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豫南會戰結束不到一個月之際,中國第九戰區再次抓住戰機,試圖將孤軍深入的日軍主力一舉殲滅,這就是著名的上高會戰,日方則稱為“錦江作戰”。
抗戰進入1941年,日本軍部將華中視為戰略重點區域,試圖通過重點進攻摧毀中國軍隊的戰役集團。
然而自1939年占領南昌之后日軍一直沒能有更大突破,日軍以第三十三、第三十四師團守備南昌和南潯鐵路附近,與國軍第十九集團軍羅卓英部對峙。
1941年3月,豫南會戰剛剛結束。日軍第十一軍認為第九戰區主力因作戰而疲憊,遂急謀突襲上高,意圖聚殲主力、瓦解戰區體系。
而上高位于江西腹地,為贛江西岸的交通要地,控制上高可威脅長沙、衡陽和贛南。
日軍計劃以第三十四師團為突擊力量,獨立混成第二十旅團為輔,從高安一線強攻上高,再殲滅中國主力;隨后由第三十三師團負責策應,完成所謂“短促決戰”。
然而日軍未曾料到,中國軍隊也已制定了周密的反擊計劃。
02
日方作戰構想十分明確——以南昌為兵站基地,三路合擊上高地區,圍殲以第七十四軍為核心的中國主力部隊,進而打開向湖南推進的通道。
為此,日本幾乎傾盡南昌守軍主力:
- 第三十三師團由師團長櫻井省三中將指揮,雖缺編制內的步兵第二聯隊,但補入獨立工兵第三聯隊一部,兵力約1.5萬人;
- 第三十四師團由大賀茂中將指揮,雖缺第二一八聯隊,但加強了獨立山炮第二聯隊和第五十一山炮大隊,兵力達2萬人,是日軍絕對主力;
- 獨立混成第二十旅團則由池田直三少將指揮,轄獨立步兵第一〇二、第一〇五大隊,配有獨立工兵第二聯隊,總兵力約8000人。
除留下少量守軍維持南昌治安外,日本第十一軍幾乎傾巢出動,顯示出“快速殲滅、重點突破”的強烈意圖。
為了適應山區和河谷作戰,日軍特別組織了大量馱馬改裝炮隊,同時在南昌地區征用大批中國勞工和民夫協助筑路與運輸
日本陸軍省作戰部長田中新一甚至批評大賀茂“幾近瘋狂”,因他征用民夫之舉極易泄密。
而事實也正如田中所料,日軍調動跡象迅速被中國方面察覺。
根據多方消息,薛岳判斷日軍主力已傾巢南進,極有可能以南昌為基地,向贛西發起一次類似1939年的突擊性會戰。
于是薛岳聯合參謀長羅卓英制定了應敵作戰計劃,作戰部署明確:
由第七十軍(李覺)、第十九集團軍、第七十四軍(王耀武)為主力,輔以第三十集團軍與地方部隊,重點在上高、龍團圩、錦江南北一線構建梯次防御,將敵軍引入預設“絞殺圈”。
為適應防守,中國軍隊也加強了陣地建設,尤其是以第七十四軍為核心的“攻擊軍”編制,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這場戰役也將成為74軍成名之戰。
此時,中方情報工作亦表現出高效。
羅卓英不斷向重慶方面匯報日軍動向,在戰區司令部設立“敵情分析小組”。
并且根據日軍補給、勞工調動、通訊電報等細節精準判斷敵軍可能的進攻方向和節奏,為整體防御贏得寶貴先機。
03
1941年3月15日拂曉,日軍按原定計劃發起總攻:
- 北路為第三十三師團,從安義出發,攻擊奉新、五橋河,目標是切斷中國第七十軍退路;
