繁榮景象。
艾孜買提·阿布都克里木創(chuàng)作的油畫《大地·動車穿越戈壁胡楊》,描繪了動車在金色胡楊林間穿梭的場景,代表“中國速度”的動車與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戈壁胡楊融合在一起,使觀者感受到生態(tài)保護與現(xiàn)代化發(fā)展在西部大地的和諧共振。這件作品不僅描繪了通往邊疆的壯闊之路,更展現(xiàn)了各族人民共同走向現(xiàn)代化的歷史征程。
這些作品用生動的筆觸和色彩,將新時代新疆在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巨大變化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能夠讓更多人了解新疆、熱愛新疆,感受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與溫暖。
水墨繪就吉祥西藏
此次展覽上,亮相“吉祥西藏”“和美西藏”板塊的150余件西藏題材美術作品極為亮眼,涵蓋了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精品力作。創(chuàng)作者們既堅守傳統(tǒng)藝術的審美內(nèi)核,又融入現(xiàn)代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呈現(xiàn)了西藏的壯美自然風光、深厚歷史文化、傳統(tǒng)民俗風情,以及西藏在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巨大進步,展現(xiàn)出新時代西藏充滿活力與希望的嶄新面貌。
▲韓書力 《毛主席派人來》 中國畫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韓書力的國畫《毛主席派人來》描繪了解放軍進入拉薩,在布達拉宮前受到僧俗群眾熱烈歡迎的場景。此畫既承襲了中國傳統(tǒng)國畫技法,又融入西藏地方文化元素,如雪山、經(jīng)幡、法號、帳篷、哈達等。構圖莊嚴而不失親切感,群像布局有主次、有節(jié)奏,人物刻畫細膩、傳神。整幅作品充滿生命力,體現(xiàn)西藏人民對領袖的敬愛與對新生活的向往與贊美。
▲董希文 《千年土地翻了身》 油畫
西藏和平解放后,進行了民主改革,百萬農(nóng)奴翻身解放,成了新社會的主人。董希文的油畫《千年土地翻了身》以藝術手法,記錄了西藏農(nóng)奴解放這一偉大的歷史變革。畫面中,與雪山交相輝映的凍土被牦牛犁開,露出熟褐色的濕土,象征著舊制度被打破;藏族婦女紅色的藏袍、側仰的身姿和笑臉,展現(xiàn)出藏族同胞獲得新生后的喜悅與自豪。
徐匡與阿鴿的版畫《主人》則以雕塑般的視覺張力定格西藏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歷史瞬間。畫面中,藏族漢子手持鐵鎬昂然挺立,鎬柄的垂直線條如擎天之柱,與占畫面三分之二的黑色藏袍共同構成穩(wěn)定的三角形構圖,彰顯新西藏的堅實根基。畫面中的鎬頭不僅是生產(chǎn)工具,更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隱喻。
西藏民主改革后,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得到極大的發(fā)展,農(nóng)牧民的生活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李煥民的版畫《初踏黃金路》以金色基調(diào)描繪翻身農(nóng)奴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勞作,迎來青稞豐收的喜悅情景。馬蹄踏出蜿蜒金線,構成“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的經(jīng)典意象,生動地體現(xiàn)出西藏人民在新社會的幸福生活,以及他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 潘世勛 《我們走在大路上》 油畫
潘世勛的油畫《我們走在大路上》借用歌曲的名字,描繪了青年筑路工人收工途中的群像。畫面聚焦于幾位藏族青年女工,她們身姿矯健、步伐堅定,臉上洋溢著自信與喜悅。強烈的明暗對比和樸素沉穩(wěn)的色調(diào),突出青藏高原的燦爛陽光;人物服飾的紅色點綴與壓路機形成呼應,烘托熱烈氛圍,生動展現(xiàn)了西藏民主改革后第一代工人群體蓬勃的精神面貌。
