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建國之后殺功臣這件事,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識”。
那些有能力的大臣,在立功之后最先想到的并非領賞,而是想要保全自身,這種情況不正常,但是很常見。
對于皇帝來說,他們也有著不得不殺功臣的理由,歷史上僅有六位皇帝,選擇了不殺功臣……
始皇之威
第一位沒殺功臣的皇帝,就是秦始皇。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有著很多功臣幫助,而功勞最大的人當屬王翦。
王翦自己也知道這件事,因此他一直在貶低自己,希望能讓秦始皇發發善心,不要卸磨殺驢。
六國全滅之后,王翦這位將領的使命也就結束了,他在見到秦始皇的第一時間,就向秦始皇申請“退休”。
秦始皇同意了他的請求,但是秦始皇也有一個要求,王翦退休可以,但不能離開咸陽。
王翦心中大驚,他還以為秦始皇要對自己下手,于是連忙跪下求饒。
不過秦始皇其實并不是想殺他,他只是擔心王翦回老家之后過得不好而已。
秦始皇當著眾人的面向王翦保證,自己絕對不會殺他,王翦這才留了下來。
秦始皇不殺掉王翦,并不是因為他有多么善良,而是因為他根本不需要殺王翦。
皇帝殺功臣的理由無非是擔心功臣造反,但是秦始皇在皇位上坐得足夠穩,像王翦這樣的人根本不可能對他造成什么威脅,他自然不會擔心王翦會搞小動作。
千萬不要小看了秦始皇,這始皇帝的龍椅可不是什么人都敢坐的,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坐的。
光武之能
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也是一個不殺功臣的好皇帝。
劉秀不殺功臣的理由,與秦始皇有些不同,雖然劉秀手下的大將不會造反,但他們因為欽佩劉秀才沒有造反的念頭。
秦始皇是有恃無恐,壓著大臣不敢造反;劉秀是展現自己的實力,眾將都很欽佩他,不想造反。
后人給光武帝劉秀起了個外號叫“天選之子”,因為在劉秀打天下的過程中,就連老天爺都幫著他,而且他總是有著超乎常人的好運氣,幾乎是想啥來啥。
這些好運氣幫助劉秀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災難,不管是多么危險的狀況,劉秀總能全身而退。
正因如此,劉秀身邊的“云臺二十八將”沒有一個敢與劉秀作對的,就算劉秀給他們兵馬,他們也不敢造次。
既然如此,劉秀自然也就沒有殺害這些功臣的必要了,而且劉秀是一位從底層爬上的皇帝,他對于這些兄弟有很深的感情,主觀上他也不想殺害這些人。
太宗之善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也沒有殺過功臣,不過唐太宗的即位有些特殊,因為他并不算是開國皇帝,他甚至不該當上皇帝。
雖然李世民是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人,但是李淵才是唐朝的第一個皇帝。作為開國皇帝,李淵的人氣確實有點低了。
但是這也沒有辦法,誰讓李淵當了皇帝之后不干活呢?
而且李淵還是一個“反面教材”,他作為皇帝,如果不想辦法遏制功臣,就被功臣奪位。
哪怕這個功臣就是他的親兒子,他也應該想辦法控制李世民。
但是李淵的壓制并沒有成功,李世民還是發動了政變。
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后,非常感激那些幫助過自己的功臣,他不但沒有壓制這些功臣,甚至還重重地封賞他們。
如果李世民只是這樣的話,只能說他是平庸之君,但是李世民不光重賞了自己人,還赦免了敵人。那些忠于李建成的官員,李世民也都放了。
對自己人善良,對“敵人”也善良,這就是李世民。
當然,善良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實力,不然很有可能被反噬。
不管怎么說,李世民手下的功臣都安然無恙地活了下來,這件事也被后世之人傳為了一段佳話。
太祖之智
宋太祖趙匡胤,建國之后也沒有殺過功臣,因為他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找到了一種不用殺功臣,就能防止他們造反的好辦法——杯酒釋兵權。
這些功臣再厲害,他們想造反也得有兵馬,如果提前把他們手中的兵馬拿走,那這些人不就沒辦法造反了嗎?
于是,趙匡胤就請這些功臣來喝酒,喝著喝著趙匡胤就哭了起來。
趙匡胤哭著跟這些功臣訴苦,說自己的生活有多么難,自己平時有多么小心,多么敏感,有時候連睡覺都睡不好……
這些大臣見趙匡胤這個樣子,趕緊詢問他是怎么回事。
趙匡胤就說自己一直擔心有人想篡位,還有人想殺了自己。
這些大臣很快就明白了趙匡胤的意思,他其實就是在提醒這些將領大臣,趕緊表現一下,將手里的兵權交出來,不要讓皇帝為難。
這些將領如果交出兵權,就成了待宰的羔羊,沒有了還手的力量。
當然,如果他們不造反的話,趙匡胤也不會對他們下手,他們也不會被宰。
而如果在這時候還選擇保留兵權,不交上去,那么直接就會被認定為造反,肯定會被整得很慘。
因此,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交出兵權的,畢竟“好死不如賴活著”。
由于趙匡胤自己就得國不正,因此他比其他的皇帝會更敏感,稍微有點風吹草動,他心里就不好受。
但是他又不敢惹這些朋友,因為趙匡胤自己手里壓根就沒有多少兵,大部分的兵馬確實在這些將領手里。為了收回這些兵馬,趙匡胤不得不這樣做。
昭烈之仁與成祖之愧
劉備和朱棣其實都不是正經的開國皇帝,尤其是朱棣,直接就“搶國”,沒有開國。但看在他父親的面子上,還是把他放進了這六個皇帝之中。
劉備的仁德之名響徹天下,他開國之后依然在貫徹“仁德”的理念,從各個方面來說,劉備都沒有理由殺害自己手里的功臣。
而且,劉備稱帝的時候,他還有個大任務沒有完成呢!
他的終極目標是要復興大漢,但是他占據益州之后就稱帝了,如果他一稱帝就要殺功臣,那之后的事情怎么辦?
沒有這些大將幫忙,劉備怎么復興漢室,就算要殺功臣,也得等到復興大漢之后啊。
把朱棣放在這里,一方面是因為他篡位之后,真的沒有殺功臣,另一方面是為了提一下他的父親朱元璋。
說到殺功臣這件事,沒人比朱元璋更專業,別的皇帝殺功臣都是挑著殺,朱元璋殺功臣直接就是排著隊殺。
雖然也能理解朱元璋殺功臣的目的和理由,但是他做得太過火了。
秦始皇嬴政、光武帝劉秀、昭烈帝劉備、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明成祖朱棣,這六位皇帝稱帝之后,都沒有對自己手下的功臣下手,或是為了得民心,又或是為了鞏固統治,理由頗多。
但也有皇帝為了鞏固統治而斬殺功臣,形式不一。至于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答案,如今依舊在爭論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