- 南路為獨立混成第二十旅團,由牛行渡河后沿錦江西南推進,圖取泉港、石頭街,牽制第七十四軍右翼;
- 中路為第三十四師團,由萬壽宮西進,直撲上高與龍團圩,是主攻部隊。
日軍初期攻勢確實兇猛,奉新、安義、清江等外圍據點陷落,第七十軍及預備第九師傷亡慘重。
特別是在奉新一帶,中國守軍面對日軍密集火力一度被壓制,奉新城在激戰一天后失守,成為此次會戰最早丟掉的要地。
但戰局很快發生變化。南路的獨立混成第二十旅團因兵力單薄、地形不利,在錦江渡河時遭遇第一〇七師頑強阻擊。
日軍連續被打退兩次,直到十六日凌晨才在重炮掩護下成功登陸。
而此時中國守軍已完成部署,第五十一師主力趕到,與第一〇七師聯手將旅團部隊阻擊于紅石嶺、石頭街一帶,使其遲遲無法前進。
最為關鍵的,是中路第三十四師團的進攻被第一〇七師英勇阻擊,嚴重耽誤了預定行軍節奏。
尤其在高安以東的趙家山、蓮花山一線,中國守軍布下三道防線,戰斗持續整整兩天,雙方反復爭奪、陣地屢次易手。
雖然最終日軍突破前沿,推進至上高外圍,但其傷亡已然不輕,且未能在預定時間內與北、南兩路形成合圍。
南路雖然遭遇了挫折但是最終還是勉強度過了錦江,最關鍵的是北路第三十三師團師團長櫻井省三竟然不見了。
第三十三師團原計劃從南昌出發后,向西攻擊奉新、五橋河一線,試圖驅趕第七十軍南撤。
但中國軍隊的戰術遠比日軍預期更靈活:第七十軍兩大主力師,在與日軍一陣纏斗后,竟沒有向南與第七十四軍會合,反而轉向贛西北方向,深入上富山區。
日軍師團長櫻井省三
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櫻井省三有些苦惱,是是依照作戰計劃南下與第三十四師團合圍上高,還是轉向深山去追第七十軍。
原本計劃已經定了按理來說就應該執行直接南下合圍上高,結果誰都沒想到櫻井省三不顧山地不利機械化作戰也要執意追擊第七十軍,徹底偏離了預定的合圍路線。
這種不負責任的決策最終使得中路日軍第三十四師團頓時孤軍深入、陷入險境。
而此時的第三十四師團師團長大賀茂顯然并未意識到自己已成“孤軍”,依然持續猛攻上高,以期達成原定作戰目標。
上高方向戰況更加慘烈。大賀茂連續集中重炮、戰機,試圖在白茅山與下陂橋打開缺口,第五十七、第五十八師陣地被轟炸上千次,陣地三次易手。
日軍甚至派出便衣隊破壞后方通訊線,被中國軍隊嚴密清剿。廖齡奇、余程萬指揮兩師日夜鏖戰,白刃戰、肉搏戰接連發生。
雖然日軍進攻仍然猛烈,但是中國第九戰區指揮部很快發現日軍兵力部署上的巨大漏洞,準備合圍日軍。
日軍師團中大茂賀
04
3月19日,薛岳與羅卓英達成決策,命令各部即刻向孤軍深入的日軍發起合圍攻擊:
- 第四十九軍第一〇五師王鐵漢部自贛江東岸渡江西進,與第二十六師王克俊部和第五十一師李天霞部會師,在錦江南岸對獨立混成第二十旅團發起圍攻;
- 第七十軍第十九師與預備第九師自北面向村前街、高安方向推進,壓迫日軍后方;
- 第七十四軍第五十七、第八師則在正面牢牢守住上高陣地,頂住日軍主攻,靜待東西兩翼部隊形成合圍。
20日,日軍第三十四師團指揮部已推進至距離上高城東北僅10公里的畢家,大賀茂命令集結重炮三十余門,配合三十架以上戰機,對上高城發起總攻。