▲ 葉淺予 《敬獻哈達》 國畫
藝術作品成為情感紐帶。哈達是藏族人民表示敬意和祝福的傳統(tǒng)禮物。葉淺予的國畫《敬獻哈達》捕捉到了敬獻哈達的經(jīng)典瞬間。畫面中,哈達的純白弧線如橋梁一般,連接著藏漢人民。這一作品通過對日常生活場景的描繪,展現(xiàn)了藏漢民族之間深厚的情誼,體現(xiàn)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關系。
▲吳為山 《孔繁森》 雕塑
援藏工作是黨和國家為推動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zhì)量發(fā)展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舉措。吳為山的雕塑《孔繁森》以人物的穿著和表情間接刻畫出西藏阿里高寒缺氧、風雪肆虐的艱苦環(huán)境,以寫意手法雕鑿了這位援藏干部深入基層走訪民眾的形象。孔繁森頭戴氈帽,身著皮夾克,外披棉大衣,腳踏厚靴子,身體微微前傾,面容清癯卻目光堅毅,這不僅是個人形象的刻畫,更是“老西藏精神”的具象化。這件作品不僅是對孔繁森個人事跡的藝術呈現(xiàn),更表現(xiàn)了無數(shù)援藏干部為民族團結、邊疆發(fā)展作出的不懈奮斗。
▲ 姚有多《草原春早》 國畫
此外,多件作品以獨特的視角表達高原風情。牦牛是藏族人民生產(chǎn)生活的“好幫手”,更是西藏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活載體”。劉開渠的雕塑《牦牛》以漢白玉為材質(zhì),通過簡潔的塊面與流暢的線條,生動刻畫了牦牛低首蓄力、脊背如山的雄渾姿態(tài)。姚有多的國畫《草原春早》則描繪桃樹下一對藏族母子相互凝視的溫馨時刻。時宜的雕塑《高原之春》,采用西方雕塑解剖學結構與傳統(tǒng)木雕線描技法融合的藝術語言,刻畫了一位年輕母親半褪藏袍、露出強健臂膀,扶持蹣跚學步幼童的溫情瞬間……
讓世界更好地看見和美邊疆
此次展覽由全國政協(xié)書畫室、中國美術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西藏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西藏自治區(qū)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共同主辦,展覽規(guī)格高,展品珍貴而豐富。展覽中,觀眾既能看到黃胄、吳作人、葉淺予、吳冠中、詹建俊、靳尚誼等一個個當代中國美術史上亮眼的名字,也能認識許多當代各族創(chuàng)作者。他們扎根人民生活,緊扣時代主題,以精湛的技藝和巧妙的構思,共同創(chuàng)作出精品力作。
▲靳尚誼 《塔吉克新娘》 油畫
邊疆之和,“和”在各族人民親如一家、和諧和睦和順;邊疆之美,“美”在多元一體、美美與共。展覽中,西藏題材與新疆題材作品相交相融,恰如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水乳交融。董希文的《千年土地翻了身》,讓大家看見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透過艾中信的《通往烏魯木齊》,觀眾仿佛能夠聽見新疆人民期待美好未來的歡歌;韓書力《毛主席派人來》中藏族僧俗群眾歡迎解放軍的歡笑聲,與依明江·瓦依提《送婚禮》中維吾爾族婚禮的歡歌,共同譜寫著“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溫暖和聲……
“藝術在這里不僅是美的呈現(xiàn),更是情感的紐帶,它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新中國成立至今新疆、西藏的故事,展現(xiàn)了各族兒女守望相助的動人畫卷。”正如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范迪安所說,希望展覽讓世界更好地看見中國和美邊疆、看見真正的中國。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湖南師范大學國家民委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本文圖片由中國美術館、新疆畫院、西藏美術館提供)
監(jiān)制 |肖靜芳
統(tǒng)籌 |安寧寧
編輯 |周芳 吳艷
制作 |石建杭
來源 |中國民族報
覺得有用,點亮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