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炎附勢、以鄰為壑。”越南,這次是真跪下了。
2025年7月2日,美國宣布與越南達成新的貿易協議,對越南轉口的第三國商品征收高達40%的特殊關稅。
毫無疑問,這一刀直指中國。
中方對此事進行了明確且正面的回應,清晰地表明了立場和態度。
“轉口貿易”成靶心,越南率先松口
7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宣告,美國與越南正式簽署新型貿易協定。
越南方面將對美出口商品接受20%的標準關稅,而越南將對美國“完全開放市場”,美國企業能以零關稅向越南銷售產品。
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項專門針對“轉口貿易”的條款:所有第三國商品,如被視為繞道越南出口,將被直接征收40%的關稅。
什么是轉口?說白了,就是繞個圈子。
過去幾年,中美摩擦加劇,中國部分出口企業為了避稅壓力,將組裝、包裝環節搬到越南,再通過越南出口至美國。
這種做法,美國早就看在眼里,如今終于“對癥下藥”。
新協議一出,“轉口貿易”這條路徑幾乎被完全封死。
表面上看,越南贏得了與美合作的新高度,實際上,它失去了賴以發展制造出口的“通道價值”。
零關稅背后,是高成本換來的對等?
很多人起初認為越南在這份協議里占了便宜,畢竟美國產品全面零關稅進入越南市場,表面上看越南似乎獲得了實惠。
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簡單。
美國對越南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芯片、天然氣、大豆、機械設備等。這些商品附加值高且議價能力強,越南本土產業短期內難以實現有效替代。
這意味著越南在相關領域不得不依賴美國進口,在貿易往來中易處于被動地位,本土相關產業的發展可能會受到抑制。
反過來,越南出口美國的鞋服、電子產品,大多是低附加值的代工制造。
再加上20%的基礎關稅,越南企業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若再碰上“轉口產品”被貼上中國標簽,40%的稅直接讓工廠“白干”。
越南拿自己作為關稅試驗田,為美國戰略開路,換來的,不過是一紙不對等的承諾。
越南配合美方設立“稽查小組”,數據共享、進廠審查雙軌并行
根據美越貿易協議框架及相關消息,雙方可能在一些中資企業集中區域加強供應鏈溯源合作。
美國 CBP 與越南海關或將聯合開展產地核查,要求企業提供原材料來源、生產工序等明細,若發現‘非實質性生產’(如僅貼標、簡單組裝),相關商品可能被加征 40% 關稅。
目前,越南正升級海關數據系統,與美方探索電子數據互通,但‘聯合核查組’的具體設立時間、權限范圍尚未由官方公布。
對在越中資企業而言,需提前完善合規文件,避免因供應鏈透明度不足面臨關稅風險,這也意味著傳統‘中國轉口越南’的貿易模式正面臨更嚴格的監管挑戰。”
越南總理的“道義說法”,真的是呼吁合作?
最近越南總理范明政出現在天津的達沃斯夏季論壇上。
他在論壇上說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話。
一開始說從人文道德層面,強者有義務承擔起對弱者的責任。
緊接著又說到中國是一個大國,說沒有亞洲的話,中國不會發展到這種程度。
大概意思就是暗示中國的強大離不開亞洲國家的支持,中國不能離開亞洲獨立發展。
但是中國發展又沒偷沒搶也沒靠援助,都是互惠互利的關系。
此前越南就有升級“云南 — 海防鐵路”的需求。
該鐵路為中越跨境鐵路,連接中國云南河口與越南海防,全長約 296 公里,部分路段為米軌,運輸效率較低。
越南既要中國給技術、給項目,又在背后與美國簽署新型貿易協定。
這既是一種策略,也是心理落差。
越南在經濟上急于依賴中國,在戰略上又想靠近美國,左右搖擺,最后只能變成騎墻的犧牲品。
中國不躁動,卻開始步步反制
7月3日,中方商務部發言人針對 “越南與美國聯合溯源稽查” 一事正式回應:“中國政府一貫支持中資企業依法合規開展海外投資,同時也高度關注企業在海外的合法權益。對于任何可能影響中資企業正常經營、損害中國利益的協議或舉措,中方將密切關注并依法采取相應措施。”
未來中國可能有以下三種回應方式:
收緊對越投資審批,特別是在制造業、新能源、基礎設施領域;
限制中方技術、高附加值產業向越輸出,避免對美“間接讓利”;
啟動RCEP框架下的貿易爭端機制,以“歧視性協議”向越方施壓。
中方不急于正面碰撞,而是以靜制動。
但當市場、投資和供應鏈三方面逐步偏離時,越南是否還能獨善其身,就難說了。
短視的跪服,換來的是產業擠壓
表面看,越南在協議中得了低稅率的好處。
不跪可能就是46%的對等關稅,現在跪了就變成20%了。
但從產業結構看,越南高度依賴中國提供的中間品。沒有中國的供應鏈,越南出口能力大打折扣。
協議施行后,美國商品大規模進入越南,對本地制造業將構成實質沖擊。
同時,越南主動打開大門接受美方監管,也意味著國內企業要承擔高昂的合規成本與時間風險。
越南不是不明白后果,只是賭在美國的安全承諾與市場支持上。
這種短期押注,是一種戰略冒險。
尤其在地緣局勢不穩、東南亞經濟分化加劇的背景下,這種“跪服”行為,很可能會帶來更大裂痕。
中國的分寸拿捏,是冷靜也是信號
中方沒有選擇立即對越南“動手”,但整個東南亞區域都看在眼里。
之前我們多次警告“任何國家在跟美國的談判,不得損害中方利益”,越南都沒有聽進去。
大家都知道破窗效應,有了第一個投降的,肯定很快就會有第二個,而且美國與越南簽的這個協議,極有可能會成為美國跟其他各國貿易談判的一個模版,一個不利于我國的“模版”。
所以,越南成了一個信號,也可能成為“第一只雞”。
中國不是在等,是在看有無必要采取“殺雞儆猴”的措施。
一旦評估結果確認越方有損害中國利益的具體行為,后續手段不會遲到。
這是一次全球供應鏈博弈的試驗場。
越南簽下了第一紙“轉口協議”,美國也完成了貿易施壓樣板的搭建。
現在日本、歐盟、印度等國都還在跟美國談著,大家都還沒讓步,越南就先“舉了白旗”。
這個國家真奇怪,特朗普剛發起全球關稅戰的時候越南第一個“跪”,關稅豁免期要到了,越南還是第一個“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