當日泗水西岸,日軍突擊隊強行渡河,第七十四軍第五十八師奮勇阻擊。雙方于泗水兩岸反復拉鋸,戰至天黑仍未分勝負。
一部日軍成功突破第五十八師172團防線,廖齡奇緊急調動預備隊實施反沖擊,雖成功遏制敵軍前進,但整個防線已拉得極薄。
21日午夜,第五十八師轉移陣地至白茅山、梓樹下、荷舍一帶,與第五十七師的陣地銜接,構成完整防線。
次日,日軍發動猛烈攻擊,但中國軍隊死守陣地,盡管陣地一再震蕩,第三十四師團仍未得寸進。
這一堅守不僅穩住了正面戰局,更贏得了東西兩側中國援軍包圍推進的時間。
與此同時,日軍獨立混成第二十旅團在南線試圖突圍,也遭遇中國軍隊第五十一師的迎頭痛擊。
3月20日清晨,第五十一師剛出石頭街,便遭遇日軍從錦江西岸突襲,雙方在石頭街西南高地爆發激戰。
王耀武迅速調動軍直屬補充團支援,士兵冒著毒氣彈、燃燒彈奮勇死戰,成功穩住陣地。
日軍集中全部力量試圖突破高地,補充團陣地雖被突破,但在李天霞命令下,第五十一師兩個主力團迅速增援,連夜反攻,收復熊坊、石頭街和雞公嶺,日軍傷亡慘重。
至22日,雙方在南線的傷亡已超過4000人。日軍獨立旅團被壓在錦江與第五十一師之間,背水作戰、進退兩難,事實上已被鉗住。
此時日軍終于發現了問題,三十三師團師團中大賀茂此時已感受到深重壓力。第三十三師團不見蹤影,南面獨立混成第二十旅團也無法合力支援,第三十四師團如同被釘死在戰場上的孤島。
此時日軍的“圍殲”目標未能達成,反被中國軍隊反向“鉗形包圍”。櫻井省三的脫戰與大賀茂的孤軍冒進,使整個“錦江作戰”陷入潰敗的前奏。
而中國軍隊,則憑借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戰斗精神與冷靜精準的指揮,在戰場上逐步掌握了主動。
3月24日,中國軍隊的包圍圈逐步形成。第七十軍李覺部逐步逼近日軍指揮部所在地畢家;王陵基的第三十集團軍兩個師從南側推進。
至此日軍被壓縮在僅十五公里長、五公里寬的狹長區域內。羅卓英興奮致電蔣介石:“敵軍已困頓包圍圈中,酣戰終日,卒保陣地無恙。”
05、缺口打破
不過很遺憾這一次圍攻最終還是沒能競全功。
大賀茂急向南昌求援。第十一軍震驚,急調第三十三師團返援。
櫻井省三接令后,迅速下達反攻命令。他以第二一五聯隊為右翼、第二一四聯隊為左翼,親自率領主力自牛行、奉新沿原路回返。
三十三師團向五橋河、村前街推進,繼而向棠浦、官橋快速進軍,試圖打通與第三十四師團的聯系。
與此同時,第三十四師團也開始向北突圍,試圖與回援部隊匯合。
日軍第三十三師團突擊中國軍隊包圍圈左翼——第七十軍預備第九師張言傳部的陣地。
預九師官兵奮勇阻敵,苦戰堅守,然而南下的第三十三師團很快出現在其背后。
24日傍晚,在腹背受敵之下,預九師被迫撤至土地王廟附近,企圖與第十九師唐伯寅部會合。
不料此時第十九師正遭第三十三師團猛攻,張言傳以副軍長身份果斷下令,指揮兩個師向鳳凰圩、莊坊一帶后撤,導致包圍圈出現缺口。
櫻井省三指揮下的第二一五聯隊,在聯隊長荒木正二率領下,從該缺口突破,與第三十四師團在官橋附近會師。
