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次抓捕行動,會不會成為“倒俄”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6月27日,俄聯邦安全局在葉卡捷琳堡搗毀一個犯罪團伙,行動中當場有50人被拘押,目前已經有8人經法院批準正式逮捕,而且這幫人還被指控在2001年、2010年、2011年參與策劃和實施多起有償殺人事件。
本來這就是一次再普通不過的抓捕行動,卻因事件的三個“特征”成為了俄阿關系急轉直下的導火索。
首先,抓捕罪犯的是俄聯邦安全局,不是普通的警察局。俄安全局的前身是契卡和克格勃,這個部門是專攻國家安全的,職能一般是反間諜、反恐,或打擊危害國家的重大安全犯罪活動。
其次,被抓的這些人雖都是俄羅斯公民,卻是阿塞拜疆裔。俄羅斯境內的阿塞拜疆人真不少,幾百萬是有的,這其中的原因是兩個國家前身的存在,沙俄帝國和蘇聯。
最后,俄安全局在任務執行的過程中出了岔子,導致兩名被抓的阿塞拜疆裔,一個當場心臟衰竭去世,另外一個被送去醫院不治身亡。
事發后,俄方把整個抓捕行動簡單地通報了一下,對死了兩名涉案人員,根本沒放在心上,畢竟這是自家內政。可俄羅斯做夢也沒想到,這事直接惹惱了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指責俄安全局“暴力執法”,總統阿利耶夫親自下令,要以“民族英雄”規格迎回兩名死者遺體,還要國家電視臺全程直播。阿媒也來湊熱鬧,怒斥俄方實施“種族暴行”,與此同時,阿塞拜疆文化部馬上叫停境內所有俄文化項目。阿方表示,我們的代表團不去莫斯科,你們的代表團也別來巴庫。
說完這話,巴庫安全部隊直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當地辦公室,拘捕了分社負責人和主編。為了以牙還牙,巴庫安全部隊用“羞辱”罪犯的方式進行抓捕。同時給出的抓捕理由是,這倆人是“FSB特工”,在巴庫通過媒體掩護非法資金流動,并從事間諜活動。此外,阿方不僅封鎖了辦公室,還禁止俄駐巴庫大使探監。
巴庫一系列行動,都把莫斯科給整蒙圈了。我們正常執法怎么就惹著你了?
俄外交部趕緊把阿塞拜疆駐俄大使穆斯塔法耶夫叫來,一方面對俄方的執法行動進行了再次闡述,另一方面對阿塞拜疆對俄羅斯媒體記者的不友好做法表達了不滿。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方希望此前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被拘留的俄羅斯記者盡快獲釋。
看到這,有些朋友心里是不是有一種隱隱的感覺,怎么感覺,阿塞拜疆的報復行動像事先準備好的一樣,這行動是一點也不拖泥帶水。其實有這種感覺不奇怪,因為阿塞拜疆對俄羅斯的不滿,不是一天兩天的了,而這件事的矛頭還要從2024年12月25日說起。
當時一架從巴庫飛往格羅茲尼的阿塞拜疆客機,在哈薩克斯坦阿克套附近墜毀,38人喪生。黑匣子顯示,墜毀原因是俄軍的“鎧甲-S1”導彈誤擊飛機。至于為何誤擊,我們當時也分析過,很有可能是北約搞的鬼,比如電子欺騙誘導俄導彈攻擊了客機。但不管如何,鐵證如山,俄羅斯躲是躲不掉的,于是在阿方的施壓下,普京打電話親自道歉。但道歉就完了嗎?
俄方以為這事差不多就完了,畢竟前線還在交火。阿方則表示道歉完了,不是應該討論下賠償事宜和追究肇事者責任嗎?結果俄羅斯那邊含糊其辭,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到了今年5月份俄羅斯勝利閱兵,據說是阿利耶夫想趁機和普京談善后事宜,然而他并不在邀請名單里。當然,此事也有可能是俄方邀請了,但是阿利耶夫因為客機一事不想去。
去年誤擊事件發生后,阿方也曾給“老大哥”打造過臺階,總統阿利耶夫表示,俄方此舉是“非故意”的。本來阿方想的是討好一下老大哥,趕緊把這事給了了,奈何老大哥以為對方在示弱,然后開始三緘其口。于是,雙方扯皮一直扯到今年2月份,眼見俄方仍舊無動于衷,阿方直接關閉了巴庫的“俄羅斯之家”文化中心。
前面我們說了,由于歷史因素,兩國關系緊密。阿塞拜疆這么做,是要擺出“去俄羅斯化”的姿態。俄羅斯見此情形,立馬不干了。一個烏克蘭就夠了,又來一個阿塞拜疆。俄羅斯議員呼吁俄政府重點“照顧”下俄羅斯境內的阿塞拜疆僑民。阿塞拜疆議員則回懟表示,你們就是進化不完全的“原始人”。雙方互懟到最后就是俄羅斯勝利大閱兵少了阿塞拜疆。
說實話,阿塞拜疆這幾年跟俄羅斯的關系還算不錯,一方面是因為在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的沖突中,俄羅斯并沒有去幫后者,這也是亞美尼亞向美西方靠攏的一個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因為阿塞拜疆的背后是土耳其。俄烏沖突,土耳其是俄羅斯眼中與美西方溝通的一個重要渠道。因此,俄方給阿方的面子,有一大半是給了土耳其。
不過,阿塞拜疆之所以能與亞美尼亞在納卡沖突中屢占上風,不僅僅是土耳其的支持和俄羅斯的袖手旁觀,還因為阿塞拜疆有以色列的武器和情報共享優勢。據英國媒體表示,阿塞拜疆是以色列在穆斯林世界最大的武器客戶,作為交換,阿塞拜疆則給以色列提供40%的石油。問題是,阿塞拜疆不僅給以色列提供石油,還把石油運到烏克蘭進行提煉。
6月29日,俄軍對烏克蘭發動俄烏沖突以來最大規??找u,477架無人機、60枚導彈,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導彈,俄軍此次襲擊,針對的就是烏克蘭的軍工廠和能源設施。在這次襲擊中,此前一直修修補補的克列緬丘格煉油廠被徹底摧毀。
克列緬丘格煉油廠雖然只能滿足烏克蘭約30%的燃油需求,但是烏克蘭東部戰場上的烏軍,幾乎100%依靠來自該煉油廠的燃油,俄方在炸完后也證明了這一點。問題是在開戰之前,此廠年加工300萬噸原油,但其中的130萬噸來自阿塞拜疆,阿國家石油公司還是股東。俄軍炸廠,不僅掐斷了烏軍的命脈,也讓阿塞拜疆大出血。所以,阿塞拜疆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而且,你能說俄方不知道阿烏之間的能源貿易嗎?
