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在經濟上是傳奇,但在機場建設上,是笑話。
作為全國GDP排名第六的城市,力壓成都、杭州、武漢、南京等一眾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甚至干過了直轄市天津,是絕對的第一大地級市。
從經濟指標來看,建兩個機場都不為過,那為啥到現在也沒有機場的影子,還得蹭其他城市的機場呢?
蘇州在上世紀80年代,曾計劃在工業園區建機場,但因資金和土地問題擱置。
90年代蘇州找到了解決辦法,在1994年至2002年期間,曾短暫使用光福機場開放民用航班,但后來完全軍用,停止了民用功能,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光福機場最初就是作為軍用機場建設的,出于軍方訓練和戰備保障的戰略需求,又恢復到完全軍用;
二是光福機場的民用航班,僅開通了北京和佛山兩條航線,每周一班,8年8個月僅運送旅客5萬余人次,客流量遠不足以支撐運營成本,財政壓力大。
在光福機場停運之后,蘇州的發展逐漸騰飛,在2024年GDP已經達到2.67萬億,常住人口達到1280萬,是完全有實力運營一個國際機場的。
但現實是骨感的,之所以沒能實現興建機場的愿景,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周邊機場密集,空域資源緊張。
長三角地區機場密度高,上海虹橋、上海浦東、無錫碩放、常州奔牛、南通興東等機場環繞蘇州,形成了“環蘇州機場群”的局面。
蘇州增加新機場涉及到空域協調問題,蘇州靠近我國最大的航空樞紐之一的上海,空域協調難度大。
二是城市自身對機場需求不迫切,有替代方案。
蘇州距離上海虹橋機場僅約100公里,高鐵30分鐘可達,許多蘇州旅客選擇從上海乘機,行程距離和時間成本也在接受范圍內。
加之蘇南碩放機場雖位于無錫,但距離蘇州僅20多公里,且蘇州城投集團持股29%,部分承擔了蘇州的航空需求。
而且蘇州已設立多個城市航站樓(如高新區、昆山航站樓),提供值機、行李托運等服務,并接入上海、無錫機場。
這些因素都減少了蘇州自建機場的緊迫性。
三是民航局傾向于優化資源,而不是新建機場。
國家發改委和民航局在長三角機場布局上更傾向于優化現有資源,而非新增機場。
蘇州地勢平坦,風力較大,天氣變化頻繁,也增加了機場建設和運營的難度(但這個絕對是次次要原因)。
導致蘇州多次申請,未獲民航局批準。
四是蘇州高鐵網絡發達,航空需求有所降低。
2025年7月1日調圖后,蘇州鐵路站開行辦客列車達470.5對,位列全國第三(僅次于上海、廣州)。
蘇州已建成滬寧沿江高鐵、滬蘇湖高鐵等干線,形成“豐”字形國鐵網主骨架。與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高鐵連通性強,高鐵已成為主要出行方式,降低了航空需求。
盡管蘇州沒有自己的機場,但退而求其次,現正在推動無人機、短途通航等業務,通用機場或成為未來航空經濟的突破口。
但是,蘇州梅友國際機場的梗,讓多少蘇州本地人罵街。您覺得蘇州什么時候才能有自己的機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