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3日,特朗普一句話,讓全球170多個國家瞬間緊張起來。
他直言:“不談了,直接給170多個國家發函通知關稅稅率,中國除外!” 這霸道發言,一點商量的余地都不給。
要知道,之前白宮還揚言說要和各國一對一談判,結果現在這說變就變,把 “翻臉如翻書” 演繹得淋漓盡致。
為啥特朗普突然來這么一出?其實和關稅暫緩期快到期脫不了干系。
從 4 月 9 日開啟的 90 天對等關稅暫停期,眼瞅著 7 月 9 日截止日就要撞上門來。
信息來源:2025-07-04 17:57·上觀新聞【“大而美”法案過關,特朗普“劍指”關稅:最快4日向各國發函,每天10封!】
可這三個月里,特朗普團隊的談判桌上幾乎沒鬧出啥水花 —— 跟歐盟扯不清汽車關稅豁免,和亞洲國家的農產品談判卡了殼,連加拿大都在數字稅問題上寸步不讓,滿打滿算只簽了幾份無關痛癢的備忘錄。
他們除了和英國、越南簽了協議,還跟中國達成個臨時框架,其他談判基本都卡在那兒了。
時間不等人,特朗普干脆一拍桌子,不費那口舌了,直接下通知。還特別 “自信” 地補了一句:“他們會接受的。”
這話說得,好像其他國家只能乖乖聽話似的。但明眼人都知道,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風險大得很,那些眼巴巴等著和美國達成妥協的國家,估計心都涼了半截。
不過這次,中國卻成了例外。
早在5月,中美就達成了大致的框架協議,而且關于加稅問題,中國是單獨談的,沒被卷入7月9日這個 “大限” 的混戰。
和其他國家等著被通知加稅不同,中國從一開始就沒把希望寄托在特朗普 “大發慈悲”上。
在倫敦、日內瓦,中美展開了好幾輪實打實的談判,談的內容都是具體的、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兒。
就說最近,中國在關鍵領域就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美方取消了對中國EDA軟件、飛機發動機、乙烷出口等方面的限制。
信息來源:2025-07-04 13:32·財經雜志【美國取消對華芯片EDA軟件出口限制,新思、楷登、西門子恢復供貨】
商務部也說了,中美達成的 “倫敦框架” 成果正在一步步落實,雙方在經貿領域已經有了基本的默契 —— 想要合作長久,互利才是王道,光靠強硬只會兩敗俱傷。
再看看其他受到加稅警告的 170 個國家,那處境可就慘多了。
按照美國財長貝森特的說法,大概 100 個國家要被征收 10% 的關稅,剩下 70 國的稅率肯定也低不了。
歐盟得面對20%的關稅,印度26%,日本24%,泰國、萊索托、馬達加斯加這些國家更慘,稅率直接飆到36%、47%,甚至50%。
特朗普還在各種場合強調,他就喜歡簡單粗暴,直接一刀切。
這稅率一加,這些國家的企業可就苦了,成本蹭蹭往上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直線下降。
就拿日本來說,簡直成了特朗普重點“關照”的對象。7月1日,特朗普公開質疑美日協議,還威脅要把關稅從24%提到 “30% 或 35%”,甚至說 “任何我們決定的數字”。
這話一出,日本金融市場當天就 “炸鍋” 了。
7月2日東京股市一開盤,日經225指數就像坐過山車一樣直線下跌,跌幅一度達到1.35%。
日本的汽車產業對國家經濟太重要了,占GDP 近 10%,還解決了約 8% 的勞動力就業問題。
要是美國再加征關稅,日本車企就陷入兩難了,漲價吧,客戶肯定都買不起了;不漲價吧,利潤全被關稅吃掉了,真正到手的沒什么錢了。
特朗普還拿農產品說事,指責日本大米短缺卻不買美國大米,明擺著就是拿這當借口要加稅。
現在日本超市里5公斤大米價格都突破6000日元了,老百姓都喊著吃不起飯了,特朗普還不依不饒。
不過在這場加稅里,也有國家找到了應付的辦法,印度就是典型。
特朗普說印度要是準備好降低貿易壁壘,雙方就能達成 “不同類型的協議”。
印度讓官員們延長訪美行程,在開放數字服務和醫療器械市場上做文章,還承諾降低美國農產品的檢驗門檻。
這幾招都戳到了美國削減貿易逆差鬼點子上,所以美印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一下子就提高了。
為了給歐洲汽車爭取關稅豁免,歐盟貿易執委趕忙去了華盛頓,可德國和法國在這事兒上還沒統一意見。
加拿大也是取消了針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數字服務稅,才重新拿到談判的 “入場券”。
企業界更是用實際行動表達態度,蘋果公司琢磨著把部分生產線移出中國,特斯拉在柏林的工廠因為中國零部件關稅成本太高,不得不削減產能。
全球供應鏈這么一折騰,代價巨大,有估算說可能要讓美國GDP減少1個百分點。
特朗普這么折騰,其實背后藏著不少政治算計。
他把關稅政策和美國選民的情緒緊緊綁在一起,罵日本“被寵壞”,說歐盟“不真誠”,就是為了在選民面前塑造強硬形象,鞏固自己的支持率。
但現實卻很打臉,對華加征關稅后,美國國內物價明顯上漲,進口商品價格漲得最厲害,這可都是美國老百姓在買單,尤其是特朗普最依賴的藍領階層,生活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華爾街甚至還發明了個新詞“TACO交易”,專門形容特朗普先威脅加稅,等市場一亂又被迫妥協的行為模式。
就像六月初,他嚷嚷著要把鋼鋁關稅提到50%,結果美國國債收益率馬上飆升,差點引發金融風險,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在這場全球貿易的大風暴里,中國能成為例外,靠的可不是運氣。
2025年1- 4月,中國對東盟出口增長12.6%,對非洲增長14.4%,RCEP區域貿易網越來越完善,就算美國市場有波動,咱們也能對沖風險。
信息來源:2025-05-09 12:14 來源: 海關總署網站【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2.4%】
而且美國零售商真離不開中國,因為關稅導致庫存見底的時候,中國制造的機電產品在美國進口份額依然高達 67%,要是沒了中國供應鏈,沃爾瑪的貨架估計撐不了一個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