就在7月1日,澤連斯基與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通話。雙方討論了雙邊關系,包括能源和人文領域的合作,并商定召開政府間經濟合作委員會聯席會議。除了這些,澤連斯基尤其是對“俄羅斯侮辱阿塞拜疆公民的情況下,表達對阿塞拜疆的明確支持”,并對“在俄領土上被殺害的薩法羅夫兄弟”表示哀悼。
俄羅斯炸烏能源設施有敲打阿塞拜疆之意,但問題是俄羅斯已不是當年的自己。三年對外戰爭,已經讓昔日的小弟們看透了昔日大哥的真實面目。而蘇聯以前的加盟國,包括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傳統意義上的獨聯體“盟友”,之所以敢跟俄羅斯叫板,不是因為大國沙文主義,而是支撐大國沙文主義的實力沒了,這個道理放在美西方身上同樣適用。
就拿波蘭來講,俄烏戰爭伊始,美國慫恿波蘭把米格-29戰機交給烏克蘭,哪怕是美國用F-16來換,波蘭都直接拒絕,因為波蘭當時惹不起俄羅斯。最后在美國的施壓下,波蘭“免費”把戰機飛到美國在德國的空軍基地,再由美國轉交烏克蘭。可三年后呢?波蘭不僅派兵入烏作戰,還敢陳兵邊境威脅白俄羅斯,甚至揚言讓北約在波蘭部署核武器。波蘭的底氣哪來的?不是美西方給的,是俄羅斯不斷后撤自己的紅線“送”的。
6月27日,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齊齊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渥太華禁雷公約》于1999年正式生效,公約禁止使用、儲存、生產和轉讓殺傷人員地雷。與此同時,英國同期采購12架可攜核武的F-35A戰機,而愛沙尼亞則準備接收北約核武器戰機。
要知道波海三國距離莫斯科只有700公里不到,北約這是要在俄羅斯的家門口部署核武器,如此一來,不僅是俄羅斯三年戰爭打出來的成果要化為烏有,而且人家還要告訴你,既然你天天鼓吹核威懾,那我就在你的頭頂上也高懸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我不僅要對沖你的核威懾,還要讓你嘗嘗夜不能寐的滋味。
英國國防大臣希利7月2日在回應英國議會成員的質詢時表示,英國準備好與俄羅斯開戰,并準備好在2025年作為北約成員國參戰。希利表示:“在愛沙尼亞,我們已經部署了大約1000名士兵,并與愛沙尼亞軍隊制定了威懾、防御和演習的綜合計劃?!?/p>
現在,好多人看到新聞說俄軍往烏克蘭那邊扔導彈和無人機就覺得是俄方占據主動,但從戰略的角度上來講,俄羅斯已是處處被動,這就是俄羅斯為何要史無前例地放風普京要在北京待四天的直接原因。
俄烏戰爭初期,烏克蘭只敢龜縮防御,美西方僅給短程武器??扇旰?,烏軍攻進俄領土,炸核電站、軍工廠、煉油廠、戰略核基地,北約從短程武器到遠程導彈,再到核彈部署,北約就跟卒子過河一樣步步進逼。彼時俄羅斯不戰略佯攻波蘭,戰術主攻立陶宛,此時人家要對你下手,俄羅斯該怎么應對這赤裸裸的挑釁?
波羅的海要變成“北約的海”,接下來,俄羅斯連芬蘭灣都出不了,而芬蘭加入北約不就是妥協的結果嗎?倘若俄羅斯一開始對違反紅線就堅決打擊,歐洲還敢如此叫囂嗎?斗爭不徹底,換來的只有屈辱。倘若俄羅斯放下對中國的戒心,和中國聯手穩定大后方,那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阿塞拜疆還會有這些“小動作”嗎?機會像雨點般打來,但都被俄羅斯一一躲過了。
有朋友說,就怕接下來的訪華仍舊把握不住機會,那可真是阿彌陀佛。
對我們來說,如果俄羅斯全面倒向自己,反而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因為,那樣一來,我們就要全面調整戰略去直面美西方?,F在,你們三個玩螳螂撲蟬,我黃雀先吃會瓜再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