而南線的獨立混成第二十旅團也接到命令,自高安回撤,并派出獨立步兵第一〇四大隊向西猛攻,占領龍團圩,開辟收容陣地,為大賀茂的部隊撤退保駕護航。
06、再度合圍
26日羅卓英調度各部,向第三十四師團發動第二輪合圍。
第五十七師掃清東港敵軍后,推進至泗溪、良口,形成左翼壓迫;
第五十八師奪回云山、羅坑,自右翼合圍;
新編第十五師在南坑激戰;
第一〇七師推進至離樓村西側高地。盡管第三十三師團增援了一個聯隊,但大賀茂發現,中國軍隊在官橋地區形成了一個更為嚴密的包圍圈,南北半徑不足五公里。
27日凌晨,大賀茂果斷決定從包圍圈最薄弱處突圍——即由第一〇七師與新編第十五師所防守的離樓陣地。
兩師因協同不善,在夜色中陣地交錯,突圍戰中甚至誤傷己方。日軍突然猛攻,使兩師措手不及。
戰至天明,日軍飛機支援到場,轟炸配合步兵沖擊,使中方部隊傷亡慘重,最終被迫撤退。
新編第十五師四十五團團長張雅韻與團副宋文華戰死殉國,部隊失去指揮陷入混亂。
日軍乘勢突破至江家洲,打亂新編第十五師指揮體系,又攻占水口圩,撕開第一〇七師左翼,成功打開一條缺口。
此時王耀武的第七十四軍正按照部署猛烈推進。27日拂曉,第五十七師攻占泗溪,第五十八師收復爐下。
日軍在撤退中屢遭重擊,被迫大量施放毒氣彈。盡管中毒者眾多,第七十四軍仍堅持進攻,下午已攻入大賀茂指揮所舊址畢家,前鋒距其不足兩公里。
此時第一〇七師又以白茅山出現日軍為由再次撤退,導致左翼暴露,第五十八師為避免被側擊被迫暫停進攻。至此,官橋合圍計劃功虧一簣,第三十四師團趁機向東突圍。
盡管沖破重圍第三十四師團的撤退仍如夢魘一般。
28日,中國軍隊全線逼近官橋。第五十八師與日軍后衛激戰,中午第五十一師抵達,猛攻日軍撤退路線,第五十七師合擊,將敵后衛壓入官橋鎮。經過巷戰,當日下午殲敵六百余人。
29日,薛岳電令羅卓英組成兩路追擊部隊:右翼為劉多荃率第二十六、第一〇五、第三師與新編第十五師,經高安、大城向牛行追擊;左翼為李覺率預九師、第十九師與第一〇七師,經五橋河、奉新大道追擊。
30日,中國軍隊在龍團圩、楊公圩一帶三面夾擊殲敵2000余人。
潰逃之際,游擊第二縱隊突然襲入高安,守軍驚慌逃竄,高安被收復,第三十四師團退路被斷
大賀茂請求空軍支援,指揮部隊改向斜橋方向逃亡。中國軍隊隨即調整方向,緊追不舍,沿途逐點收復,直至將第三十四師團逐回其出發地。
07、結語
上高會戰歷時十一天,中國軍隊成功將日軍主力圍殲大半,雖未能全殲日軍,但是其戰略意義遠超戰果本身:
這是抗戰中少有的對日軍成建制部隊實施包圍并造成重大損失的戰役,極大鼓舞了全國軍民士氣。
中國軍隊協同作戰的典范:從羅卓英的統一指揮,到王耀武、李覺、王陵基各部的協同反應,是中國軍隊成熟作戰能力的體現。
第三十四師團作為日軍主力部隊,在裝備、空中支援均占優勢的情況下仍被重創,對日軍心理是一次打擊。
不過這場戰斗其實也暴露出了國軍的很多問題,攻堅能力不強,部隊之間指揮混亂互不支援,同時部隊戰斗力差距太大。
如74軍之類的當然打得夠頑強,但是國軍整體良莠不齊,兩次被突破包圍圈就是因為一部分部隊戰斗力太差,戰斗意志不夠頑強導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