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小區花園遛彎,總見一群五十多歲的人湊一塊聊天。有說“現在啥都不敢扔,扔了怕后悔”的,有嘆“這輩子凈為別人活了,自己啥也沒撈著”的。
聽著聽著,就想起季羨林先生說過的:“人生五十,如日過午,該舍的要舍,該放的要放,不然背著包袱走,路只會越走越沉。” 這話真在理——人過五十,日子不再是往前沖,更多是往“輕”里過。那些該扔的東西要是攥著不放,往后的路啊,只會越走越累。
一、扔掉“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執念,日子才能過得實在
見過太多五十歲的人,把“面子”看得比命還重。
鄰居張大哥就是這樣,兒子結婚時明明手里沒錢,偏要打腫臉充胖子,借錢給辦了場風光的婚禮。現在每月要還一萬多債,白天在工地搬磚,晚上去代駕,累得直不起腰,還嘴硬:“咱不能讓人看不起。”
其實誰不知道他家難?背后都在說“這是何苦”。
老話說“死要面子活受罪”,人過五十,早就該明白:面子是給別人看的,日子是自己過的。同學聚會不用非得穿名牌,親戚借錢不用打腫臉充胖子,沒錢就說沒錢,有事就說有事,活得實在比啥都強。那些為了面子扛著的債、受著的罪,最后只會壓垮自己,啥用沒有。
二、扔掉“揪著過去不放”的恩怨,心空了才能裝下新日子
五十歲的人,誰心里沒點陳年舊事?
我姨夫就是,年輕時長輩分家產偏了弟弟,他記了三十年。現在弟弟想緩和關系,過年送箱水果來,他直接扔門外:“當年他占我便宜時咋不想著今天?” 自己氣得半夜睡不著,家里也總彌漫著一股“過不去”的味兒。
表弟偷偷跟我說:“我爸總說‘憑啥我要原諒’,可他沒想想,不原諒別人,苦的是自己啊。”
老話講“既往不咎,來者可追”,人過五十,該翻篇的就得翻篇。年輕時的委屈、被人坑過的虧、親戚間的摩擦,再記著就是給自己找堵。心就那么大地方,裝著恩怨,就裝不下老伴遞的熱茶、孫子喊的爺爺了,多不值?
三、扔掉“啥都想管”的操心命,兒孫的路該讓他們自己走
最常見的,是五十歲的人總愛瞎操心。
女兒都成家了,還天天打電話問“吃沒吃青菜”“錢夠不夠花”;兒子工作不順心,非要托關系給換個“鐵飯碗”,人家不樂意,就罵“不懂好歹”。
我媽以前就這樣,我都四十了,她還天天查我朋友圈,看見我加班就打電話哭:“你別這么拼,累壞了咋辦?” 后來我跟她說:“媽,我都當爹了,您該歇歇了。” 她才慢慢學著不管。
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人過五十,該明白“管得多,錯得多”。兒女有兒女的活法,孫子有孫子的路要走,你操碎了心,人家未必領情,自己還落得一身累。不如把心放回自己身上,跳跳廣場舞,跟老伴旅旅游,日子多舒坦?
其實啊,人過五十,就像清理衣柜——舊的、不合身的、穿不上的,該扔就得扔。
扔了面子,活得踏實;扔了恩怨,心里輕松;扔了操心,日子自在。
那些能把這三樣東西扔掉的人,不是慫了、淡了,是真懂了:后半輩子的福氣,不在“擁有多少”,而在“放下多少”。
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