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新法案捅了馬蜂窩 美專家怒罵"給中國送大禮" 能源大戰輸贏早注定
法案通過的第二天,華爾街的投資人把咖啡潑在了當天的《紐約時報》頭版——頭條標題寫著"40萬億國債壓垮美國,中國充電樁正在偷笑"。
這不是什么末日預言,而是兩黨爭斗下出臺的《大美麗法案》正在撕裂美國社會的現實寫照。
特朗普這次真把天捅破了。
國會山剛通過的法案把國債天花板抬到40萬億,直接挖掉了未來十年教育、養老金的錢袋子。
更狠的是把新能源補貼攔腰砍斷,石油公司的減稅優惠倒是保留得整整齊齊。
馬斯克氣得連發12條推文,說自己當年支持的特朗普完全換了個人。
民主黨控制的媒體更來勁,《華盛頓郵報》直接把法案稱作"給中國的世紀聘禮"。
這里藏著個驚天反轉。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弗里曼在專欄里算了一筆賬:中國現在每個季度新增的新能源發電量,抵得上整個加利福尼亞州的年用電需求。
反觀美國,新法案把充電樁補貼砍了30%,光伏稅收優惠直接歸零。
最滑稽的是,政府拿著省下來的錢,轉頭給石油巨頭們每桶油補貼5美元運輸費。
有網友調侃說,這波操作等于用自家的導彈炸自家航母。
但普通美國人根本笑不出來。
加油站雖然掛著2.99美元/加侖的優惠價牌,旁邊五金店的中國制太陽能板價格卻漲了20%。
底特律的汽車工人發現,工廠新接的訂單全是油車生產線重啟的單子,去年剛培訓的電動車裝配技術全打了水漂。
西海岸科技公司更焦慮——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每個月電費賬單漲了45%,老板們看著中國同行用廉價的綠電跑數據,眼睛都快滴出血。
把時間倒回十年前,誰都想不到能源戰場會出現這種倒掛。
當時美國頁巖氣革命風光無兩,中國還在為霧霾治理發愁。
轉折點出現在2017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工那天,北京市政府偷偷給所有公務員配了電動車充電手冊。
這種國家層面的清醒認知,讓中國在新能源賽道提前卡住了身位。
現在全世界每10塊太陽能板里有7塊貼著中文標簽,每3輛電動車就有2輛裝著寧德時代的電池。
這種現實,比任何專家預測都來得刺激。
特朗普的幕僚們其實看得明白。
新法案特意給軍工企業留了600億特別預算,明面上說是更新武器裝備,暗地里在憋電磁炮、激光武器這些吃電大戶。
五角大樓去年就打過報告,說傳統燃油動力艦艇在南海根本追不上中國電動護衛艦。
但現在削減電網改造投入,就像給法拉利換上驢車蓄電池——看著威武,跑起來要命。
站在白宮草坪往東看,太平洋對岸的動靜更讓人睡不著覺。
中國在甘肅建的風電基地,發的電直接通到江蘇的半導體工廠;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風電場卻因為電網老化,30%的清潔能源被白白浪費。
更打臉的是,連比爾·蓋茨都開始投資中國第四代核電站,這些項目拿到的美國資本比本土項目多兩倍。
資本市場的選擇,往往比政客的嘴更誠實。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根本停不下這輛倒車。
工會組織盯著傳統制造業崗位不放,石油集團握著政客的把柄不松手,普通選民被眼前便宜的油價蒙住眼睛。
像極了當年諾基亞死守功能機的困局——不是不知道智能手機是未來,而是既得利益集團綁住了改革的手腳。
但這種拖延戰術,正在讓美國錯過新能源時代最后的登車機會。
有人把中美比作龜兔賽跑。
中國像那只悶頭爬的烏龜,十年如一日鋪電纜、建充電樁、搞技術攻關;美國像那只自信爆棚的兔子,躺在頁巖氣革命的功勞簿上打盹。
現在兔子突然發現烏龜快過線了,急得掏槍想把賽道炸了。
這種耍賴做法能逞一時之快,但改變不了比賽規則早已改寫的事實。
歷史給每個國家的機會都是公平的。
1820年英國抓住蒸汽機,成了日不落帝國;1920年美國抓住內燃機,坐上世界頭把交椅。
現在輪到新能源革命洗牌,中國押上國運All in綠電的時候,華盛頓的政客們還在為選票討好石油巨頭。
這場較量的結局,或許從選擇出發的那一刻就已經寫好。
當特斯拉開始用中國電池,蘋果要用中國綠電,華爾街追捧中國光伏股票的時候,某些人還死抱著"美國優先"的舊劇本,這本身才是最大的黑色幽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